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秋、初冬之际,又到了水果、水产等农产品的收获季节。电商促销,需求增长,特色农产品销售进入了旺季。在江苏苏州,淘宝店主匡先生最近忙于大闸蟹的销售,而在江西上饶,郁女士则在微商销售蜜橘。
作为特色农产品销售特别是电商销售的参与者,他们的感受是特色农产品的消费已经深入人心,但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需求多样,或许在将来会改变特色农产品生产、销售、消费生态。
特色农产品“竞赛”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下,全国各地特色农产品纷纷打响自己的招牌,一时间特色农产品“千帆竞渡”。今年5月,农业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明确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式的重要特征,提出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能带动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的特色优势产业。政策支持和政策倾向加速了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近日,在2016第九届亚洲果蔬产业博览会期间,各地的特色果蔬产品齐聚上海。其中甘肃省平凉市举办了“平凉金果”推介会和现场签约活动。平凉市旨在全面展示“平凉金果”系列名优果品,进一步提升“平凉金果”品牌知名度,开拓国内国际销售市场,促进苹果产业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度融合、苹果文化与旅游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加快现代果业发展步伐。推介会共计签订销售合同22项,签约果品销售量5.89万吨,成交额5.17亿元;签订招商项目3项,投资总额5.75亿元。据悉,近10年,平凉市着眼建设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和出口创汇基地、建成全国优质苹果强市,探索形成了适合区域自然资源特点的“平凉金果”生产技术规程,实现“大苹果”向“大产业、大品牌”的跨越,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同样在全国其他地区,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发展已成为一股浪潮。在山西大同,正在通过推进全国优质杂粮基地建设,实施省中药材崛起和退耕还药工程,促进食用菌、黄花产业发展,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围绕谷子、苦荞、红芸豆等优势产品,大同市加快推进全国优质杂粮基地建设,实施了省级左云万亩苦荞、浑源蚕豆、广灵谷子2个高产创建千亩示范区项目。在四川省犍为县,则是瞄准了现代农业领域,以规划为先导,以项目为载体,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茉莉花、茶叶、犍为姜产业持续扩大,特色愈加凸显。据悉,犍为县已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现代农业重点县”,以投资项目的优化推动农业发展,向现代农业强县目标迈进,围绕打造茉莉茶全产业链,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2020年,犍为县将建成茉莉花基地10万亩、茶叶基地30万亩,建设茉莉茶加工园、西南茶叶交易中心,拓展特色农业产品销售市场。
电商“添了一把火”
电商为各地特色农业和农产品的火爆又添了一把火。匡先生从事大闸蟹的电商销售,在他看来,电商的大发展,让更多的人通过电商购买大闸蟹。而郁女士家的蜜橘微商生意,则真正是因电商而起,郁女士说,家乡的蜜橘又好又便宜,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销售渠道,郁女士的儿子得知上海、北京、广州的朋友们喜欢江西蜜橘,郁女士的儿子决定将新鲜、便宜的家乡蜜橘推广出去,蜜橘微商生意由此而来。
正是这样的小生意汇聚成了农产品电商大生意。在河南西峡县,11月正是猕猴桃收获的季节,当地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对接,单猕猴桃一个项目已通过网络销售5万多吨。此外,西峡的香菇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已成为国内采购中心与供货基地。当地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已经与苏宁云商签订合作规划,协助其在全县19个乡镇(街道办)、299个行政村实现苏宁易购全覆盖,实现全县“买全国、卖全球”的目标。在山东潍坊,已经建设了电子商务孵化器,建设了智炎电商孵化中心、雁阵电商实训基地,在5个县市设立了县级电商服务中心,在600多个行政村设立了服务站,淘宝、苏宁、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设立了地方特色潍坊馆,麦壳网、地主网、农丰网等30多个本地电商平台也在快速成长,40%以上的农产品企业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了商品展示、网上营销等业务,电子商务与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格局已经形成。2016年,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突破220亿元,增长30%。
消费正在升级
伴随着各地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等便利渠道销售,特色农产品也正面临新竞争格局。
此前,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副会长吴秀媛表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实现物流和资金流的网上结算,与其他平台相比,电子商务体现出明显的优势,既可以减少农产品中介环节,缩短农产品流通链,也能够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有利于健全农产品市场机制和功能。农产品商贸流通问题,不仅仅是流通环节的问题,也是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集中体现,只有从全产业链的思路入手,以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引擎,才能找到系统的解决方案。
除了特色农产品产业系统性创新升级外,对匡先生和郁女士来讲,感觉更多的是消费者消费变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对于很多特色农产品来说,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改变了生意的竞争环境。产量提升快,销售商品雷同。消费者消费能力有限,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优势,很难吸引消费者购买。”匡先生认为。(来源:中国证券报)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特色农产品消费升级 [2016-11-19 10:10:31]
- 快递越来越快 物流倒逼供应链变革 [2016-11-19 9:29:14]
- 美团外卖代理商成其扩张炮灰:逼着烧钱 [2016-11-9 11:09:54]
- 低碳经济下河北省制造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 [2015-7-27 9:47:23]
- 无印良品如何起死回生 [2015-4-27 16:23:36]
- 传统家电零售商如何返璞归真 [2015-4-7 11:58:0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