阔别已久的“跨省游”正式放开,给久旱的旅游业带来了一丝甘霖。
7月19日,广东省文旅厅发布关于推进旅行社组织跨省游等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恢复跨省团队旅游经营活动,省内景区最大载客量可由30%上调至50%。
在此背景下,全国范围跨省游需求迅速上升,携程数据显示,解除跨省游限制当晚,平台上各板块搜索量攀升,尤其是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的瞬时搜索量上升至开放前的500%。
对于跨省游大省广东,各大省内景区也将迎来疫情后又一次重要的复苏机遇,尤其是对外地游客依赖程度较高的观光型景区、主题乐园等或将率先实现客流快速增长。
但是,机遇的背后同样充满挑战,在区域旅游发展路径中,与四川、甘肃、内蒙等有独特自然风光的城市,或是西安、北京、苏州等文化古城相比,广东既没有沙漠、草原等自然风光,也没有如故宫、兵马俑等驰名中外的人文景观,如何在全国旅游竞争中持续深耕取得一席之地成为新的挑战。
7月24日,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广东从某些方面看上去似乎缺少历史底蕴,但如果巧妙的发展自己独特的地理和科技人文优势,旅游“涨粉”并不输于国内其他省市。
“涨粉”难题:自然风光少、历史底蕴浅
广东文旅产业变革历来走在全国前列,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共建“人文湾区”、构筑“休闲湾区”概念一经提出,广东很快推出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有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助力大湾区“一程多站”旅游建设。
近年来,广东省在旅游业上积极探索全域协同发展模式,《广东文化旅游活动指南》整合全域文旅咨讯,为全域文旅消费提供宏观指导,广东公共文化“四大馆”参馆指南等诸多活动的推出延续了这一全域协同思想,更多的线上全息文旅融合现象也是遍地开花,共建共享,全域全息,成为广东文旅变革的重要亮点之一。
在政治文旅导向转变为经济文旅导向的发展路径上,广东文旅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效能提升率全国领先,成为广东经济新增长点。面对5G科技风潮,广东充分利用自身科技文化优势,组织多方力量,研发构建文旅消费新模式,多层次立体化开发运营文旅项目,为广东文旅新时代变革贴上了浓浓的“科技+”标签。
然而成绩的背后,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广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广东文旅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全域协同发展模式各地区融合力度不够,各市区文旅项目本位主义严重,以利为先,缺乏大局意识,导致文旅项目重复,部分资源浪费。广东文旅资源分布不均衡,大型文旅项目集中汇聚在广州、佛山、东莞、珠海等环湾区城市,尤其是经济实力偏弱的市区很难享受到同等发展的资源待遇。
广东文旅产业开发运营还处于探索布局阶段,大量优秀的文旅项目还处于资源整合、全息共享阶段,成熟的多层次的文化产品运营开发还没有落到实处,文旅消费潜能没有完全激发,文旅产业巨大的经济效能还没有完全释放,文旅衍生品市场的管理和开发亟待丰富和完善。
从跨省团队游开放后,各省推出的旅游线路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向,分别是观光游览路线和历史研学路线。
其中,主打观光游览路线的省份往往拥有独一无二的自然景观。以目前最受游客欢迎的甘肃旅游路线——甘青大环线——为例,这条路线跨过了青海和甘肃两个省份,全程约2600公里,会经过包括鸣沙山、茶卡盐湖、祁连大草原等在内的众多自然景区,可谓是山川湖海应有尽有。
而西安、北京等历史文化古城,则主打人文景观,以深厚的城市历史魅力吸引外地游客,在这些城市的历史特色景区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博物展馆。
根据美团发布的《暑期景区难订指数报告》,现在全国暑期最难订的5家博展馆中,有两家位于西安,分别是秦始皇陵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两家位于北京,分别是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还有一家位于长沙。
然而,在自然风光资源和历史底蕴方面,与国内的顶尖景区相比,广东的景区确实存在一定的劣势。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历史底蕴薄弱是广东文旅产业开发与繁荣的最大瓶颈。
从景区收入上来看,根据《广东省景区行业发展报告(2017)》的数据,与主题乐园、度假休闲等景区类型相比,广东省境内博物馆景区收入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自然景观景区收入也并不十分突出。
因此,从这两点来看,广东景区在争抢跨省游客流的竞争中,似乎不太属于天赋型选手。但这并不意味着,广东的景区会就此“退赛”,把客流拱手让人。
以历史景区为例,虽然没有西安、北京等“高大上”的人文景观作为历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底,但广东的历史景区却走出了一条带有浓郁区域特色的发展道路。
吴志才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内的文旅融合发展实则经历了三个阶段。
最早的阶段发生在1980年代的景点化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如文物等历史遗迹被挖掘、展览出来,形成初级的历史文化景区。1990年代,文旅融合发展进入产业化时代,此时,以深圳华侨城为代表的一批景区,发挥地产+文旅的优势,打造文化旅游集成圈,从这一阶段开始,广东的文旅融合发展就走在了国内的前列。
到文旅融合发展全域化,强调文化生活化的3.0时代,广东的历史景区将现代生活方式与城市记忆深度融合,为本地游客和外地游客提供共享空间,以“主客结合”的方式拉动客流变现。
