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仗打完后,国美与苏宁来真格的了。不过这次他们的武器不再相同:国美沿用的是旧的“撒手锏”,准备拉着众家电商家搞“秋季大促销”,并放言要继续通过价格战让苏宁乖乖就擒;苏宁则称“价格不是惟一诉求点”,意欲通过会员制等方式为消费者及供应商创造更为丰厚的价值。
一方蛮横,一方温情。国美在并购永乐伊始遭受到的关于盲目膨胀的质疑声更浓了。眼下的苏宁好像更“可爱”些,一些“爱憎分明”的供应商心底掀起了“弃美从宁”的涟漪。
商业竞争一旦渗入了过多的个人感情,要么会遭受九磨八难,要么以输局草草收场。实际上,苏宁之举实则不得已而为之。当初若是苏宁并购了永乐,或许比国美还要狠——这是中国商业文化的特质使然。
这并不是说笔者欣赏国美的彪悍,只是对苏宁“倡导给消费者及供应商创造价值”之安抚宣言能否真正实施、如何实施、实施的效果如何皆不乐观。虽说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于2005年就开始尝试营销创新,比如与三星以“B2B”信息系统对接协议为核心的合作模式。但是要知道,国美也不是省油的灯,其定制直供、互动营销等营销方式均开了行业先河,而房地产与家电关联的作法为其资金链解决了后顾之忧。另外,二级、三级家电市场的战火一旦开燃,苏宁很难以“软安抚”应付国美的“硬降价”。
资本的逐利本性不会因为漫天口水而胆怯,也不会因谁的一朝承诺而固执。当初国美放言收购永乐时,永乐也是百般扭捏,但最后的谈判条件中了意,于是说卖就卖。今日之势,苏宁嘴上不说,但脑子里关于弃与守的筹码、时机、条件再清晰不过了。毫无疑问,供应商、消费者都不愿意看到有朝一日美宁合并,谁都清楚所谓的“联合起来抵御外资”只不过是冠冕堂皇的托词罢了,从产业健康的角度来说,笔者同样不希望两者联手。
实际上,中国家电零售产业面临着一个绝好的契机。国美、苏宁和百思买如今各自为战,所运用的策略各有不同。国美沿用原路,以低价傲视整个行业,再利用缓期付账滞压供应商货款等方式取得短期融资以投入其他行业,然后高速扩张,并利用资本市场连环套现。苏宁转向以优化供应链、与供应商合作以获取更多的合作收益和不断强化管理为主。而百思买通过五星电器着重于供应与零售体系的重新构建,比如打破占用供应商货款的潜规则,严格按合同期限付款收货,并注重物流体系的升级。
这三种策略其实是产业链营销的完美形态。同时,由于他们之间这种不交叉性对抗关系,使得供应商与消费者的话语权没有被完全挤掉。
问题就在于,这种态势随时都有塌崩的可能。苏宁可能会于不经意间同意投靠国美,而百思买及其他外资零售巨头可能会通过参股等方式深入渗透到中国市场。
经济学家估计,美国近些年的低通货膨胀率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归功于沃尔玛。这一说法虽有些夸张,但道出了美国零售业巨头“稳而优”的特质,但中国零售业巨头却更喜欢口水仗。口水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口是心非。退一步来说,就算国美与苏宁见异思迁,供应商与消费者切忌把自己被牵着鼻子走理解成左右逢源。说白了,中国家电零售业离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新的兼并或竞争大战随时可能开打。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基于长效消费机制的消费品商贸流通体系评价 [2015-7-24 16:47:30]
- 用服务做透外卖细分市场 [2015-4-23 15:26:16]
- 百货业加速细分市场 [2014-12-24 8:57:52]
- 区域内分工市场化、区际市场分割与商品流通 [2014-11-19 15:00:04]
- 餐饮细分市场受青睐 [2014-9-11 9:32:52]
- 地产细分市场渐现领军者 [2014-8-8 9:45:5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