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流通经济理论正文
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研究
来源:2015年第七期  商业经济研究 发布时间:2015-3-19 点击数:


    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的过程中,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城乡之间的商品贸易流通,是打破我国城镇与农村之间二元结构的有效措施。而且,积极加强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可以优化城乡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使城乡之间的经济优势形成互补作用,充分发挥城乡的商贸统筹优势,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城乡商贸流通机制。因此,要实现城乡之间的商贸统筹发展,改善城乡之间商贸流通的不平衡,就需要在我国经济平稳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全城乡商贸流通的大市场格局,通过调节城乡商贸的分工机制、价格机制、平衡机制、互补机制,以缩小城乡之间的购买差距,建立和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的经济体制。
 
  同时,在我国新常态经济下的城乡商贸流通统筹发展中,应该积极通过小城镇商业发展模式、供应网络连接的城乡市场网络化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带动的创新城乡商贸发展模式,这三类模式促进城镇与农村商贸的双向流通。并且,在商贸流通的城乡二元化商业市场中,可以在中小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城乡商贸流通的主体通过兼并、连锁经营等措施,构建起城乡商贸统筹流通体系。另外,在城乡商贸流通的农产品市场和工业制品市场交易中,也存在着很大缺陷,其中,农产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工业制品的价格,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市场交换关系的混乱,出现了双重滞销和流通不畅等现象,影响了城乡商贸流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新常态经济下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就需要不断拓展农产品的交易市场,建立和健全农村商贸流通网络系统,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并通过市场制度的完善,快速降低农村商贸流通的风险,以此提高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在新常态经济下的发展速

  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现状

  (一)新常态下商贸流通整体呈现增速放缓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持续增快,在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商贸流通也是逐年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从1992年之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商贸流通速度更是十分迅速,已经超过了年均10%的高增长速度。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已经渐渐进入了高层次的发展阶段,且经济增长逐渐趋向于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发展策略,城乡商贸流通已经由过去的10%高增长速度逐渐转变为7.2%-7.5%的中高增长速度,因此,我国新常态下的城乡商贸流通已经整体呈现出放缓的趋势。这种放缓趋势是在我国社会经济通过了快速发展时期后,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就开始迅速进入调整期,逐渐摆脱旧的经济增长模式。而相对我国城乡流通经济的发展来说,也要迅速打破传统的高速增长模式,进入到中高速的经济增长新常态阶段。
 
  (二)新常态下城乡商贸流通水平亟需结构优化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城乡经济发展也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自1992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城镇与乡村之间的二元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不同,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逐年呈现差异化,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且明显高于农村居民的经济消费水平。因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导致了城乡商贸流通水平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在2010年之后更加明显。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22880元,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有7409元,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并且消费水平的差距还在逐渐加大,更是直接导致了我国城乡商贸流通水平的失衡问题。所以,在我国新常态的中高速经济发展中,亟需积极优化城乡商贸流通的结构水平,快速转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通过扩宽农村信息传播渠道,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互动,应该更加快捷地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从而实现城乡商贸流通水平的结构优化。

  (三)新常态下城乡商贸流通方式动力不足

  在我国的城乡商贸流通方式中,主要包含着电子商务交易、实体店交易以及现金与银行卡支付等商品流通方式。然而,在新常态下的城乡商贸流通方式却迥然不同,从2010年之后,城镇的银行卡交易方式、电子商务交易方式都在逐年增长,现金交易则逐年减少。而相对在农村,依然是以传统的现金交易方式为主,从2010年之后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现金交易依旧占据农村商贸流通消费总支出的90%以上。这就说明在我国农村商品消费中,农村开通的银联支付实体店依旧很少,农村消费交易的方式依旧单一,已经严重影响了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而相对于农村的消费方式而言,城市的消费方式逐年呈现出多元化的大趋势,尤其是在2010年之后,城市的非现金交易比例在迅猛增长,已占据总交易比例的30%以上。因此可以看出,新常态下城乡商贸流通方式动力不足的主要因素表现在农村市场的分散,商贸流通的物流成本过高,农村交通发展落后,物流难以送达,以及农村居民电子商务交易观念落后,市场规模较小等这些方面。并且,这些因素已经开始导致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方式的动力不足。

