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现代经济中,休闲成为现代城市的重要功能,也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对城市休闲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对城市休闲和城市休闲系统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指出目前研究和实践的不足。
城市休闲相关研究
(一)城市休闲的定义
国内对休闲的研究相对于国外要晚得多,我国最早提出休闲学研究的学者是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于光远先生。他提出“玩是人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的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郑胜华(2005)对城市休闲的定义是:城市休闲,是把休闲的概念地域化,指在城市范围内的个体及群体所特有的休闲观念、产生的休闲行为以及相关的休闲产业的供给和休闲消费的需求的总和。城市休闲有休闲观念先进性、休闲方式多样性、休闲产业链初具规模性等特点。陈世斌(2006)认为,城市休闲是指特定的地域范围—城市,休闲主体特有的休闲观念和休闲行为。城市休闲产业则是与城市休闲观念的形成、休闲活动相联系的供给和消费需求的总和,是所有为城市休闲主体观念的形成、开展休闲活动提供商品和服务的行业总和。
(二)城市居民休闲时间
国内诸多学者如王雅林(1980)、潘允康、林南(1985)、王琪延(2000)等通过实地调查的方式认为,虽然不同城市的居民拥有的闲暇时间不尽相同,但闲暇时间的增加是一个基本趋势,而且,一般男性的闲暇时间要普遍高于女性。在闲暇时间的利用上,城市居民在看电视上花费的时间最多,但调查只限于大城市,对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的闲暇状况关注不够。其中王雅林、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1982)从社会学视角深入调查了居民闲暇时间的分配状况,开启了中国休闲学闲暇时间研究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民大学王琪延教授开始对全国40 多个城市的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进行调查,先后出版了《中国人的生活时间分配》和《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
2003 年1月,由王雅林主编,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城市休闲》,在对上海、天津、哈尔滨三大城市居民在周末时间分配和休闲生活状况作了大量抽样调查基础上进行的研究,反映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休闲时间、生活变化及社会新问题。全书既有总体论述和与美国城市的比较研究,还有专门针对三地状况所作的休闲分析研究。
居民休闲方式研究以杨国良(2002)《城市居民休闲行为特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最具代表性,通过对成都市1673名普通市民和1893名歌舞、茶楼、电影、公园休闲者进行抽样和访谈调查,详细分析了市民公众和上述四类休闲者的休闲方式、休闲频率、每次活动时间、费用、休闲目的、所持态度等,并总结出普通公众的一般行为特征和上述四类休闲者各自行为差异规律。
陈正伟的《居民休闲方式统计分析》以重庆市为例,系统地揭示了当前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以及城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与有关因素的相关程度。陈允文《城市发展与市民休闲方式的关系》阐述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建设发展、格局发展、环境发展、文化发展与市民休闲的密切关系,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遵循市场规律,重视市民休闲需要,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发展休闲产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卢福玲、钱文军和土丽梅、楼嘉军等分别在《南阳市社区居民休闲生活方式的现状和发展》和《沈阳市居民休闲方式选择倾向及其特征研究》两文中,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南阳市和沈阳市社区居民的休闲生活方式,提出居民休闲方式呈现多元化、户外化和实用化的特点。
徐明宏《杭州茶馆-城市休闲方式的社会学分析》(2007)以杭州茶馆为切入点,将茶馆休闲作为最为普及的大众休闲方式之一,通过实地访谈,探讨以上茶馆为代表的城市休闲方式的空间、客源、活动和茶馆经济,发现茶馆文化在快餐文化中的错位发展,提出杭州休闲之都的打造与茶馆休闲文化的密不可分。
