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市场研究正文
浙江专业市场国际化经营的测度与提升
来源:《商业时代》 2009年年15期 发布时间:2009-7-20 点击数:


 内容摘要:本文从专业市场的经营主体、客体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构建专业市场国际化经营的测度指标,选取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典型案例,对其国际化经营程度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提升浙江专业市场国际化经营程度的策略。
  关键词:专业市场 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程度 测度指标
  
  专业市场作为众多工商企业的共享式销售渠道,是专业化分工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具体表现。郑勇军、袁亚春等认为,从专业市场成长的生命周期来看,浙江专业市场已经历了产生(1978-1984年)、成长(1985-1995年)和成熟与调整、转型(1996年以后)三大发展阶段。加入WTO以来,面对日趋复杂和多变的环境,浙江专业市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和转型,国际化成为推动浙江专业市场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为顺应国际化发展需求规划建设了专业从事国际贸易的国际商贸市场。国际商贸市场由主体市场、生产直销中心、商品采购中心、仓储中心、餐饮中心等经营区组成,功能齐全,吸引了大量海外客商;另一方面,某些浙江企业迈出国门,在海外建立专业市场,将中国商品通过海外市场向全世界销售。据统计,2005年浙江商品交易市场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51亿元,比2004年增长2%。开展外贸业务的市场达47个,开展外贸业务的经营户达37891户,分别比上年增长7%和61%。专业市场运作空间的国际化以及利用国际专业市场网络形成的独一无二的出口优势,已成为浙江开放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浙江专业市场国际化经营测度指标构建
  
  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是浙江乃至我国专业市场国际化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起源于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和展示中心,市场成交额连续16年居全国集贸市场首位。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义乌小商品市场基本沿着“从立足本地,到全国经营,到内向国际化,最终实现外向国际化”的发展路径,进入了市场国际化转型的新阶段。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经营程度如何?应该如何测度?本文构建相关指标,并对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进行实证分析。

  (一)专业市场经营主体的国际化测度指标

  市场经营户、采购客商和管理者构成了专业市场经营的主体,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市场的国际化经营水平以及未来的提升潜力。为此,本文从专业市场经营户组成结构、专业市场客商组成结构以及专业市场经营管理者的国际化经营意识与素质三个方面对专业市场的国际化经营进行测度。

  1.专业市场经营户组成结构。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市场为例,义乌小商品城现有商家25000户,营业铺位58000个,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0万,经营商品达41万种,2005年的销售额达到288亿,市场内65%以上的商户发生外贸供货业务,约有3000余个经营大户和行业龙头企业设立了国外销售点,在义乌采购,在国外市场销售,实现产、供、销和结算的一条龙。2005年8月,义乌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最大的日用品批发市场。从经营户原籍看,义乌本地占66.74%,浙江省内义乌市外的占26%(其中温州占7.55%),境外经营户占0.23%。经营户的市外化程度有所提高,尤其韩国、东南亚等地的外商纷纷借助义乌国际商贸城拓展全球市场,说明随着中国小商品城经营规模的扩大,其“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商贸功能日益凸显。

  2.专业市场客商组成结构。义乌国际商贸城是目前专业市场中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商品已出口到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经登记批准在义乌设立921家办事处。联合国、我国外交部等机构在义乌建立采购信息中心,家乐福等20多家跨国零售企业常年在义乌采购商品。义乌小商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中东、欧洲、东南亚和非洲这四个地区,其中出口中东的比例最高,占26.9%;其次是欧洲,占24.1%;东南亚和非洲分别占9.9%和9.8%。

  3.专业市场经营管理者的国际化经营意识与素质。总体来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经营管理者的国际化意识较强,但经营素质有待提升。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的经营户中,有27.6%的经营户很认同义乌是国际性商贸城市,58.2%的经营户比较认同,完全不认同的只占3.5%。但义乌国际化经营的人力资源较为短缺,在义乌流通企业中,51.8%的高级经理人员的国际经验较少,50.3%的厂长经理较少具有企业家精神。

  (二)专业市场经营客体的国际化测度指标

  1.专业市场上商品来源与组成结构。以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为例,小商品经济圈不断扩大,并呈现规模化发展。抽样调查显示,72.05%的市场商品产自浙江省内,其中51.4%商品产自金华市内,义乌地产品率达42.54%,广东、温州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对接市场的商品比例分别为13.84%与7.39%。浙江省内的永康五金、诸暨织袜、浦江水晶、温州眼镜与厨卫用品、宁波文体、湖州童装以及周边省市的福建服装及服装辅料、江西的文具、广东的玩具与电子电器甚至港台地区的工艺、玩具等产业共同构成市场强大的产业支撑。市场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有25个行业的外销比例超过50%,其中电动玩具、眼镜、喜庆工艺、装饰工艺、日用百货、头饰、五金、珠宝首饰八大行业的外销比例均超过70%。巴西水晶、非洲黑木、马来西亚锡制品、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传统工艺品、韩国轻工产品、瑞士军工刀等国外商品借助义乌市场行销世界的势头发展良好,“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格局初步形成。