  (四)新常态下城乡商贸流通的风险挑战加剧

  在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城乡商贸流通的结果差异很大,商品最后的销售价格差距也很大,这种差异已给城乡商贸流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挑战。因为城乡商贸流通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价格结果悬殊来充分体现,在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变的基础上,商品的价格越低,其商品贸易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就越大,城乡的消费量也会相应的增大,而商品价格越高,商品的市场份额也就随之降低,城乡消费量必然会有所减小。

  从我国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经济收入水平差距就在逐年拉大,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远高于农村居民。所以,城乡商品贸易出现价格差距过大的现象,这更是加剧了新常态下城乡商贸流通结果的风险。据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和2013年的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显示,农村商品的零售价格涨幅要明显高于城镇的增长幅度。因此可以看出,导致新常态下城乡商贸流通风险挑战加剧的主要因素是:在我国商贸流通的过程中,商品首先是集中在市场广阔且交通便利的城镇,然后再根据需要,分配到各个农村市场,这就使农村商品的流通成本略高于城镇,使得新常态下城乡商贸流通的风险加剧。

    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策偏向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因先富带后富的经济政策,使得国家对城镇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远高于农村,这就导致了农村的经济水平落后于城镇,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导致农村居民消费指数远低于城镇居民消费指数。尽管从21世纪开始,我国经济政策已开始逐渐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扶持,但是,以城镇市场为中心的经济地位难以撼动,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因此,在目前我国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以及先富带后富的经济政策下,经济发展的重心,依然还是以城镇经济的发展为中心,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并不是特别大,这就使得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还在逐步拉大。所以,要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需要各级政府不断转变传统的城乡经济发展观念,以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城乡发展的主要阵地,积极增加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水平。另外,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级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积极促进农村生产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以增加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并且,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商业化率,最终促进新常态下的城乡商贸流通发展。
 
  (二)收入水平

  居民的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其购买能力,而居民的购买力又对城镇与乡村的商贸市场规模、商品的丰裕程度等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在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高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1元,远远高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8895.9元,这就严重影响了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互补。另外,由于农村经济收入水平过低,再加上农村商贸市场规模较小,也对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在新常态下的城乡经济统筹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可以通过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经营,并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生产结构,逐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以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
 
  (三)市场规模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新常态的发展中,城镇与农村的商贸市场规模也是影响商贸流通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农村人口多且地域广,但是农村人口分布较为稀疏,市场流动性大,这就导致农村的商品市场规模较小。同时,稀疏的人口分布和分散的市场,更是增加了商品流通的物流成本,极其不利于商贸的流通,而且,较小的市场规模也不利于商业市场的建设。因此,在农村商业市场的建设中,应积极打破乡镇中,每个镇一个市场的商业体系模式,可以打造多个乡镇统一市场的商业市场模式,以解决农村市场规模较小的问题,从而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

  (四)交换方式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交易的主要方式之中,农村的商贸流通交易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现金交易和近距离交易为主,而城镇的商贸交易却恰好相反,其主要采用以银联卡支付为主的网上银行非现金交易和以电子商务为主的远程消费交易。因此,不同的商贸流通交易方式,对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农村的交易方式中,近距离的现金交易给城乡商贸流通交易方式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在新常态下的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中,应积极改变农村交易方式单一的现状,通过在农村推广电子商务以及为农村实体店安装POS机等方式,倡导农民使用银联卡支付等非现金交易方式,以提高农村商贸流通的远程交易与非现金交易的水平,从而促进城乡商贸流通在新常态经济下的发展。

  (五)消费意识

  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里,依然保留着农村普遍存在的传统消费观念。而在城乡商贸流通发展中,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可以极大地拉动国内消费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但是,我国农村居民受到传统消费观念的束缚,在经济消费的总体支出中所占的比例特别少。因此,为刺激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应该持续坚持制定的家电下乡和农机补贴等政策。这些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但是这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传统消费观念。所以,要想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首先要从解放农村居民的传统思想入手,通过宣传与教育培养农民先进的消费观念,提高农民对健康、教育消费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当然,最为关键的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让农村居民有钱能够消费。通过转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利用国家政策刺激农村居民消费,能够有效拓展农村市场,以促进新常态下的城乡商贸流通发展。

