上海某地区医院的液晶屏上正循环播放宣传片:好奶粉的关键在于适合中国宝宝的体质。
尽管这段宣传片中并未出现任何奶粉品牌,但是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买奶粉不能一味求贵追求洋品牌,国产奶粉基于中国宝宝体质研发,适合中国宝宝。”
技术差距有多大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在食品饮料领域,偏好中国产品的受访者比例为61%,尽管超过半数,但是低于家居、家电、服装等领域。在碳酸饮料、巧克力领域,外资尚占有绝对优势,茶饮料、饼干,外资也不甘示弱。
不过在乳业领域,国内企业却一直领先。无论白奶、风味奶还是乳饮料、酸奶均是如此,液态奶领域特别是巴氏奶,由于受制于运输半径,使来不及在中国获得奶源的外资鞭长莫及。唯一还活跃在酸奶主流市场的外资达能,早已将品牌转于他人打理。唯独奶粉领域,外资尚把持着半壁江山。
由于中国年轻父母对国际先进技术的推崇,外资品牌的地位多年来一直难以撼动。然而,最近这些外资奶粉巨头们开始感到压力。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下,国内妈妈们的选择已趋于理性。准妈妈小馨告诉记者:“那么多品牌,吹得都差不多。我比较偏向于口碑好的、有人推荐的,但肯定不会盲从超市导购和广告。”
技术一向被消费者认为是外资奶粉的优势。但是据业内分析师指出,奶粉领域的技术门槛其实不高,仅在活性双歧杆菌方面有一定壁垒。
一位国产奶粉老总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透露,配方奶粉中主要卖点是添加的营养元素,“国产奶粉和外资奶粉在添加元素比例的误差控制上还有一点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影响已经不大。”其同时透露,营养添加剂原料的生产基本被全球几家大企业所垄断。国内奶粉生产所需的营养添加剂主要依赖进口,因此无论内资外资,添加剂原料上差别不大。
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也指出,配方奶粉的添加剂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营养素,主要由制药企业生产,另一类主要是用于提升品质和改善口感的添加剂,罗氏和丹尼斯可是两家主要的供应商。“其实配方奶粉的配方是公开的,内资外资区别不大。”
而一位曾经在惠氏就业的业内人士指出,从质量上看,只要能在正规渠道上市都是经过国家检测的合格产品。“外资品牌在研发投入上比内资强。”但她同时指出,外资奶粉率先打出某一添加剂概念后,内资品牌往往会跟进。“现在两者炒的概念也差不多。”
上海壹言商务咨询公司乳业分析师汤志庆则表示,目前外资婴幼儿奶粉价格虚高,在价格上存在一定弹性空间。这种情形对善于打价格战的国内企业有利。
国内品牌的追赶
作为传统国产奶粉老大,三鹿已经给资本市场不少期待。市场传言三鹿将于明年在国内A股上市。上市后,三鹿成为中国乳业老三已无悬念。
据《第一财经日报》获取的信息,去年三鹿的销售额已经超过光明,仅次于伊利和蒙牛。若三鹿上市融资成功,攻打外国品牌时底气将更足。
今年以来,三鹿动作不断。春天,三鹿携手新西兰恒天然在唐山建立大规模现代奶牛厂。秋天,三鹿对旗下贝贝、钙优、成人三个系列共18个产品进行全面升级。其中,面向婴幼儿的贝贝奶粉推出了“sunlove金组合”,按照三鹿的宣传,这是专门针对中国宝宝的体质和生长发育特点,潜心研制三年而成。
显然,三鹿集团已经开始大规模进军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直面外资竞争。
此外,依靠常温奶市场一路做大的草原双雄去年以来也开始在奶粉领域布局。蒙牛去年联手丹麦Arlafoods成立奶粉合资企业。伊利今年投资5亿元,在呼和浩特土左旗建大型乳制品综合项目,其中包括亚洲最大婴儿奶粉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乳品检测中心,全部达产后可年产各种配方奶粉6万吨。
圣元乳业掌门人张亮认为奶粉企业现阶段拼的主要是品牌和管理。后两者曾经是内资的软肋,但是眼下内资在这方面的实力逐渐赶超。通过连续不断的广告宣传和不断翻新的营销策划,国产品牌也开始用高端技术来包装,而其国产身份与中国宝宝天生的贴近性兴许能吸引不少妈妈的眼球。
和很多其他国产品牌一样,内资奶粉也首先在中低端市场和二、三线城市撕开一角。作为国产奶粉阵营的老大哥,三鹿以往的优势也在低端市场。然而,“农村”终究要走上“包围城市”的道路,在经历了几年沉淀之后,国内乳企开始向奶粉,这一国内乳业市场最后一块“失地”冲锋。
不可否认,近年来国产配方奶粉在渠道、营销方面恶补功课,确实取得一定成绩。然而截至目前两者在技术上其实并没有完全打平。
上海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顾佳升指出,尽管两者在添加剂方面差别不大,但是在基础原料——奶粉上还是有较大区别。据其介绍,国外奶粉根据热处理强度的高低而分为不同等级,强度越高对奶粉营养的破坏越大。“国内没有这样的行业标准,大部分国内企业都还是采用高热强度处理技术。”顾佳升表示目前国内奶粉主要营销的卖点均是各类添加剂概念,若外资在奶粉本身营养保留度上做文章的话,国内企业又将被动。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儿童消费市场四大新看点 成零售业捞金法宝 [2013-5-29 10:47:34]
- 2013年中国消费呈现冰火两重天 [2013-5-27 9:48:54]
- 4.5万亿家电市场诱人 渠道布局仍是短板 [2013-5-24 10:19:09]
- 别小看大妈的消费力 零售业应多关注老年市场 [2013-5-22 11:32:20]
- 儿童消费市场群雄逐鹿 缺领军品牌 [2013-5-22 11:03:01]
- 实体店有未来 体验型服务让商业走得更远 [2013-5-21 10:43:4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