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一词源于日本,是典型的日语汉字词汇,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萧桂森在他给清华大学职业经理人培训中心编写的教科书《连锁经营理论与实践》中,给业态下的定义是:针对特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按照一定的战略目标,有选择地运用商品经营结构、店铺位置、店铺规模、店铺形态、价格政策、销售方式、销售服务等经营手段,提供销售和服务的类型化服务形态。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前沿商业理论,开始使用“业态”一词,80年代后期,以超级市场为代表的新业态发展起来,“业态”一次开始被运用于商业。而到90年代中期,“零售业态”一词已经被广泛使用。
在商业史上,零售业态大致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变化。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以百货公司的诞生为标志;第二次是20世纪30年代,以超级市场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则是20世纪中期,以连锁商店的迅猛发展为标志。当然,这三次变革都是西方经济发展的产物。
中国大陆的现代商业发展史要比西方短得多,西方商业历经了一个半世纪的那些变革,在中国几乎是在短期内迸发式地出现。虽然,解放前的上海等地已经出现了百货公司,但众所周知,大陆的商业传统发生了长时间的断裂,大规模的业态激荡是近30年的事。目前,我国将零售业态分为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仓储超市和家具中心9种业态。
关于零售的业态的理论有很多。比如迈克奈尔(M.P.Mcnair)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重点提出了“零售业之轮理论”;比如布兰德(E.Brand)提出的“手风琴模式理论”,以商品组合的观点,论述零售业态产生的法则,以商品组合宽窄幅度的变化来说明零售业态的兴衰原理;再比如伊特格(M.Etgar)提出的“生态学模式理论”,以达尔文观点解释零售业的变革的原因等等。总而言之,零售业态经过竞争、学习、模仿的过程,互相整合或分化,再形成新业态。那些经不起竞争压力、缺乏自我反省改革能力的旧式零售业态,最终会遭到淘汰。
连锁经营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营销模式。而在21世纪,连锁经营企业最大的挑战,是使连锁总部成为变革的领导者。连锁总部在组织、制度和营运的标准化与企业变革创新中取得动荡的平衡和矛盾统一,是连锁总部面临的最大挑战。
萧桂森说,根据连锁企业的变化趋势,未来的连锁企业业态会朝着“重视群族化和品位取向”的方向发展。群族化就是以顾客的群族细分目标市场,品位取向就是以目标顾客的品位细分市场。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中国顾客的品位越来越高,个性化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未来的连锁店会朝着体验型专卖店和文化型专卖店业态发展。“任何连锁企业,除了顺应业态革命之外,业种也应持续创新。中国超级市场的连锁业者,很少主动掌握这种创新力度,比如超级市场的业种,现在都集中于食品超市,而未来的业种创新,例如生鲜食品超市、绿色食品超市、服装超市、家具超市、车辆超市、鞋子超市等都是可能的选择。”对连锁企业来说,认清自己企业的定位很重要。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基于长效消费机制的消费品商贸流通体系评价 [2015-7-24 16:47:30]
- 用服务做透外卖细分市场 [2015-4-23 15:26:16]
- 百货业加速细分市场 [2014-12-24 8:57:52]
- 区域内分工市场化、区际市场分割与商品流通 [2014-11-19 15:00:04]
- 餐饮细分市场受青睐 [2014-9-11 9:32:52]
- 地产细分市场渐现领军者 [2014-8-8 9:45:5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