陈元平(2005)具体分析了城市休闲产业。他认为休闲生活的趋新、趋异需求,驱动着城市生活的流行风向标。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概念、形态和功能轮动的格局,反映在城市休闲产业的条块(街区/地块)轮动和业块轮动。“休闲购物街”、“餐饮一条街”、“酒吧一条街”、“休闲娱乐街”、“观光休闲街”是目前城市休闲市场和产业条块轮动的普遍状态,购物休闲、餐饮休闲、娱乐休闲、体验休闲、学习休闲则是城市休闲市场业块轮动的潮流格局。王寿春(2005)把城市休闲产业划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公共福利社的经营管理以及为此提供的相关服务构成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由政府和社会团体投资兴建的公共福利设施的经营活动以及为此提供的免费服务;二是付费休闲形成的商业活动,主要包括休闲旅游业、文化传播业、体育健身业和休闲娱乐业四大领域。其中在休闲旅游业中,对近年来新兴的旅游方式进行研究,如专门组织商务会展旅游业的中介机构等。
城市休闲空间多为地理学出身的旅游人所研究。凌作人(2000)从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的设计要素、空间功能两方面出发,对城市开放性休闲空间界面和环境设施设计进行了较详细阐述。荆其敏(2001)在《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一书中最先提到被动式休闲,并针对此设计被动式休闲空间。赵利卫(2002)着重研究将生态观念引入城市建设,讨论包括住区、街区和城区三个层次城市休闲空间的系统性,对其规划设计进行研究并以北京为例提出改造建议。张健(2005)在总结众多学者有关城市休闲空间概念基础上,提出城市休闲研究涉及的空间概念包括空间、社会空间、城市空间、城市生活空间、城市人居环境、城市休闲空间等。杨晓俊、王兴中(2005)以居民消费行为的空间认知、偏好及日常生活方式的人本性规律为出发点,探讨了居民空间消费行为与城市休闲、娱乐场所的一般空间关系的理念模式。郭旭等(2008)剖析了休闲经济与城市休闲空间的互动影响,提出了城市休闲空间的综合性与集中化、体验性与人性化、健康性与生态化以及文化性与特色化的发展趋势,并指出随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未来的城市休闲空间还必将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拓展,以一种更趋综合性的面貌出现。
目前对城市休闲发展评估体系的研究主要通过建立指标体系来衡量城市休闲发展水平与发展城市休闲的适宜性两个方面。
郑胜华、刘嘉龙(2004)认为,城市休闲发展评估系统由城市休闲发展实力系统、动力系统、能力系统、魅力系统四个要素构成。他们设置了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1个三级指标,从统计指标和调查指标两类来研究城市休闲发展评估系统。王琳(2007)在城市休闲发展水平评价中将城市居民休闲意识与城市休闲经济实力、环境支持、产业动力共同构成指标体系的四个系统,在此系统下共设置了25个指标,来反映城市在休闲方面的发展阶段和水平。闪媛媛(2005)通过问卷调查构建了包括休闲主体、休闲客体和休闲介体在内的45个三级指标的休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此来衡量杭州的休闲度。李跃军(2007)提出城市休闲适宜度的概念和评价目标,以城市休闲场所的不同分类,通过基础层次和专门层次共设置文化场所、市内公园广场、商业购物街区、风景旅游区、体育娱乐设施类场所等五个层次10个指标,分别赋以相等权重来评估城市休闲的适宜度情况。另外,王晓丽等(2007)从休闲内在的特质和都市的角度两个方面,构建了休闲都市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此对中国20个旅游城市的休闲度高低进行了评价。曹新向(2010)等从休闲主体、休闲客体和休闲介质等三个角度设计了58个指标来评价休闲城市,并以此为依据,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杭州、成都、大连、青岛和南京等15个城市的休闲水平和实力。
城市休闲和城市休闲系统
(一)城市休闲的概念
笔者认为,城市休闲是指城市居民以特有的休闲观念、休闲行为在可拓展的休闲空间下产生的带有一定经济性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是休闲城市产生的基础和初级阶段表现。作为一种区别于乡村休闲的生活方式,城市休闲是指同城市所达到的文明程度相适应的,以及城市与乡村相比特有的生活条件、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念所决定的生活方式质态规定性,它是体现在城市居民的活动和行为方式之中的。作为一种现代人的休闲行为,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城市休闲主体特有的休闲观念、产生的休闲行为以及相关的休闲产业的供给和休闲消费的需求的统一体。作为一种休闲概念的地域化,它是指主要产生于城市居民,发生于城市内部(家庭、市区和市域范围)和异地的空间休闲模式。
(二)城市休闲系统
