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认为,在2010至2030年的20年间,随着城镇化的实施中国还将新增3.1亿城市居民,城镇化水平有望达到70%。届时,中国的城市人口总数将超过10亿。这些新增加的城市人口,将大都聚集或消化在新型城镇中。
随着新型城镇人口的增加和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新型城镇居民的消费潜力将极大的释放,这将为商贸流通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从我国近年统计数据来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约为农村人均水平的2倍,这一消费差异,源自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商业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多层次的发展差异。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而户籍城镇化率仅为35%,“半城镇化”造成规模较大的迁移人口在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方面与真正的城镇居民存在差距,从而大大限制了其消费能力。
随着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农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这大大的激发了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近日发布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2014)》指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报告指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2012年增加979元,实际增长9.3%。与此同时,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626元,比2012年增加718元,实际增长9.0%,
报告预测,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增加到近万元,大约9900元,名义增长11%左右,实际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继续缩小。在农民收入预期较快增长和社会保障更为有力的积极作用下,2014年农村消费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估计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将达到3.6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大约15%,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所占比重将升至13.5%以上。
由此可以产出,农村人口的消费潜力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研究表明,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带来流通业增长2.436个百分点。随着近年来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新型城市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给商贸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与城镇化发展相适应
随着中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流通规模扩大,商品市场繁荣活跃,流通业态和营销方式由传统型向现代性转变;消费领域扩宽,消费结构升级。
但是与此同时,商贸流通领域中存在的与城镇化发展需求相背离的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在一些地区,商贸流通市场布局不合理,规划与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突出,如何使商贸流通领域发展与城镇化相适应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问题。
对此,我国著名流通领域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建议,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也应对商贸流通领域进行统筹谋划,使得商贸流通的发展与城镇化的发展相适应。
在他看来,要充分发挥传统集镇、各类批发市场的作用;在城乡接合部构建新型城镇接合点,让城乡附近居民在这里集聚,发展与新型城镇接合点适宜的商业;同时,可以在农村交通要道建立邻里商业中心,加强邻里农村社区建设。
与此同时,各地政府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一条商贸流通领域的发展与城镇化相适应的道路。
今年2月,海南省商务厅在海南省商务暨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上介绍说,今年海南将打造一批商贸流通型的中心集镇。“以规划来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的建设。”海南省商务厅厅长叶章和介绍说。据他介绍,今年海南省将编制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规划。编制海南省商品交易市场、大型商业超市、社区商业等行业发展指导性意见,制订全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推动各类市场流通规划纳入全省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
湖南省则于近日公布了《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其中明确指出“合理布局城镇商业网点及市场设施,加快县乡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县乡流通现代化和消费便利化”,对商务与新型城镇化如何融合发展提出了粗线条、框架性要求。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新型城镇化:商贸流通业的新机遇 [2014-7-10 9:36:24]
- 库存高企、业绩下滑 本土休闲服装品牌生存战 [2014-6-26 9:15:18]
- 全渠道零售的未来与发展 [2014-6-5 16:05:54]
- 新型城镇化下传统零售企业运行模式的转型 [2014-5-29 11:08:11]
- 餐饮业的转型怪圈 [2014-5-19 15:12:37]
- 电商时代颠覆商业模式 [2014-3-27 16:28:30]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