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加快推进流通业的发展不能只是简单地关注消费问题,可能需要从多样化、多层次角度来考虑问题。
专家认为,流通业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突破点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所突破,全面参与城镇化,在规划中获得话语权,为未来发展创造体制机制基础,行业主管部门也会描绘蓝图指导实施;第二是商业模式的突破,对于流通企业,首先要以自营模式替代联营模式,这是未来转型的根本和基础。
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期待突破
城镇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无可置疑的,各个产业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也会得到发展,其中也包括流通产业。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流通产业的机会也来了。
近日,由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系和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首都流通业研究基地联合举办的首届“产业经济暨流通产业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流通产业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应寻求新的突破点。
要正确认识新型城镇化
要谈流通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发展,就要先对新型城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著名经济学家、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在会上表示,新形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对于新型城镇化的理解正确与否,决定着今后经济的发展。如果城镇化按照部分人所说的,是带动40万亿的投资进行造城运动,那一定会引发金融危机。所以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既然加了新型,一定要与旧的区分开来。
贺铿介绍,改革开放35年,我国城市化率很快从17.92提高到现在的52.57,但是速度很快质量却不高。一是一味地大城市化。许多地方提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最后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等严重的大城市病。我们应该扭转城市化,不能一味地大城市化。第二是城市化市民化不高。我国达到50的城市化率,但是我国有6300万流动人口,这些人口没有享受教育、社保等权利,没有住所,不能算是真正的城市人口。扣除这个因素,我国城市化率只有35%,。第三个问题是城市的整体功能,用地租房低效,形成了鬼城等房地产泡沫问题。所以必须摒弃旧城市化的思想,确立新城市化的基本思路。
社会上对新型城镇化认识的偏差还不止这些。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也指出新型城镇化存在的两个误区:一是城镇化就是城镇建设规划,就是房地产企业的机会。规划设计部门的大项目来了,人们就认为城镇化是规划部门、建设部门、房产企业的事情。但事实上,在城镇化中也有流通产业的机会。当然,流通产业看待新型城镇化也有一个误区,认为城镇化中的流通产业就是商业地产,所以城镇化在规划之后出现了各种综合体。统计数据表明,从2011年至今,我国有20个城市新增综合体总量超过了1.6亿平方米,其中55%的增量在中西部新城,因为东部城镇化率比较高,可以说城镇化基本完成,达到高级阶段,中西部地区城镇划步伐更快,商业综合体发展空间更大,投资机会更多。所以有人认为流通产业的城镇化就是去建商业综合体、流通基础设施。
那么,新型城镇化的正确思路是什么呢?
贺铿认为,一是重心向下,大力推动现实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将农村人口能够在家门口进行非农就业。第二要以发展产业为核心,以产业带动城市化。第三是农业现代化要作为城市化的一个抓手,只有农业现代化做好了,农村人口才能很好的转移出来。第四要认真改革统计制度和户籍制度。不改革统计制度农业现代化无法推进。在新型城市化中,大城市老城市也要做一些事,一是要消肿,把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二是要加强功能建设。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则表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经济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外界不要过多地参与,应该顺其自然。
流通产业在新型城镇化
发展中的突破点
流通产业如何在新型城镇化中实现新的突破呢?
