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市场研究正文
购物卡今起实行实名制 万亿市场何去何从
来源:2011年6月1日 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1-6-1 点击数:

 

  央行正抓紧制定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

  资质不达标发卡机构或遭强制退出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刘玉凤

  记者日前从央行获悉,央行正抓紧制定《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多用途预付卡备付金存管以及发行、使用、受理行为,防范资金风险。

  央行称,要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加强对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的监督检查。抓紧对符合《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资质要求的商业预付卡发卡机构,核发《支付业务许可证》。对于与要求有差距的机构,要根据具体情况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限期整改、停止新增发卡业务、强制退出等多种手段进行清理整顿,切实维护支付服务市场秩序,保护各相关方的合法利益。同时,建立健全多部委联合治理工作机制,切实从业务管理、税收等方面形成商业预付卡治理的合力。

  对于各方较为关注、容易引发金融风险的预付资金管理问题,国务院日前印发的通知提出,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接受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发卡人不得挪用、挤占,只能以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的方式存放预付资金。央行要加强对专用存管账户开立和使用的管理;商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单用途预付卡预付资金的监管,防范资金风险。

  对预付卡备付金 酝酿更严格监管
  ⊙记者 李丹丹 ○编辑 王晓华

  日前,《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下发,在强力约束购物卡这一“灰色地带”的同时,也把另一个难题摆在管理者面前——预付卡的备付金安全问题。记者日前从央行获悉,央行正在抓紧制订备付金的存管和购物卡业务管理的相关内容,以防范资金风险。其中,正酝酿对备付金更严格的监管。

  预付卡最大的风险就是客户预付款的安全性问题。因为目前预付卡发行企业的注册资金较小,而客户的预付款金额庞大,一旦预付款被挪用或损失,单凭企业的注册资金,基本不可能赔偿客户的损失。

  然而,在央行先后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下称《办法》)以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管理细则》里,对于客户的预付款,即央行所称的备付金管理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

  客户备付金是指客户自愿委托支付机构保管的、只能用于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的货币资金。

  “如果把预付卡的发行企业比作银行,备付金就相当于客户存入银行的储蓄,目前全行业的备付金总额相当可观。但是法律有明文规定保护储户存款权益,却没有一个法律哪怕是行政办法保护购物卡客户的利益。”某位购物卡发行公司的员工告诉记者。

  在已经出台的相关文件中,能找到的最直接保护客户预付款的规定就是一年前出台的《办法》中提到,“支付机构接受的客户备付金不属于支付机构的自有财产。支付机构只能根据客户发起的支付指令转移备付金。禁止支付机构以任何形式挪用客户备付金。”

  在《意见》中再次明文强调,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接受的、客户用于未来支付需要的预付资金,不属于发卡人的自有财产,发卡人不得挪用、挤占。同时,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人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存放预付资金,并与银行签订存管协议,接受银行对备付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但是截至今日,在整个支付行业中,支付宝是唯一一家委托工行每月对客户的交易保证金做托管审计的企业,并每月公开托管报告。在多用途预付卡领域,尚无任何企业对外公开其备付金去向的相关细节。

  此前,坊间就有传闻称,央行正在制订关于预付卡以及备付金管理的详细规定。央行也于5月31日公开表示,央行要抓紧制订、发布《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和《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全面规范多用途预付卡备付金存管以及发行、使用、受理行为,防范资金风险。

  管理层对备付金监管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在预料之中。毕竟,预付卡发行公司曾挪用客户的预付资金,或投资股市、房产,或设立典当行、担保公司,再用投资赚来的钱“洗干净”挪用的资金,这段原始积累的灰色历史早已不是秘密。

  在2003年至2007年,北京的预付卡发卡方——资和信旗下的三家子公司就曾多次出现在上市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上。据统计,他们曾先后投资过中青旅、中视传媒、厦门信达、精达股份和上海家化等多只股票。

  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此前也曾介绍,随着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业务范围、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的支付工具推广,这个领域一些固有的问题逐渐暴露,新的风险隐患也相继产生。如客户备付金的权益保障问题、预付卡发行和受理业务中的违规问题、反洗钱义务的履行问题等。

  实名制增加变现难度 “黄牛”见招拆招


  ⊙记者 张牡霞 秦菲菲 ○编辑 王晓华

  “有卡吗?收卡。有卡卖不?”这是北京金融街南端每天都会不时响起的声音。在这条金融监管机构、大型金融国企云集的大街上,每天都有数十个收卡“黄牛”站在街头招揽行人,手上拿着数张购物卡,腰间挎着一个装满现金和卡的腰包。

  购物卡这一“第二人民币”的交易市场在金融街俨然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称购物卡为“第二人民币”,似乎并不为过。因为有了收卡“黄牛”之后,购物卡不仅具有在特定范围内支付的功能,还随时可以流通变现。实名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流通性,但收卡“黄牛”仍然轻松地找到了应对之道。

  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的意见》公布的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这个购物卡交易盛行的地方,发现这条街上的收卡“黄牛”人数并没有因为购物卡政策收紧而有所减少,只是他们都不再如以往那般高调,收起了用于展示的卡片,并且站到了不太显眼的地方。

  他们一边警惕地看着周边,一边跟记者聊起了购物卡政策收紧对他们的影响。“实名制的话,以后就不能随便收卡了,只能收一些老熟客的卡,再跟他们签不能挂失的合同。”一位姓秦的中年女性告诉记者,实名制对于回收和倒卖购物卡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实名登记的人可以挂失,因此只有彼此信任的人之间才能交易。

  而《意见》提出的“单位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000元及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及以上的”从严条款,竟然也让收卡“黄牛”想到了新的生财之道。

  记者了解到,上述规定主要是为了通过转账记录追查相关单位和个人发卡和送卡的情况,以便征税和反腐败。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政策未见效,应对措施已经有了。一位凌姓“黄牛”对记者说,“以后我们可以代买购物卡,这样通过银行转账记录查不到真正买卡单位,而通过发票查的可能性根本不大。”即便如此,靠贩卡为生的他们,仍然感受到了政策收紧的压力,他们密切关注政策动向,并且已经做好了随时撤退的打算。

  “听说实名制要到9月份才实施,现在还有得做,以后就走一步看一步了。”一位姓李的中年女性有些担忧地对记者说。

  对于这些收卡“黄牛”来说,这个一年可以赚到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工作,前景正变得有些暗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作者:秦菲菲 张牡霞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腾讯拉票京东 电商格局重塑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