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市场研究正文
中国零售业市场:风景这边独好?
来源:《中国对外贸易》2012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2-4-25 点击数:

  近年来欧美市场持续低迷,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市场已成为跨国零售商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

  香奈儿、路易威登和蒂芙尼在中国大城市开设大型专卖店之前,中国就被认为有可能成为购物大国。1840年,一位英国人在书中写道:“如果能够说服每个中国人将其衬衣下摆加长一英尺,我们就可以让兰开郡的工厂昼夜不停地运转。”

  当然,兰开郡的工厂可能早就不存在了。但2011年12月18国:最大的市场提供《全球销售》为题发表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市场基本上已经支撑起了整个世界零售商。

  二三线城市成奢侈品消费战场

  法新社在2011年12月11日的报道中指出,尽管中国13.4亿人口当中的大多数生活在农村地区,但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城市生活,很多人从飞涨的房价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上获得经济利益。

  世界奢侈品协会2011年的报告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市场研究集团创始人雷小山称,中国消费者2011在奢侈品上的开支会达到156亿美元,比去年上升20%。尽管只有40%的买卖是在中国进行的。北京和上海的很多消费者宁愿去香港或者欧洲购买顶级品牌商品以规避大陆的高税率,而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往往在国内消费。“人们不知道把钱放在哪里,所以立刻就朝着高端商品看齐。”雷小山说。

  生活在小城市里的中国富人不仅仅追求时髦的衣服、鞋和化妆品。豪华汽车制造商宾利公司的罗宾·彼尔介绍说,宾利在中国有18家经销商,大部分在二线城市,计划在2011年底前再增加两家,“我们在二线城市看到了增长的好机会”。

  2011年11月21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国际奢侈品协会等联合主办的“奢侈品在中国”峰会联合发布了《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报告总结了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五大消费特点:消费用途由自用消费转向商务馈赠和投资收藏:消费理念由面子消费转向社交消费和个人消费;低的品牌忠诚度与强的印象消费观共生;定制化、限量化的消费偏好凸显;中国大陆+港澳+欧美国家的“1+1+1”式消费法则出现。

  报告指出,二三线城市正成为奢侈品硝烟弥漫的战场,一线城市做品牌、二三线城市做销量,已经成为很多品牌认可的不争事实,但是在二三线城市市场推广销售资源缺乏也正成为所有品牌面临的最大障碍,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真正关注二三线城市高端消费者的媒体少;真正可以有档次和规格适合奢侈品品牌开店的商铺少。

  “俄罗斯之声”国家广播公司网站的文章也提到,钻石在中国已不是奢饰品。世界最大钻石公司之一比利时钻利集团(Pluczenik Group)预测,尽管中国制造业处境困难,且预期岗位缩减,但宝石需求仍将不断增长。

  比利时钻利集团预计,未来五年在华销售将每年增长30%—35%。2011年,由于中国在宝石方面的需求强劲,比利时钻石的全球收入将超过10亿美元。目前,中国市场份额约占该公司总销售额的30%。

  汇丰银行估计,过去四年,全球奢侈品品牌在中国的销售额每年增长超过30%,远远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表明在经济减速的情况下仍可能继续增长。

  国际零售巨头寄予厚望

  近年来欧美市场持续低迷,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零售市场已成为跨国零售商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胡戈·博斯男装股份公司的总裁克劳斯·迪特里希·拉尔斯说:“就目前来说,中国对非常高端、昂贵的商品,以及完全相反的商品都极为感兴趣。”

  去年前9个月,这家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了73%,声称将“或多或少”进入中国人口超500万的所有大城市

  一系列品牌都在重复这样的故事:博百利服装公司将其股价大涨和下跌归因于中国,尽管中国的销售额在其全球销售榜上仅排第十位。

  路易威登在日本的销售额曾经占很大一部分,现在它也盯上了中国人,不管他们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购物。

  去年3月份麦肯锡咨询公司发表的一项报告就预测,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开支将每年增长18%,到2015年达到约270亿美元。

  时装和手包的销售在中国更不成问题。《金融时报》援引英国食品杂货销售研究所分析师的话表示,2010年,中国的杂货市场价值5970亿欧元,到2015年将达到1万多亿欧元,超过预测价值达8430亿欧元的美国。在这些因素的刺激下,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全球领先的零售巨头,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中国。其实,自2005年外商在华设立独资商业企业完全放开之后,全球前50大零售集团已几乎全部登陆中国。而以家乐福和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巨头们近年来也一直在标准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求平衡与变革。

  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过去1O年,中国特大型零售商的销售额平均增长了38%,2010年达到4446亿元人民币。数据中同时提到,在美国,沃尔玛占据特大型卖场80%的市场份额,余下的市场份额由其他4家公司分享。而在中国,最大的10家公司占据的市场份额总和不到60%。元大证券有限公司零售业分析师表示,“特大型卖场零售商都拼命想成为中国的头号零售商。这是一场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扩张并盈利的比赛。”
 
  沃尔玛的全球收入为4200亿美元,而在中国的收入为75亿美元,相比之下,似乎很小,但是这家零售商在中国每年的增速达17%。再者,中国的零售业进入了整合时期,沃尔玛和家乐福都将从中受益。后来者英国超市行业老大Tesco在中国拥有的超市和时尚专卖店不足100家,但它已成立了合资公司来拓展零售空间。

  本土企业上演“与狼共舞”

  2011年外资卖场的再次涌入,使得竞争本已趋白热化的零售连锁市场更加剑拔弩张,不过本土企业再也没有了“狼来了”的危机感。

  尽管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关于外资零售巨头的诟病也接连不断:价格欺诈、解决问题缺乏诚意、态度傲慢、压榨供货商等频频将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商推向尴尬的境地。与此同时,2011年,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Tesco四大外资零售商遭遇集体换帅。随着一线城市市场的逐步饱和,沃尔玛、家乐福、乐购等零售企业已将目光瞄准二三线城市

  有分析认为,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已遭遇发展模式的“天花板”。2011年11月底,在中国遭遇“滑铁声”的美国另一家零售巨头百思买重返中国的时间表也要推迟了。

  相对外资零售商集体遭遇“寒流”,靠模仿起家、摸索前进的本土零售商,在人力成本增加、竞争加速的背景下,2011年的成绩却十分乐观。

  从全国的市场规模来讲,在门店数量、销售规模方面,家乐福、沃尔玛、Tesco等外资企业占据绝对优势,但几乎每一区域里都有一个本土超市独领风骚。北京的物美、上海的联华、福建的永辉、湖南步步高四家已实现上市的本土超市,在当地市场的占有率远超外资超市。各自据守一方的本土企业,2011年也开始明显加快了异地扩张的步伐。
 
  零售业资深专家胡春才认为,外资零售业的优势更多集中在资本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上,而国内企业在这两点上逐渐赶上,未来会有更多的外资零售商在一些区域被本土企业挤出来。

作者:王莉莉  编辑:candy397786775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腾讯拉票京东 电商格局重塑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