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流通现代化正文
交易方式变革视角下流通业现代化发展问题探讨
来源:2013年16期 《商业时代》 发布时间:2013-6-14 点击数:


   内容摘要:在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的前提下,交易方式的变革必然要求和推动流通业的现代化,而流通业现代化过程中也因传统交易方式和流通业态的固化而面临一定的挑战。文章指出,应积极通过流通业态的创新提升行业效率、通过流通领域制度创新提高组织化程度、通过流通技术创新扩大经营规模,全方位推进流通现代化。
 
  关键词:交易方式 流通现代化 创新 网络

  任何一种流通组织形式都是与一定的交易方式相联系,以自己特定的形式、规模和方法,进行商品或劳务的交换的。在信息技术发达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已经全面影响商品交易,更满足了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的、低成本交易要求。而新型交易方式的兴起,无疑推动了流通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交易方式变革背景

  (一)交易方式的涵义及其变革形成因素

  交易方式是指交易过程中双方采用的各种具体做法,是交易双方联系的手段和方式。交易是指买卖双方在自愿让渡的基础上,对相互提供给对方的商品或货款,在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换活动。交易方式是随着商品交易的产生而产生,同时,也是买卖双方在商品交易实践中,根据不同商品、不同地区、不同对象以及双方的不同需要而逐渐形成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育和完善的。交易方式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有一个逐步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一般表现为:从单一到多样、从简单到复杂、从传统到现代,以适应多品种、大批量、远距离商品流通发展的需要。

  Williamson(1975)指出影响交易方式变革和形成的因素有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违约成本等,发生的原因来自于交易环境与人性两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后导致市场失灵现象,形成交易困难。他还提出交易成本的六个来源,分别是投机主义、有限理性、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气氛(信任)、少数交易以及信息不对称。而影响交易效率的更深层次因素包括技术、制度、市场需求等。基于对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的追求,交易方式不断发生着变革,传统交易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背景下,受到强烈冲击。而新型的信用交易、信托交易、网络交易克服了传统交易方式的缺点,实现了经济性原则。
 
  (二)经济全球化背景

  经济全球化表现为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这必然促进全球各国之间交易增长,商品流通增加,同时随着技术进步。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新,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时空上大大缩小了世界各国之间的时空距离,促使世界行业巨头可以实现在全球内获取利润,甚至可以在某些国家和区域内依靠领先技术或市场势力获取超额利润。而金融全球化则可以使得世界各主要金融证券市场形成无缝隙对接,极短时间内就能实现上千万亿美元的交易。这都为交易方式变革提供了动力和技术上的可能性。

  (三)网络化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以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它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买卖关系,缩短了交易双方在时空距离,大大降低传统意义上的交易成本。网络交易是指发生在信息网络中企业之间(B2B)、企业和消费者之间(B2C)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C2C)通过网络通信手段完成的交易。网络交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为支撑体系,以现代的电子虚拟市场为运作空间,以全球市场为市场范围,以全球消费者为服务范围,以迅速、互动的信息反馈方式为高效运营的保证,在虚拟空间里,实现即时谈判与交易,并依靠发达的物流系统,完成商品流通。这种网络交易在网络化背景下,由于其有效克服时空限制、快捷便利和降低交易成本等优点而得到迅猛发展,形成了新的交易方式,并由此推动流通业的同步创新与发展。

  交易方式变革下流通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2011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83元,约为5432美元,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3%和40.4%,这些数据分别比2002年降低了1.4和5.8个百分点,而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增长。库兹涅兹等学者运用统计资料,对众多国家经济发展进行比较研究,提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快速增加。这一研究结论,说明流通企业发展空间较大。同时,也对流通企业的发展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发展流通产业、增强流通企业的发展能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建设流通企业持久发展能力,是增强我国现代流通企业发展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一)我国流通业生产效率低,交易成本高

  近年来,虽然网络和通信等技术发展迅速,并对流通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流通业普遍存在企业从业年限少、规模小、资金薄弱等问题,技术革新能力现代化技术采用受限,我国的商品年周转率仅为1.5,与经济发达国家年周转率为8的差距很大;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约占GDP的20%,比国外同行业高1倍左右。
 
  (二)我国流通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龙头企业

  事实上,国外大型流通企业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大型流通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2006-2008年的全球500强企业中,包括零售、批发、贸易、专卖等的流通企业分别是67家、68家、67家,分别占当年500强企业中的 12.6%、13.4%、13.4%。这些跨国流通企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2010年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利润率最高的行业主要分布在竞争性领域,如制药、互联网与零售等;而中国500强企业的前面几名,基本来自垄断行业,在竞争性领域的整体盈利能力偏弱。

