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市场研究正文
购物卡今起实行实名制 万亿市场何去何从
来源:2011年6月1日 中国证券报 发布时间:2011-6-1 点击数:

 

  灰色购物卡已成贪腐避税吃回扣“好帮手”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个省市的283个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商场都发行过封闭式专用预付卡,预计预付卡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业内人士透露,购物卡的话题非常敏感,行业内讳莫如深,现在广州三大百货都在发购物卡,但是谁都不肯说太多

  ●之前购物卡被禁止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又借其他名义重出江湖,因为“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

  ●壹卡会广州分公司的一位客户经理透露,机关单位和公关公司是购买购物卡的主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成为发卡公司的长期客户

  近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对收送各类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商业预付卡的,以收送同等数额现金处理。而现实情况是,以收送各类商业预付卡即购物卡代替礼金的风气正愈演愈烈,有媒体报道称购物卡现已成为中国“第二人民币”,渗透到各行各业。

  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对广州的购物卡市场进行了调查,发现身份暧昧的购物卡作为商业宠儿,已经形成一个产业。从发卡机构的销售火爆到如今礼品回收业的繁荣,黄牛党的猖獗,由购物卡串联起的一条灰色利益链已经愈发壮大,处在链条上的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黄牛党各得其利,令购物卡屡禁不止。

  购物卡成企事业单位新宠

  昨日,广州天河城百货5楼客户服务中心,一个叫做“机团礼品业务”的柜台服务区非常繁忙,尽管设有取号分流机,6个柜台还是忙不过来。这里就是该商场购物卡的销售处。

  南方日报记者看到,来这里消费的顾客买卡少则几张,多则几十张,金额从几千元到十几万元不等。买完卡还可以拿到由天河城百货提供的精美的纸质卡套。一位买了厚厚一叠卡的男士对同行的同事说,包装起来送客户还挺好看的。

  记者留意到,半个小时内就有二十多位顾客来这里买卡,其中没有一位是以个人名义购买,都是代表公司来的。从他们所填写的单位名称来看,银行、经贸公司、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都有,还有部分是湖南、甘肃、上海、深圳的公司驻广州的分公司或者办事处。

  这些前来买卡的公司职员大多显得非常熟练,每一位买卡的顾客开具的发票抬头都是其所属公司,内容都是办公用品,食品、日用品等。有的人仔细要求需分开开具几张发票,每一张发票具体金额是多少,数目不能太相近也不要差太远。

  一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职员称,这样就是为了方便记账,大家都是这样的。

  南方日报记者走访广州友谊百货、华润万家等十家百货、超市后了解到,购买购物卡十分简单,基本不需要任何工本费,工作人员除了询问所要购买的购物卡金额外,对办卡者的姓名身份以及购物卡的用途一概不问。购买购物卡金额越大可以获得的折扣越多,折扣当场就可以返还到买卡人手中。

  广州天河某大型百货公司市场推广部经理告诉记者,购物卡的话题非常敏感,行业内讳莫如深,现在广州三大百货都在发购物卡,但是谁都不肯说太多。之前购物卡被禁止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又借其他名义重出江湖,因为“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营销手段”。

  根据记者调查,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购物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项消费卡,由零售商家、专卖连锁商家等发放,只可在自己旗下商户使用,即是目前流行广泛的各种百货商场、超市发行的购物卡,中石油、中石化发行的加油卡等;二是由专业发卡公司发放,可以在多个特约商户使用,包含购物、加油、餐饮、娱乐等服务,这种卡也可称为通用型卡;还有一种既可以在多个特约商户使用,又可以在自己公司旗下的百货公司使用,如华润万家的购物卡升级后,凭提货凭证还可以在高级工艺品点、酒窖使用。

  各种卡在使用期限、使用范围,积分折扣方面条件各有不同,花样繁多,但却都有着身份上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外观上,卡的名称往往叫会员卡、积分卡、优惠卡,避开购物卡的字眼;卡的面值用不同颜色暗示,卡号也藏有玄机,长长的数字串中某几位才表示了金额的大小。这些隐晦的方式令购物卡和持卡消费添上了一抹暧昧的色彩。

  购物卡管理只疏不堵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欧美以及我国台湾地区,购物卡的使用已十分普遍。其购物卡支付市场也趋于成熟,并已形成了完备的法律规制体系,对预付式证票的发行主体、使用方法、监督管理等环节涉及的法律问题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范。

  反观国内,购物卡往往和贪腐、避税、吃回扣等负面内容挂钩,并且长期以来国家不同部门曾以多种文件形式明令禁止购物卡的流通。市面流行的购物卡一直处于灰色的尴尬境地。

  此次国务院廉政会议提出的有关购物卡在反腐工作中的新要求,希望能推动有关部门正视购物卡只能疏不可堵的现状,借鉴欧美地区成熟的购物卡规范,尽快出台能够约束购物卡发行、监管的有效法律法规。

