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会展业的逐渐发展以及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逐渐凸显,各地把会展业定位当地的支柱产业。会展场馆被誉为发展会展业的火车头,基于这个原因各地兴建会展场馆蔚然成风,但是经营状况却不尽人意。本文在分析我国会展场馆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会展场馆经营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展场馆 经营现状 对策
一、引言
根据《中国展览年鉴2008》统计,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十一五规划”中,有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将会展业列入本地区的发展规划,其比例高达87%,而2007年有上百个省会和地级市提出了以发展会展经济为基本目标的设想。
说明:图中所统计的场馆包括各类会展中心、展览馆、艺术馆、科技馆等具有展览演示功能的各种场馆。
数据来源:《中国展览年鉴》(2004)、《中国展览年鉴》(2005)、《中国展览年鉴》(2006)、《中国展览年鉴》(2007)、《中国展览年鉴》(2008)。
虽然很多省市将会展业在“十一五规划”中作为自己未来的重点产业扶持,但是近年来中国场馆经营的残酷现状使各级政府意识到场馆已经过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时代了,从图一中可以看出,我国场馆自2005年开始出现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各地场馆遍地开花,经过几年痛苦的经营尝试以后,场馆建设逐渐趋于理性,2007年除了福建海峡会展中心以及甘肃会展中心属于新场馆破土动工以外,其余的都是原有场馆二期工程的延续。
二、我国场馆经营现状
(一)数量增加与结构失衡
近几年的场馆建设出现了数量增加与结构失衡并存的局面,我国东南沿海和长三角地区的场馆数量和面积占到了全国场馆数量的80%,但是对于西部省区至今为止没有一个国际化的展馆。同时由于近几年场馆的盲目建设,导致很多省会城市和二级城市有会展场馆,但是多数场馆面积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出现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情况。这种场馆地区结构与面积结构双重性失衡一方面导致我国场馆面积总规模不断上升,利润下降;另外一方面又由于场馆面积太小承接不到大型展会、产生大量空置的尴尬局面。
(二)总量不足与过剩并存
说明:中南地区不包括港澳地区,图中数据仅统计中国大陆地区。
数据来源:《会展经济蓝皮书》(2006-2007)
单从场馆面积来看,我国场馆远远超过了欧美等发达国家,2008年中国展馆可使用的面积250万平方米,已经超过了德国,跃居世界前列;[1]但是就各个地区内部来看,一些具有经济辐射能力的城市场馆面积远远供不应求。
图三是2006年上海场馆的面积(室内+室外)与华东其余地区场馆面积(室内+室外)之比,虽然在2008年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10号、11号馆建成并且从投入使用,使新国际的室内面积达126500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达到100000平方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场馆的压力,但是仍然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2007年新国际博览中心共承接了国际展览项目面积311.6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7.4%,占上海总展出面积的65.7%,同年新国际的出租率也达到了54.34%。[2]
北京场馆也面临同样的问题,2007年北京9个主要场馆室内总面积18.52万平方米,室外总面积4.38万平方米。[3]北京场馆总面积远远不及汉诺威展览中心室内展览面积的49.8万平方米,许多展会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展馆而纷纷外流,这一状况随着2008年顺义新国展的落成有了一定的改善。
(三)“所有者越位”与“所有者缺位”并存
由于会展场馆建设所需资金庞大,政府在场馆建设和经营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作为会展场馆的主要供给者,另一方面又作为场馆的经营者。据统计, 我国展馆的75%为国有, 9%为三资企业, 9%为私营企业, 7%为股份制及其他类型企业。由此可见, 我国展馆中以国有展馆为主要组成部分, 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所占的比重还比较小,所有制结构未能达到优化状态。虽然政府投资、政府拥有场馆在全世界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入,要求政府在场馆经营方面退出。我国会展中心大都由国有企业管理,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和“所有者越位”现象同时并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低下。政府把会展中心作为形象工程来投资,淡化了其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也加强了地方保护主义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完全的国有投资、国企经营使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会展中心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进入壁垒。
三、我国场馆经营的对策分析
连续几年场馆的盲目建设给中国现有场馆的经营造成了极大地困境,一方面部分地区场馆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另一方面场馆出租率下降,最后导致经营利润不断下降,直到陷入不敷出的窘迫境地。
(一)发挥城市综合区位优势,走区域联合之路
