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状况及趋势,并提出要加大对流通产业的投资,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发展流通产业的活力;积极引进人才,提升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力;走国际化路线,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流通产业国际化步伐;促进各个产业与流通业的共同协作发展等重要结论。
关键词:投入产出分析法 流通产业 北京市
北京市流通产业发展现状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且流通业地位不断提升
2006年以来,北京市流通规模不断扩大,集中反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2006年的3295.3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6229.3亿元,几乎翻了一番。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在不断提高。流通业在2012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0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二)市场主体中私营及个人经济发展迅猛
2006年以来,北京市流通市场形成了集国有、集体、合营、外资和私营个体的为一身的混合型的主体。非公有制主体发展迅速,大力地推动了北京市流通产业的发展。国有经济以及集体经济的比重在逐渐下降,而个体经济及外资等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并占有逐渐绝对的优势。这说明北京市流通产业目前已经渐渐完成了市场化的改革,市场竞争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和形成。
(三)流通产业企业数量逐年增加
2010年北京市法人总数为384973名,其中从属于流通产业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以及运输服务业的法人数总计为134311名,占总人数比例为34.07%。最多的是批发业,占全市总法人数的15.56%;最少的为运输服务业,占比例为0.56%。表1是2008-2011年流通业及其各行业占全市法人数的比重。
从表1中可以看出批发业从2010年起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流通产业企业占比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水平上。相比较而言,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餐饮业有较小的萎缩,其他行业的企业数量占比则相对有所提升或稳步发展,其中以批发业和零售业的增长最为显著。2011年流通产业的整体增长稍有减缓,但仍然呈良好的增长趋势。
(四)批发零售业固定投资增长最为迅速且餐饮住宿业有所缩减
由北京市统计年鉴可知,2008年批发零售业固定投资增长率为-37.5%。之后两年投资增长相对比较迅速。相应的餐饮住宿业的固定投资增速开始下降,2008年时为23.1%,到2010年则变为-10.5%。
(五)流通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
北京市为促进流通业合理健康的发展,近年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如《北京市商业流通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及《北京市商业流通发展项目银行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等。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行业标准与规范,如《北京市流通业发展分类指导目录》、《商业、服务业服务质量》、《北京市商业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规范(试行)》等。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北京市流通产业对经济贡献分析
狭义的流通产业仅指批发、零售、餐饮和物流四个产业。本文根据北京市投出产出表的分类,主要研究流通产业中的批发零售和餐饮住宿行业的主要情况。
投入产出理论是产业经济分析中一个重要的部分,是一种定量化的工具。通常情况下,投入产出指的是产业之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之间存在的联系。投入产出理论,是从量化的角度,通过静态分析来考察经济体系、国民经济以及各部门间技术经济联系与联系方式,同时还研究产业间的投入与产出的量化比例关系。
(一)北京市流通产业的影响力和影响力系数实证分析
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包括两方面: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绝对影响通常用影响力表示,而相对影响则通过影响力系数来反映。影响力是第j部门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所导致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总产出的增加量,反映了第j部门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求的波及程度。某一个部门的中间产品需求越大,则该部门的影响力就越大,对其他部门的带动作用(即后向关联程度)越大。影响力计算公式:
影响力系数是某一部门的影响力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影响力平均水平之比,计算公式如下:
式子中,Fj:j产业的影响力系数;bij:第j部门对第i部门的完全需要系数; :j产业的影响力,即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中第j列之和; :完全需要系数矩阵B 列总和的均值。
一个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越大,就说明该产业部门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拉动作用越大,如果达到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将其视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而实际上,我们通常将各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的平均值1作为评价标准: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大于社会的平均水平;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等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当Fj<1时,表示第j部门对其他部门所产生的波及影响程度小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2002年与2007年流通产业的影响力分别为2.04和2.22,这说明流通产业在2002年每增加1亿的增加值会带动社会总产出增加2.04亿元;在2007年每增加1亿增加值可以带动社会总产出增加2.22亿元。2007年相比2002年提高了0.18亿元。
北京市2002年和2007年流通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87和0.77。与其他三个产业相比,相同点是两个年份的数值都小于其他三个产业的数值,说明该产业对整个经济体的拉动作用并不理想。两个年份的影响力系数均小于1,说明流通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出,其对公民经济总产出的影响作用还未达到社会的平均水平。