  (三)我国流通业企业相对分散,经营规模小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百强零售企业占全美市场的34%,德国百强零售企业占德国市场的63%。而我国百强零售企业占全国市场的比例,虽然逐年增长,但到2010年才达到13%。由于进入和退出壁垒低,流通领域竞争激烈,甚至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无序竞争,导致企业成长环境恶劣,企业寿命短、经营规模小等后果。

   基于交易方式变革的流通业现代化发展对策

  任何一种流通组织形式都是与一定的交易方式相联系,以自己特定的形式、规模和方法,进行商品或劳务交换的。一般说来,在交易方式与流通组织形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组织形式的变化与演进不仅可以同商品经济的发达水平与发展阶段相一致,而且还必须与交易方式的内在要求相统一。交易方式决定着组织形式;交易方式需要借助组织形式才能实现其经济作用,但超越生产力水平与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组织形式既不能创造出相应的交易方式,也不可能带来较高的流通经济活动效率,它所能带来的只能是流通成本的上升和流通效率的下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认为,交易方式决定流通组织形式,推动着流通组织形式的演进与变化。

  在全球化和网络化背景下产生的新型交易方式,具有克服时空限制和降低成本的优点,但是这种新型交易方式的发展,需要有与之对应的流通组织形式,故起到了推动流通业发展的作用。

  (一)通过流通业态创新提升行业效率

  流通业态的创新是通过流通渠道组织的集中、分散、创造、融合与协作等途径,提高流通渠道组织的运行效率,为适应经济发展变化而进行的流通渠道组织的新组合。流通业发展滞后的表现,包括消费水平偏低,零售业态结构单一,“商流”、“物流”不畅,流通信息化、标准化程度低;流通业态创新是扩大消费的着力点,流通业态的基础设施改进是扩大消费的基础。它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最大限度降低交易费用,提高流通效率。它可以通过发展大型流通集团连锁经营和供应链联盟来实现。大型流通集团连锁经营和供应链联盟作为一种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自二十世纪末进入我国后,显示出强大的适应力、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大型流通集团连锁经营和供应链联盟是社会化大生产在流通领域的应用,是规模化与专业化经营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实现资本经营的集约化与零售活动的分散化的有机结合,能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彻底改变以前零售业态的局面。发展大型流通集团连锁经营和供应链联盟是建立现代流通体系、创新流通业态的一项长期战略。

  (二)通过流通领域制度创新提高组织化程度

  需要明确产权关系,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权与企业的所有权两者分离,使传统的流通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运行主体,减少流通企业间出现的各种失信行为,降低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道德成本支付,以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只有认清此举,从流通企业实际出发,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产权制度对流通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实现流通企业的新腾飞。
 
  理顺流通领域的管理体制,打破目前流通领域依然存在的内部门垄断、地区封锁、分工重叠的不合理格局。初步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合理调整流通企业结构,逐步形成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增强企业活力,保持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保护消费者利益。充分发挥流通领域的中介组织作用,宏观调控、市场规划、法规建设成为政府管理的重点。理顺监管体制,维护市场流通秩序,提高对流通领域市场出现重大情况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力、保障有效的流通领域市场监管体系。

  (三)通过流通技术创新扩大经营规模

  现代意义上的流通领域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量应用了电子数据处理、条形码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仓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了流通领域的电子收银、电子卡支付、库存管理、账务处理等作业流程的自动化,这是流通企业的竞争优势,也是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之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企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加快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流通企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传统流通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

  电子商务和传统流通企业两者的形式不同而内容完全一样,电子商务主要内容是电子形式的交易,而流通企业经营的主题即是交易。电子商务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可以分为信息服务、交易和支付等三个方面。电子商务提供了一种无时空约束的方便快捷的交易途径,重新定义了流通领域的操作模式,减少了中间环节,使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进行交易,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方式。目前,国外很多大型流通企业,如沃尔玛、家乐福等,都已着手建立跨国电子商务联盟,是为了垄断市场、攫取高额利润。

  综上,加快流通业现代化进程,适应交易方式的变革,应该努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积极培养熟悉现代流通方式和流通管理的流通人才;学习先进的流通观念、流通模式和流通技术;加快建立商业信用体系,加强商业诚信经营,增强流通企业生命力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雄浪,李国平.运输成本、交易成本与交易效率—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的矫正[J].学术月刊,2007(4)
  2.郭士倜.流通企业的功能及其规模—一个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8(6)
  3.汪旭晖.关于中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的战略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0(8)
  4.李定珍.中国零售业变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2(22)
  5.李飞,刘明葳.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作者:王心良 郑书莉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六大运动品牌存货高达31亿 行 广州家具展迁址上海 上演跨城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