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侧管理正与供给侧改革一起,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需求侧管理”。
“现在提需求侧管理非常必要。”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要充分发挥我国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需要对需求市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由需求来牵引供给,再由供给来创造需求,从而让整个供需关系达到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魏建国认为,今年全国两会后,国家和地方将会出台更多拉动消费的政策,坚定消费信心的同时,鼓励更多消费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从而让全球更加看好中国这个超级市场。
供需两端动态平衡
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看来,中国对总需求的管理经历了扩大内需、稳定总需求、需求侧管理等转换。
他提出,面对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单纯依靠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举措,难以满足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提升的需求。因此,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及时启动中长期、涉及制度变迁的需求侧管理工作,有利于缓解当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长短错配问题,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也有助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魏建国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贯彻落实。而需求侧管理则是相对动态的,需要随着形势的改变而调整。
“这就好像自行车的前后轮,我们要始终通过后轮来推动需求、创造需求,同时用前轮来引导供给、把握供给,最终实现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他这样比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产品中心总经理张云勇也表示,需求端和供给端必须同时考虑,才能避免结构性偏差,真正实现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从经济运行系统性角度来谋划发展,让供需两端共同发力,解决制约供需平衡的堵点、断点和难点,这也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需求侧动力依然强劲
“中国今年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做出如此预测的依据,是魏建国对于中国消费复苏势头和需求仍然强劲的观察。
受疫情影响,中国2020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出现下降,39.20万亿元的总额,较2019年的40.80万亿元同比下降3.93%。
不过,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在2020年商务工作及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内消费正在稳步复苏,全年3.9%的降幅较上半年收窄了7.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占GDP比重达到54.3%,消费仍然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京东科技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沈建光提出,随着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推进,消费复苏的内生动力逐渐增强。2020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当月同比恢复至4%~5%的水平,当季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2.6%,较三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线上消费大数据也显示,2021年1月,消费复苏态势良好。
钱克明在上述发布会上总结称,消费复苏的主要特点包括商品消费持续回暖,服务消费有序恢复,新型消费快速发展,城乡市场同步恢复等。
比如,中国15大类限上单位商品零售中,超过半数增速已由负转正,通信器材、化妆品等升级类商品表现尤其抢眼,分别增长12.9%和9.5%;汽车销量连续12年全球第一;四季度餐饮收入增长0.2%,基本恢复至上年同期水平;全年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交通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降幅分别较上半年收窄16.6个、7.2个和6.8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国网络购物、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长14.8%,电商直播超2400万场,连续8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
“中国人的消费欲望和能力并没有减少。不管是城镇还是乡村,电商和物流业的发展仍然蓬勃。只是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方式改变了。另外,国内的旅游、影院、酒水、养生和养老等也在持续快速地发展。这些都是需求侧管理的基础。”魏建国对第一财经表示,我们应继续加大对于市场消费的引领,让更多消费方式和模式发挥作用,从而激发处于变化中的消费需求。
需求侧管理应该管什么
和以往扩大内需、稳定总需求的时期不同,温彬认为,需求侧管理主要聚焦制约总需求增长的中长期、系统性问题,在货币、财政等短期调控工具的基础上,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提高国内需求占总需求的比重。
他提出,需求侧管理的重点在于:积极扩大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在国内需求中的比重;持续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以及坚持扩大开放,提高双循环的畅通性等。
“消费市场存在哪些问题?到底是缺钱,还是有钱不敢用或没地方用?或者是分配不均影响了消费信心,这些都是需要管理的。”魏建国说。
他表示,关于增加居民收入,不仅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而且还要通过财税改革等完善再分配机制,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人群,并促进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居民消费的过程中,则要注意不仅仅要提高东部地区的消费能力,还要加大挖掘农村和中西部等地的消费潜力,这也应是接下来提高消费、优化市场营商环境的重点。
根据官方数据,2020年中国乡村消费品市场增速明显回落,但增速仍快于城镇,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乡村旅游起到了拉动作用,以及网上购物在农村实现了快速增长。2020年,中国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分别为86.51%和13.49%。
“按照中国地域人口的分布,消费升级的发展首先是在城市开始的,但县乡的人口占比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消费水平却相对欠缺,因此这部分的潜力是巨大的,也就是说,提高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和有效需求的效率会更大。”山东财经大学校长、原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赵忠秀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其中的关键是增加这一人群的可支配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沈建光提出,应对提振消费的挑战,建议巩固前期消费券的发放效果,继续扩大消费券支持力度,特别是可结合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协同落地;发力可选、下沉消费市场,强化中低收入群体就业、收入保障;加快提升品质消费、线上服务消费供给,大力鼓励新型消费发展等重点部署,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推动消费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助力。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两会后更多 [2021-3-5 9:10:04]
- 百果园或引水果零售业上市潮 [2021-3-3 8:36:02]
- 中国免税市场崛起 [2020-12-7 17:32:51]
- 构建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统一大市场 [2020-12-7 17:36:07]
- “世界工厂”东莞力推电商内销 [2020-4-15 9:46:38]
- 城市经济复苏排名:东莞等新一线复苏强劲, [2020-3-9 8:40:1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