  (六)中间环节

  在城乡商贸流通过程中,城与乡两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差别很大。在我国商贸流通的体系当中,商品首先是集中在城市,然后再由城市向周边的小城镇分散,最后再分配到农村地区。这种商贸流通的体系使得农村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比城镇增加了多个环节。在城镇发往农村的多个环节中,所消耗的时间,物流成本以及增加的利润都将附加在销往农村的商品之中,成为农村商贸物流的组成部分,严重影响了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同时,还有许多商品因无法进入到农村市场,直接影响了城乡商贸的流通。因此,在新常态下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过程中,应积极调整我国的商贸流通体系,尽可能地减少商贸流通的中间环节,以降低农村商贸流通的成本,缩小城乡之间的商品差价。近年来,虽然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效,企业的流通效率也在逐年提高,但是,由于多环节商贸流通转变为直接商贸流通所消耗的资金成本较高,使得商贸流通的中间环节仍然存在,还是无法实现对农村市场的直接配送。此外,还有许多农村市场的交通不太便利,农村市场的规模较小,也都对农村的商贸流通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七)交通环境

  由于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许多农村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于一些山区的农村而言,其交通发展还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因此,农村交通的不便利也给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就目前而言,城镇一般都是属于商贸流通比较便利的交通中心地区,而农村都是处在商贸流通的边缘,有些农村甚至交通很难到达。所以,交通条件的差距自然也就导致城乡商贸流通成本的差距。另外,在农村房屋的建设中,由于缺少整体的规划,也给农村的道路建设带来很大的难度,不利于农村交通路网的形成。因此,缩小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差距,促进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应积极加强对农村道路的建设,促进农村交通路网的发展。


    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逐渐进入高层次的新常态阶段,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也要逐渐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规律,应进一步增强城乡经济发展的自信心,努力推动城乡经济的统筹发展。因此,本文对我国新常态下的城乡商贸流通主要表现特征归纳为四点:第一,商贸流通发展速度较快,但从整体上却呈现出增速放缓的趋势。第二,在城乡商贸流通的水平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亟需进行结构优化。第三,在新常态下的城乡商贸流通方式上,农村地区的流通交易方式落后,导致城乡商贸的流通方式出现动力不足的现象。第四,在城乡商贸流通中,商品最后的销售价格差距很大,加剧了城乡商贸流通的风险。

  所以,在新常态下的商贸流通发展过程中,应建立统筹城乡积极发展的国家经济政策、缩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衡城乡商业市场规模、形成城乡商贸流通新的交换方式、扩宽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减少商贸流通体系的中间环节以及加速完成城乡之间的交通路网条件,从这七个方面进行考虑,以积极促进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

  因此,本文就四点归纳和七个方面,对新常态下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各级政府应积极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积极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通过税收、补贴优惠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逐渐平衡城乡之间商贸流通发展的成本差距。
 
  第二,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措施中,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经济,从整体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积极建设和发展乡镇企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第三,在农村商业市场的规模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根据居民的消费需求,建立多层次的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把多个乡镇的商业市场集中起来,建设成一个规模范围相对较大的农村商业市场,以提升城乡商贸流通的水平,解决农村市场分散,商贸流通不便的弊端。

  第四,积极加强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以及非现金交易的商贸流通交换方式的宣传教育,倡导刷卡消费和远程消费,为城乡商贸流通提供一个便利的交易环境。

  第五,对于农村居民的消费意识而言,首先应积极增加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让农村居民有钱可以消费。并且对于农村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可以通过加强对教育、健康等消费重要性的知识宣传教育,培育农村居民正确的消费观念,做到合理消费。

  第六,要积极转变旧的商贸流通模式,建立起商贸直接流通体系,实现对农村市场的直接配送,减少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中的中间环节。通过改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逐步降低农村商贸流通的成本,提高商贸流通的效率。

  第七,在农村交通路网的建设上,各级政府应积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规划,改善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
 
  总体而言,我国仍然处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积极增强信心,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努力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衡心。在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阶段,实质就是经济发展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这种新常态与以往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大的不同,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发展状态,是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一种不可逆的经济发展状态,并且,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逐渐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因此,在我国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的过程中,要积极统筹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通过缩小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新常态下的城乡商贸流通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徐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1(3)
  2.汤向俊,任保平.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J].经济经纬,2014(5)
  3.王德章,张平.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4.冯英歌.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价格月刊,2014(10)
  5.陈红娟,尤丽敏,黄志英.河北省城乡商贸协调发展水平评价[J].商业时代,2014,10(29)
  6.任虹.城乡商贸流通体系研究[J].金融经济,2013(12)

作者:贺翔  编辑:等zhouting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红星美凯龙电商转型遇难题 星
    热门资讯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批发市场承接战进入下半场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