城市综合区位主要包括自然区位、自然资源、经济、政治、科技区位等。[4]一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经济的总体规模及发展水平决定当地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同时如果该城市拥有良好的自然区位和较大的市场规模会更加增加该地区的会展经济区域竞争力。国内会展研究学者胡平也曾经通过各地的场馆位序分布和场馆经济比等理论研究我国会展区域竞争力差异[5],图四是2008年我国十大城市举办展览排名,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由于具备了较好的综合区位优势展览会的数量名列前茅,这些城市都是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但是场馆开发不足,所以上海、北京、广州、济南、成都以及环渤海的大连等城市可以发挥城市综合区位优势,使作为公共产品的会展场馆在区域经济中的合理布局,逐渐形成以该城市为龙头,周边城市为辅助的区域联合发展之路。
(二)以特定产业为基础,盘活中小城市的场馆经营
现在我国经济效益不好的场馆大都集中在省会级以及地区级的城市中,这种现象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为了盘活当地的会展经济,可以发展“大会展”经济,所谓大会展有几种表现方式:一是“商贸经济”+“会展经济”的“市场+会展”模式,利用当地已经与用成熟的专业商城,举办相关的行业专业展;或者利用历史形成的商贸市场,在周边建设展览中心,以贸促展。比如浙江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就以当地的5万多个商铺,20万的客流量为基础建设成为著名的以展览为特色的会展城市。二是“特色产业”+“会展经济”的“产业+会展”的模式,二级城市发展会展业应该与自身的产业结构结合,走专业性产业会展的道路。例如广东东莞根据自身较成熟的电子信息、服装、家具、毛织品、五金模具等五个产业,培育了五个专业性产业会展。五个专业性产业会展在全国已经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也解决了当地场馆的出租问题。
(三)发展自办展,突破中小型展馆的发展瓶颈
一般国际上公认的大型场馆在10万平方米以上,面积在5000平米至25000平方米的称为小型展馆,而面积介于25000平方米和60000平方米的称为中型场馆。[6]按照国际展览业协会的定义,国内很多城市的会展场馆大都属于中小型的场馆,和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览馆比较,一方面大型展览会不会选择进驻;另一方面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展馆又互相形成竞争关系,面对有限的展览会,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中小型展览场馆在出租业务上已无发展空间,开拓自办展业务是突破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四)理顺产权关系,走市场化道路
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 实现会展场馆产权多元化和分散化。对于一些已经存在的国有会展场馆,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转让部分或全部股权, 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对展馆进行管理;新建的会展中心中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和外资, 以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组建会展中心。并且从制度层面保证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使国有经济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推进我国场馆实施市场化改革,实现场馆经营方式的灵活性。
总之,会展场馆最为展览业发展的物的载体,在经历了前一阶段的建设高潮以后,应该理性的考虑自己的发展,被动的接受政府扶持和扮演“收租公司”的角色已经无法在目前的市场上生存下去了。希望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相关部门调控和管理我国会展经济提供一个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方华,过聚荣。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13
[2]恭维刚,杨顺勇。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2008)[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10-11
[3]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展览年鉴(2008)[M]2008
[4]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77-78
[5]胡平。基于展馆视角的我国会展区域竞争力差异分析。商业经济与管理 2008,Vol.197:65-66
[6]国际展览业协会,世界展览场地统计及未来发展趋势[D]2007年10月:7-8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阿里巴巴1688“逆向展会”引领采购创新变革 [2014-5-22 16:10:57]
- 让大数据成为会展业精准营销的利器 [2014-4-9 10:07:44]
- 会展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分析 [2014-3-25 10:48:54]
- 广州家具展迁址上海 上演跨城同门手足之争 [2014-3-24 11:27:10]
- 湖南省会展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探讨 [2011-11-14 10:57:16]
- 会展业走向优势互补功能逐渐融合 [2011-11-8 17:24:3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