  2.专业市场经营管理资本的组成结构。2005 年7 月,义乌国际商贸城韩国馆开张,标志着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从经营本国商品为主的对外贸易平台,开始转变成为经营全球商品的国际贸易平台,标志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开始形成,市场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与此同时,市场依托已经形成“义乌中国小商品”国际化品牌和国内外小商品网络,开始了外向型国际化经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动下,义乌商人通过输出民间资本或与外企合营等方式大举挺进海外,开展跨国经营:在中东地区,仅阿联酋迪拜市,就有 200多名义乌商人在那里经营服装、文具、工艺品、饰品等;在俄罗斯,50多家“义乌店”在莫斯科安营扎寨,拓展市场;在南非,义乌商人兴办了占地 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 32万平方米的“中华门商业中心”。

  3.专业市场配套设施国际化的测度。专业市场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必须有相关辅助产业群的强有力支撑,如物流、外贸服务、会展和培训等。中国小商品城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设立办事处,国际物流中心与宁波港合作实现了一站式通关。为服务于市场中每年上百亿元的进出口交易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义乌市场量身定做了“义乌中国小商品城贸易信用保险”,有效保证了商户收汇的安全性,打造了专业市场国际贸易交易环节的诚信体系和担保体系。此外,义乌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拥有海关、检验检疫局、涉外法庭等涉外机构,率先拥有出入境签证等涉外权限。在会展经营方面,中国小商品博览会(义博会)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由原来的区域性展会发展成为国际性展会,参展企业档次和客商的外向度都不断提高,已经成为其当地商品市场国际化的强劲助推器。


  (三)专业市场经营方式的国际化测度指标

  国际化经营主要有不规则出口、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企业自行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或海外生产基地等方式。针对专业市场来讲,市场经营户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的海外投入比较低,国际市场进入层次也比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在义乌流通企业中,采取不规则出口方式的所占比重为13.8%;通过中间商间接出口的占64.4%;企业自行直接出口的占10.4%;设立海外销售分部的占2.6%;设立海外生产基地的占1.5%;采取其它方式的占7.3%。这说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的内向国际化程度较高,而外向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提升浙江专业市场国际化经营程度的策略
  
  为加快专业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提升专业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浙江专业市场应采取以下策略:

  (一)企业层面:设立中小企业联合营销平台

  中小企业联合营销平台是由专业市场的龙头企业带头,联合专业市场内各中小企业及银行、物流等企业通过多边契约参与方式,在营销领域达成较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采取相应的协作行动,以达到营销的风险共担、营销资源共享及优势互补的目标。联合营销平台实际上是完善专业市场的共享式销售网络,能将专业市场的功能进一步细化、深化,使专业市场不仅是“批发”点,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市场研究、展销展示、渠道拓展、品牌管理、金融支持等一系列营销服务活动,从而构成专业市场内中小企业营销活动的载体。

  (二)专业市场层面:提升服务质量以保障中小企业的出口

  着力打造“品牌”专业市场,为中小企业进军海外提供良好的交易中介平台。长期以来,专业市场总是和价廉物美的小商品联系在一起。品牌、名牌产品由于价格较高,并且需要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分散的个体经营方式对此往往无能为力,加之近年来大量假冒名牌产品充斥于专业市场。其结果是市场经营户不愿经销正宗的品牌、名牌产品,因为价格上无法与假冒产品竞争,品牌、名牌产品的生产厂家也不愿向专业市场供货,因为担心有损产品声誉。为尽快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当务之急是要逐步改变商品的“三低”(低成本、低税费、低价格)特征,实现专业市场质的提高。

  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市场经营户的出口服务。建议以专业市场为龙头,逐步建立以提供外经贸商情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和经济环境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外经贸信息服务体系,帮助市场经营户及时了解国际市场信息,包括价格、质量和市场需求以及出口地对中国产品的市场反应。在此基础上,从安全角度出发,应提出指导性的出口产品的预警价格,对低于预警价格出口的企业,要予以警告或在全行业公布。

  (三)政府层面:推动专业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并提供相关配套支持

  第一,设立计算机应用、商务英语、WTO 和外贸知识等培训班,提高企业主的素质和能力,积极引导他们去境外投资,开拓全球市场。第二,各级政府应致力于商业配套设施的完善。同时加快金融、法律、安全体系等建设,为市场提供全面的监管和服务。第三,政府在交易场所设施、现代物流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现代化管理和中介服务及建立信用与保险机制等方面应加强服务。
  
  参考文献:
  1.陆立军等.市场义乌—从鸡毛换糖到国际商贸[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郑勇军,袁亚春等.解读“市场大省”—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余友伟.浙江专业市场国际化经营研究[J].对外经贸实务,2006(5)
  4.徐锋.我国专业市场国际化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路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1)

 

作者:殷宝庆  编辑:mixina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腾讯拉票京东 电商格局重塑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