  为客户提供专业送礼管理

  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如今市面上的购物卡几乎就是为送礼、福利而存在的,号称送礼维情的好帮手。

  成立于2006年6月的深圳市壹卡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壹卡会),号称是一家拥有50万会员及上千家特约商户、专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定点消费服务的专业代理机构。

  曾获得过“深圳十大生活方式创造者”称号的壹卡会,对创造了怎样的生活新方式并不会讳言——— 一站式服务新需求下的新商业业务——— 壹卡会应用于企事业单位员工福利、礼品馈赠及商务接待管理,帮助客情维护、项目攻关。

  在壹卡会的网站上可以看到,壹卡会系列可分为尊贵卡、福利卡、礼品卡、商务接待卡四类,还有一些按功能区分的主题卡。在这些产品的介绍上,都提到“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市场促销送礼、个人、机构普通送礼管理”或者“帮助企事业单位进行商务接待管理”。

  壹卡会广州分公司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机关单位和公关公司是购买购物卡的主力,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成为他们的长期客户。

  据介绍,企事业单位青睐购物卡的一个原因是避税,冲抵收入减少纳税,像壹卡会这种能够在发票开具方面提供多样服务,正好帮助了单位解决一定税务负担。而且用购物卡给员工发福利,压缩员工需报税项目的支出,机关单位还可以直接通过购卡花掉未用完的预算,而且买得多“一般都有回扣可拿。”

  对于记者担心的用卡送礼是否会被查出,壹卡会的客户经理笑称一般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壹卡会并不记名。出于安全考虑和挂失保障可以使用手机号同卡片进行绑定实现个人化,“但是收礼的人一般不会手机绑定的”。

  见记者没有什么送卡经验,这位客户经理甚至主动教授,送礼不要一个人送一张面值过大的卡,应该分为多张小面值的卡,“方便别人不用再转送别人”。

  灰色利益链已经愈发壮大

  从发卡机构的销售火爆到如今礼品回收业的繁荣,黄牛党的猖獗,由购物卡串联起的一条灰色利益链已经愈发壮大,处在每一环的商家、第三方发卡机构、消费者、黄牛党都在链条中各取所需、各得其利,令购物卡屡禁不止。

  对于自行发卡的各大商家和各种专营单位,发卡不仅可以锁定客户、成功集资获得巨额现金流,还会由于购物卡过期、损毁、零头放弃等各种原因,获得大笔无成本利润。有报告称,这个比例占发卡总额的8%-16%。有业内人士称,现在一些商场购物卡消费已经占到了商场日常营业额的近三成。

  有数据显示,广百股份、新大新、友谊商店等广州本土国有商企中,购物卡(券)带来的销售额已经占据了商家年度总销售额的20%-30%。近日记者在天河城百货调查时,商场的几位收银员都表示,每天刷购物卡的顾客非常多。广百百货的收银员也持同样观点。

  对于专业发卡公司来说,同商户合作,帮助积分业务可以取得从1%-20%不等比例的返佣。而且一些公司会收取一定手续费和工本费,积少成多也是笔不小的收益。

  对于参与买购物卡消费者来讲,他们的购卡动机可分为团购优惠和送礼,都是为获得好处。比如中国石油的加油卡只要充值在五千元以上就能享受每升汽油减少2毛,柴油减少1毛的优惠,而买满一万以上就可以直接以9.7折的价格充值。在一些省钱论坛如广州妈妈论坛上,为了争取最大优惠时常有网友组织团购加油卡,而以卡赠礼的方便性更是显而易见。

  对于“黄牛”们而言,倒卖购物卡就是为从中赚取差价牟利,低折扣买入高折扣卖出,一张卡一转手就能赚几十块。他们渠道广泛,可以批量卖给公司,又可零售卖给消费者或者直接帮助顾客刷卡。卖不出去也可持购物卡到指定商场购买名烟、名酒或大型电器等,然后卖给回收店,赚取利润。

  第三方支付违规还是合法

  早在2001年1月,国务院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严禁发放使用各种代币券、卡的通知》,要求购买和销售单位对已发放的购物卡2001年2月28日前妥善处理,过期作废,不能再流通使用。可时至今日,购物卡的发行仍然呈现急速上升的趋势,在各个领域吃香盛行。

  一份由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商学院联合课题组于2010年末调查得出的预付卡规制研究报告中称,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个省市的283个地级以上城市主要商场都发行过封闭式专用预付卡,我国首届预付卡行业高峰论坛发布的《2009年中国预付卡行业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底,国内流通领域预付卡发卡资金规模达到10925亿元,交易笔数17.5亿次,吸收沉淀资金约397亿元。并且预付卡市场规模将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