广州永庆坊就是这种历史景区的代表之一,2016年,永庆坊启动活动升级,对原有的民国建筑进行微改造,并在景区中新添加粤剧曲艺、西关打铜、广彩、广绣等元素,做到市井生活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带动游客消费。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从初创到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从经济外事双重任务到满足国人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单领域重点地区率先发展到全域发展,我国旅游业经过40余年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9年全年旅游总收入达到6.63万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60.06亿人次,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为11.05%,吸纳全国十分之一的就业人口。文化旅游的支柱型产业地位当之无愧。
广东文旅产业发展存在天生劣势,但省内的海洋资源相当丰富。图为广东省珠海市外伶仃岛。IC photo
“涨粉”优势:坐拥万千海岛、世界级水上乐园
虽然,广东既没有名山大川,文旅产业发展存在天生劣势,但广东省内的海洋资源相当丰富。
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携程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也曾表示,对比江浙一带,广东的海边资源较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海洋旅游是以度假为核心的旅游类型,包括海洋旅游、滨海旅游、海岛旅游、远洋旅游。广东的海岛旅游自然优势较为突出,数据显示,广东省境内海岸线长度为8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三分之一以上,有岛屿1134个,更有十里银滩、马尾岛在内的众多优质沙滩以及天然海滨浴场。
经过多年发展,广东的海岛景区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多种客群的旅游模式。
吴志才表示,在广东海岛景区的多种旅游模式中,依托粤港澳游艇自由行的南沙、中山、珠海等地的海岛和以茂名放鸡岛为代表的一批主打海上运动、高端度假酒店的海岛景区针对的是省内外的高端客群。
从游艇旅行的角度来看,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已超过4亿人,这意味着,部分游客已经拥有了高端旅游的支付能力。
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在国外,游艇旅行已经成为一种大众普通的休闲方式,但国内的游艇旅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广东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可开展游艇旅行的地区。因此,对于热爱垂钓、潜水、冲浪等的外地游客来说,广东海岛的吸引力不小。
另一种海岛旅游模式则主打绿道、休闲徒步游,主要面向普通客群。以小众景区涠洲岛为例,根据美团提供的价格,目前涠洲岛跟团一日游的价格大约在八九十元左右,较为实惠。
跨省游开放适逢暑期旅游旺季,“水主题”的产品人气高涨,除了风光秀美的海岛外,广东的水上主题乐园也是不少游客心目中的“玩水好去处”。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间,广州长隆水上乐园连续6年的年游客接待量在行业里位居世界第一。
为吸引复工复产后的第一批游客,5月29日,赶在盛夏来临前,广州长隆水上乐园就全面升级水上青春电音派对,推出全新主题游乐新区“泡泡水堡”。此外,随着温度上升,政策放开,长隆还加大了优惠力度,将水上乐园全票价格降至139元/人。
长隆的做法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目光,根据美团发布的《暑期景区难订指数报告》,目前广州长隆水上乐园的难订指数达到4.1,需要提前4-5天预约。
“涨粉”方向:科技赋能文旅
除了海洋资源优势外,“科技+”的标签也是广东省内景区在跨省游中占得先机的一大优势,尤其是在疫情后,文旅智能化发展的引领下,科技+文旅的模式或将成为广东文旅产业未来“涨粉”的主攻方向。
吴志才认为,广东未来的科技旅游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中之一是通过灯光秀等进一步激活科技演艺市场,打造演艺+科技+人文的科技文旅融合模式,拉动夜经济增长。
实际上,为满足骤然释放的文旅消费需求,目前国内许多景区都打开了“夜游”模式,尝试用绚丽的灯光技术为城市文旅再添风采。
6月1日,长沙世界之窗举办“夏季有礼—火人节点燃开福夜生活”主题活动,为游客免费提供喷彩罐、荧光口哨等活动装备以及摩天轮、旋转木马等灯光游乐设备。
长沙世界之窗的活动证明了“夜游”模式确实可以吸引大量旅客,《暑期景区难订指数报告》显示,夜生活网红城市长沙的暑期夜游复苏率位居全国第一,长沙世界之窗门票最为“难订”,需提前3~4天预定。
而在广东的“夜游”模式中,有一批光影秀品牌较为出彩。以岭南文化核心区荔枝湾景区的光影秀为例,2019年,荔湾·水幕秀开始展演,当年荔枝湾景区首次纳入广州国际灯光节荔湾分会场,全年吸引游客量达363万人次。
在跨省团队游放开之前的7月17日,为了让前来观光的旅客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粤剧艺术,荔湾大戏台利用全息技术,动态播放《双飞燕》《彩云追月》等传唱度较高的粤剧作品。
此外,深圳世界之窗也“调低亮度”,推出夜游新模式。7月11日,深圳世界之窗举行一年一度的国际啤酒节,计划推出包括恺撒夜SHOW、奇幻欧洲秀、“麦香”荧火园、抖音快闪、铁塔灯光展、璀璨烟花秀等多个旅游项目。
早在2019年佛山博物馆文化周期间,数字博物馆展厅就配备了有声导览系统、8K高清VR全景拍摄、AR博物馆、全息裸眼3D、H5创意交互等信息化技术。
疫情下,广东省博物馆选择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打破传统文物与电脑游戏之间的次元壁,推出丰富多彩“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主题。
后疫情时代疫情防控常态下,无接触、预约制的智能化文旅将成为未来室内景区的探索方向。因此,广东室内景区的科技优势,或许也会使其在跨省游的竞争中表现得更为亮眼。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涨粉”:广东旅游三道难题待解 [2020-7-27 9:45:47]
- 主题公园的未来 “造梦”粤军何去何从? [2020-7-27 9:34:11]
- 广东文旅业加速复苏:本地游升温,微度假走 [2020-7-16 8:35:24]
- 跨省游从休克中醒来 旅游业复苏挑战重重 [2020-7-16 8:33:31]
- 旅游业直面“生死大考” 企业承压自救“危中 [2020-5-11 9:58:38]
- 文旅观察|疫情后的旅游市场,哪里会先复苏 [2020-3-16 15:54:4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