这个问题存在一定的紧迫性。“并不是建好大型商业综合体之后来运营就可以了,实际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迫切解决。”赵萍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一个问题就是在新型城镇化以外的地区,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老商业区密度高,竞争激烈,甚至过度,但在新区,商业设施不足,尤其是开业的不足,老百姓的生活购物不方便,新出现的城市一定要避免这样的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新型城镇化中新区规划,流通主管部门的话语权很少,流通主管部门无法参与商业网点布局。流通主管部门的商业网点规划没有强制执行力,所以应该提高流通主管部门的话语权,新型城镇化中不能重蹈覆辙。第三,商业模式需要进一步转变。零售批发企业号称流通企业,但他们没有流通任何商品,因为他们是靠出租商铺柜台来收取租金,或者是其他业务来盈利。新型城镇化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流通企业应该有所创新。上述经营方式难以持续,尤其是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开始追求一种次高速增长,整个宏观经济形势不像以前一样乐观,消费增长更慢。在这种形势下,流通企业一定要转变经营方式,否则就是自取灭亡。第四,电商抢占市场份额,而我们没有受益,比如B2C去年的增长速度达到95%,而C2C也保持在50%以上,许多实体业态增长都只有个位数,许多企业甚至负增长,因此流通企业面对电商竞争必须转型。
流通业转型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城镇化为流通产业的未来发展创造了空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是3.1倍,消费水平一直是3.6或3.8倍,因此消费水平差距更大,保持现有收入分配格局,农民进城后消费水平会有跃升,因此这是一个新的需求,新的发展空间,流通企业的前景非常好。第二,流通主管部门一定要抓住新区规划中的机会,鼓励各级商务主管部门争取话语权,并且推广到全国。第三,对于流通企业来说,转变经营方式,回归批发零售业,做真正的批发零售商,这也是可能的。最后,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展模式也是存在的,当然这只是试验阶段,苏宁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如果不能享受电商领域的高速发展,只能被淘汰。
赵萍还指出,在紧迫性和可能性并存的情况下,流通业在城镇化过程中的突破点有两个方面。第一,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所突破,全面参与城镇化,在规划中获得话语权,为未来发展创造体制机制基础,行业主管部门也会描绘蓝图指导实施。第二是商业模式的突破,对于流通企业,首先要以自营模式替代联营模式,这是未来转型的根本和基础,在这之后,可以发展线上业务,线上线下互动可以创造新的优势,O2O模式替代二房东模式,这是未来实体店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然,在城镇化过程中,流通业的发展还要特别关注整个城市和工业化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一些新的要求。国家发展中心市场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王薇举例,比如我国近几年产销格局发生非常剧烈的变化。以农产品为例,现在农业化生产规模化和集中化的程度加剧,一些大城市的农产品消费也在快速地集中,特别是向大的城市地区来集中。比如北京、上海,80%以上农产品需要通过远距离、长距离、大规模的调运才能够进入到城市,像南方地区、粮食主产区是我们主要农产品供给不一。长距离、大规模、宽半径的农产品调运过程使得我们未来流通体系的并格发生很大影响。包括基础设施、流通组织、商业模式都会发生一系列剧烈的变化,在工业领域中如大宗商品、工业商品的生产率、消费率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流通产业发展不仅仅集中在内部,一定要在产和销两端的变化中,发现其发展空间、发展形势和发展途径。
另外,下一个阶段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加快推进流通业的发展不能只是简单地关注消费问题,因为流通业一端支撑着生产,一端支撑着消费,所以在推进流通业发展过程中可能需要从多样化、多层次角度来考虑问题。一是要推进服务生产、服务消费的流通行业并行发展,二是城市化过程中更大的问题是城市体系的形成,大中小城市需要连片发展和相互分工配合这样的城市体系,在大中小城市形成城市圈的过程中,流通产业之间是有分工,要有布局的调整,所以在推动流通业发展中不是只看大城市或者小城市,需要在整个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上把大中小城市流通业和平发展持续下去。在现在的这种情况下,需要多元化的流通主体来参与。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体系对策研究 [2013-11-1 16:58:33]
- 流通领域管理新模式将逐步建立 [2013-8-19 11:18:11]
- 新型城镇化 流通业的突破点在哪里 [2013-7-19 10:30:43]
- 探寻社区商业升级新方向 [2013-7-3 10:05:11]
- 流通国际化条件下流通主体运行特点分析 [2013-6-27 19:50:15]
- 中国传统零售业进入大变革时代 [2013-6-18 10:09:3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