城市休闲系统,是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待城市休闲的功能系统,它是以城市居民为主的人与休闲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以休闲为主要功能的开放的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包括休闲主体、城市景观、休闲空间、休闲产业与产品、政府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这五个子体系。子体系围绕城市居民休闲需要和休闲行为,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要、完善城市休闲功能、提升城市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通过城市休闲空间结构层次化、城市休闲产业特征集群化和政府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组织化,以及相互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活动,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联系整体。
现有研究的缺陷
对人休闲需要的忽视。休闲是人自我实现和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终需要。城市休闲活动和实践的主体是人,应该首先满足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使城市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主体,进而通过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所构造的氛围和基础,满足外来游客的各种需要,使城市更加开放并具有活力。因此,城市休闲建设应紧紧围绕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既提供其休闲的能力,又挖掘其休闲的潜力,最终满足其休闲需求。而现有论述和评价体系,都过度强调城市经济和基础设施等的发展程度,对于休闲需要该如何满足论述较少或较浅。
对城市休闲和休闲城市的界定不清晰。城市休闲是地域化的休闲,休闲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类型。然而从城市功能和发展程度的角度看,城市休闲和休闲城市是城市休闲功能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休闲是城市的基本功能,是工业化城市以后所有城市阶段都具备的特征;休闲城市则是城市休闲功能强化到一定程度,社会整体城市休闲化水平高的一种城市的高级阶段。尽管目前也出现了一些辨析城市休闲和休闲城市的研究(魏小安、杨振之等),但多数人未能真正区分这两者的概念。
对城市休闲功能的系统建设研究缺失。工业化带来城市数量和规模的迅速增加,也因为人的需要异化带来反城市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城市居民对休闲的需求。而城市休闲系统是城市巨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与社会、经济、环境紧密联系,却又不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它的存在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无论什么类型的城市,都不应该忽视和缺失城市休闲系统,而城市休闲系统的建设正是对该系统的构建和体系化。
对政府在城市休闲功能建设方面的公共管理与服务作用需强化。学者们都关注到了休闲经济和休闲消费对人和城市发展的意义,也提出发展休闲产业是产业结构转型的推动器。但在城市居民休闲观念的培育、休闲权利的共享上,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职责。
对城市休闲缺乏操作性的指导。由于没有建设的指导和定量的参照,尤其是对自身特色休闲资源的认识不到位,使很多城市在树立了城市休闲发展的战略目标后,容易走标准化的路线。现有的指标评估体系,也多是从城市经济实力的角度给予休闲城市以评价。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对于城市的休闲化建设有巨大的支持,但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城市休闲环境培育和居民的休闲需要引导对于休闲城市的建设意义更为重大。
参考文献:
1.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郑胜华.基于整合理论的城市休闲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5
3.王雅林.城市休闲—上海、天津、哈尔滨城市居民时间分配的考察[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郭旭,郭恩章,陈.论休闲经济与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J].城市规划,2008(12)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化妆品再陷违法添加漩涡 [2013-12-6 11:08:28]
- “免费美容”陷阱多 [2013-10-25 16:49:27]
- 雅芳官方统一定价难解渠道价格乱象 [2013-9-27 8:34:51]
- 高端化妆品涨价连连 消费者被逼转投国货 [2013-6-21 10:22:36]
- 美容业韩流启示录:首尔成中国游客化妆品扫 [2013-2-7 16:24:05]
- 儿童护肤品市场将现洗牌 [2013-1-22 15:44:51]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