  2010年9月1日起由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开始实施,随后《实施细则》在12月1日启用。两份文件均提到与预付卡有关的管理条例,表明购物卡已成为非金融机构支付即第三方支付阵营中的一员。

  央行在发布《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后,于2010年末提出要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但到现在,第三方支付牌照仍是“只听打雷不见雨点”。

  业内人士称,之前第三方支付企业一直未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此次央行通过颁发支付牌照赋予支付企业合法地位,把第三方支付企业纳入到国家的监管体系下,是对新型支付方式的一种肯定。

  一位从事金融工作多年的人士介绍,随着第三方支付服务业务范围、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的支付工具推广,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个领域的问题逐渐暴露,新的风险隐患也相继产生。

  多方“共赢” 购物卡市场超万亿

  据记者了解,购物卡销售基本能占到商业零售企业年销售额的20%左右。天虹商场董秘办公室刘先生告诉记者,购物卡销售占该商场销售总额的1/3左右;合肥百货董秘办公室一位戴姓工作人员给出的数据是,购物卡销售占集团销售总额的20%左右。

  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会长楚修齐近日表示,2010年限额以上的企业实现了零售额5.8万亿,如果按20%的比例计算,购物卡产生的销售收入也在上万亿以上。

  到底是什么造就了巨大的购物卡市场?不少卖场给出了最直接的解答。“走亲访友,员工福利,佳节送礼,婚庆贺喜,贺寿祝福,生辰快乐,升学祝贺,压岁红包”,西单商场32字的购物卡广告语,道尽了购物卡的两大需求,即送礼与避税。

  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项,一位在金融街工作的李小姐对记者说,其所在单位一年会发数十次卡,在每个国家法定的节日均会发面值1000—2000元不等的购物卡,包括家乐福、沃尔玛、王府井百货、雅高的购物卡,此外,在员工生日时也会收到味多美、好利来等蛋糕店的购物卡。

  不仅仅是员工福利,发放购物卡对于企业来说也是有利的。记者从一位从事税务的人士处了解到,企业如果以现金发放福利,员工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而如果以购物卡形式发放,则省去了这部分税负。对于企业来说,购卡可以取得“办公用品”等正规发票,这部分费用可以作为成本列支,省去了25%的企业所得税。

  “如果一个企业一年发放100万的购物卡,那么光是企业所得税就可以省25万。”该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购物卡另一项重要作用则是作为行贿受贿的工具,这也是其存在的温床。一位在国有企业某分公司做会计的女士对记者说,她所在部门有近80名左右的员工,但每到逢年过节领导总要求其购买近160张左右的购物卡。除了员工一人一张外,领导会与其他分公司、车间领导或者客户之间相互赠送,这样最终的结果是每个领导手中都有几十张当地超市或商场的购物卡。

  发卡企业获得预收账款和“沉淀资金”,员工获得福利,企业避税、变相行贿受贿,如此“多方共赢”,正是造就万亿市场规模的根源所在。

  细则待发 实施效果几重忧

  事实上,对购物卡发售,国家曾多次严令禁止。1998年12月,国务院纠风办下发通知,禁止印刷、发售、购买和使用各种代币购物卡;2001年,国务院纠风办、国家计委等联合下发《关于严禁发送使用各种代币券、卡的通知》,明令禁止发送使用代币购物卡;2005年5月1日实施的《人民币管理条例》则明确规定:“印刷、发售各类购物券、代币券都是违法行为。”

  然而,即使三令五申仍无法杜绝购物卡风行于世。除巨大的需求推动外,这与监管机构政策不明确、执行不得力不无关系。

  一位相关部委的负责人对记者说,《意见》只是针对规范购物卡的一个指导性意见,在其中明确了不同部门的分工和定位,但是对于细节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也是现在规范购物卡市场的举措未能立竿见影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购物卡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专营发卡机构发行,可跨地区、跨行业、跨法人使用的多用途预付卡,如资和信商通卡;另一类是商业企业发行,只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连锁商业企业购买商品、服务的单用途预付卡,如家乐福购物卡。

  目前多用途预付卡的监管由央行负责,单用途的由商务部监管。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央行对购物卡备付金的详细管理办法正在制订之中,正酝酿更严格的监管。此外,其他旨在规范购物卡各类相关业务的具体办法,特别是有关购物卡的发行与受理、银行卡收单的业务办法,正在抓紧拟定之中。

  记者了解到,商务部的相关细化配套文件已经进入了意见征求阶段,前一段时间曾在相关司局间流转征求意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作者:秦菲菲 张牡霞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腾讯拉票京东 电商格局重塑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