具体来看,2002年和2007年批发零售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83和0.67 。餐饮住宿业的影响力系数分别为0.92和0.86。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大产业虽然看似发展的很好,但实际数据反映出这两部门产业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影响还未达到社会的平均水平。不仅两大部门产业对国民经济总产出的影响没有达到社会的平均水平,而且在这五年之间,还是呈一个减弱的趋势。
(二)北京市流通产业感应度与感应度系数实证分析
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可以用感应度和感应系数来分别反映出其绝对影响和相对影响。
感应度用于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一个单位最终使用的增加,要求第i个部门提供的中间产品的最小值。公式为:
某一产业的感应度系数,指各个部门最终需求每增加一个单位,要求该产业增加的总产出与整个国民经济总产出增加额均值的比。某一产业部门的感应系数越大,说明各个产业发展对该产业部门产出的依赖性(前向相关度)越强,该产业对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越大。公式为:
式子中,Ej:第j产业的感应度系数; :第j产业的感应度; :完全需求系数矩阵B行总和的均值。
感应度系数同影响力系数一样,通常以平均值1作为其评价的标准,分为三种情况。当Ej>1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该产业的需求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当Ej=1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该产业的需求等于社会平均水平;当Ej<1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对该产业的需求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由表3可以看出,流通产业在2002年和2007年的感应度分别为2.83和2.88,这说明当北京市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最终需要均增加1亿元的时候,对流通产业产品的最低需要量分别为2.83亿元和2.88亿元。流通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在四个产业中排第三位,2002年和2007年的系数分别为0.90和0.8,明显低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无论是从绝对角度看还是从相对角度看,北京市的流通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理想,尚且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促进北京市流通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加大对流通产业的投资,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发展流通产业的活力。北京市在继续加大政府对流通产业投资的同时要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一步放宽准入条件和领域,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激发全社会发展流通产业的活力,使其基础性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真正成为全社会愿意投资并能够带来高回报的产业。
第二,积极引进人才,提升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力。当代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北京市应重点营造有利的环境,积极引进人才,不仅对企业,而且对个人也应给予政府的产业扶持以及税收、补贴、贷款等多方面的优惠,以提升流通产业的创新能力。
第三,走国际化路线,实施国际化战略,加快流通产业国际化步伐。北京市发展流通产业,应充分利用坚实的经济基础、资源丰富、国际化优势强的条件,抓住全球流通产业国际化的机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从而不断提升北京流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应该鼓励跨国企业在京设立研发总部和经营总部,以总部经济规模推动流通产业的发展。
第四,促进各个产业与流通业的共同协作发展。北京市现有流通业的主要业态依旧以服务居民生活的零售业和批发业为主,而服务于旅游和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则相对较少,这不利于城市的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北京市在区域内发挥其中心城市的作用。因此,应当规划服务于北京及周边地区产业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强北京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产业与流通业的共同协作发展。
第五,加强流通产业法制建设,加强流通业规划的实施与监督。完善流通业法律体系,为流通业发展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合理有效地规划大商业的布局,并加强实施与监督的力度。
北京市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中国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因此,北京市流通业的发展不仅仅关乎北京城市自身的发展,也关乎中国的整体发展。北京市的流通业应当定位于国际化、现代化、低碳化的流通发展方向,体现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黄国雄.论流通产业是基础产业[J].财贸经济,2005(4)
2.曹静.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流通产业与国民经济关联性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5)
3.赵萍.流通产业3影响力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7(17)
4.杨宜苗.试论流通产业的贡献[J].财贸经济,2006(7)
5.赵凯,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4)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我国流通产业转型及创新探索 [2014-3-17 17:16:25]
- 我国流通业区域差异的计量模型分析 [2014-3-17 17:12:05]
- 2013商业经济理论观点综述 [2014-3-14 10:18:20]
- 跨国零售巨头主导的零售业价值链形成研究 [2013-11-28 9:12:08]
- 我国流通经济质量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3-11-1 17:15:27]
- 基于DEA的我国零售行业规模经济性研究 [2013-10-22 16:14:37]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