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不仅可以搭建起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更可以通过合理的引导促使消费结构合理化。商贸流通并不能创造物质财富,但是它有力促进了社会分工细化,有效解决了生产与消费之间无法连接的实际矛盾,其存在的社会价值是十分明显的,也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因此,如何通过政策优化发挥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对促进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机理剖析
(一)直接贡献作用机理
第一,商贸流通业作为一种产业类型,它的出现、发展与繁荣本身就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促进,它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属于国民经济生产值的重要组成,商贸流通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对经济发展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第二,流通业的主要职能就是搭建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为了发挥好这个桥梁纽带功能,流通经济活动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立体化的空间结构,点、线、面是其有机组成。其中,点是指商品流通过程中的节点,例如,仓储库房、商贸市场等;线是指商品流通过程线路,即商品从生产商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线路;面是指商品流通辐射的范围,例如零售商的分布情况,消费者的分布网络等。在这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中,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穿梭其中。在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发生的过程中,信息流是商品的传输媒介、资金流是商品的传输动力、物流是实现了使用价值的地理转移,整个商贸物流凭借立体网络,三流功能完成,获得了经济收益,促进了经济增长。
(二)间接贡献作用机理
商贸流通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结果。商贸流通业的出现大大提升了经济运行效率,大量节约了经济运行成本,涉及到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各个行业,对各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这就是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生产专业化与消费多样化的矛盾。将同一生产企业所生产出现的产品带到覆盖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手里,就需要发达的商贸流通业来完成。流通产业连接了生产和消费,它使社会生产周期缩短,并且具有了连续性,优化了生产结构,升级了消费结构,使社会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合理配置。同时,流通产业包括多个环节,包括加工、存储、运输等,涉及到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保险、仓储管理等多个产业技术,由此可衍生出来的广告、租赁、加工、储存等多种第三产业类型,给社会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产生了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一)流通产业发展观念落后
产业发展观念决定产业发展高度,影响产业发展速度。流通产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新兴产业类型,由于它本身无法创造物质财富,因此,一直受到一些不了解经济学原理人的摒弃,他们对流通业的发展持观望态度。山西是我国煤炭生产大省,以煤炭经济为主导经济结构,全省50%以上的财政依赖于煤炭经济,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山西经济发展的重大阻碍。然而,山西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自1999年提出以后,直到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之前都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真正重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煤炭经济迅速衰落,山西省才认识到发展包括流通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重要性。
(二)流通产业发展规模较小
流通产业发展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发展,无法产生规模效益,限制了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值的增加。流通产业发展规模较小首先体现于企业规模较小。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等中西部省份的流通企业全部是中小型规模,资金实力弱、技术设施落后、管理经验缺乏却是它们的“硬伤”,企业综合竞争力较弱,无法形成规模发展,不能收获规模效益。江苏、浙江、广东等东部省份的大型流通企业数量占全国的80%,但是这些流通企业的发展规模依然与国际大型流通企业有一定差距,相对来说,依然需要进一步发展。其次是体现于市场规模较小。市场规模受到市场发育水平、市场交易活跃程度影响。我国市场发育还不成熟,市场交易活跃度不强,导致商品交易数量较小,限制了流通产业规模的扩大。
(三)流通产业竞争力不强
综合评析我国产业结构组成可以发现,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分支,虽然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潜能也得到了多方的认可,但是当前受其产业发展水平所限,产业竞争力不强,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虽然有所显现,但是数量并不喜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还不成熟,其贡献作用并不明显。流通产业竞争力不强与我国当前的产业结构转型没有完成有直接关系。在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餐饮服务业、金融业分别占据前3位。因此,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市场主体的活跃性亦然下降,严重影响到流通产业竞争力的增强与提升。
(四)流通产业发展不平衡
流通产业发展区域性差异明显,人均流通产业增加值,东部地区几乎是西部地区的3倍,排名前10名的企业中,有9家来自东部。城市与农村进行比较则是城市流通业发达程度明显高于农村。目前,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商品的平均配送率仅为40%左右,商品质量、产品价格与城镇商业网点存在一定差距。流通产业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成正相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流通产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经济增长又会反作用于流通产业的发展。流通产业发展不平衡体现在城乡之间的差别则是受市场需求度影响,城市对商品多样化的需求数量较大,农村相对来说较小,市场需求就是产业发展动力所在,市场需求小,发展速度就慢。
(五)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流通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流通产业快速发展的硬件保障,是流通产业为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就导致服务质量偏低,影响服务水平的提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装备技术水平低。例如,省内高速公路与高等级公路的数量较少,铁路货运自动化程度不高,物流信息系统存在诸多缺陷,缺少现代化的大规模仓库等。第二,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少高素质专业化的物流人才。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停滞于无序管理状态,物流流程不顺畅、售后服务及薪酬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能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到流通产业中来,无法促进物流产业高速发展与国际流通产业接轨。
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转变观念,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第一,对国有流通企业进行改革。充分运用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将现代企业经营制度引入其中,采用产权改革、股份改革方式,进行资产重组,激发企业动力,促使企业迸发出发展的活力。第二,为中小型流通企业发展提供便利。抛弃落后保守的发展观念,进一步开放流通市场,降低市场准入制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商加入到流通产业队伍中来,为中小型流通企业金融信贷、信用担保、人才引进、信息提供等提供支持。鼓励中小型流通企业采用灵活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合作,实现自身与产业内外其他企业的协作共赢。第三,为民营大型流通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发挥民营大型企业在品牌、资金、管理与市场上的优势,通过承包、控股等方式促进大型流通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范围的拓展、业务类型的丰富、业务流程的优化。支持大型流通企业走出国门,大胆开拓海外市场,引领流通产业快速发展。
(二)规范引导,促使产业规模扩大
规范引导需要以制度建设为基础,流通产业制度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制定与出台流通主体资质评估制度与市场准入制度。保证进入流通产业的主体具备承担流通职能的基础硬件与软件条件,促进流通产业主体公平、有序地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准入制度的出台与实施,规范流通产业主体管理,使流通产业具备产业能力提升的基础。第二,制定与颁布促进流通主体发展的优惠政策。优惠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可以为流通主体营造一个便利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动力,吸引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流通产业中来。第三,规范市场流通秩序。针对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阻碍流通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为流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加大扶持,促进产业实力增强
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为产业发展构建一个稳定的环境。第一,加大对现代物流研究的投入。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现代物流技术的进步,无论是理念的发展还是进步更新,都需要国家对这些研究投入资金与人力。鼓励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立项,在经营与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第二,加大物流技术应用的扶持。国外有很多先进的流通技术由于资金所限,无法引进。物流技术落后,必然会制约产业实力的增加。应该将先进的流通技术引进,例如自动控制技术、精确条码识别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第三,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可发展空间、科学的晋升机制、富有挑战的薪酬体制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到流通产业中来。
(四)发展经济,消除产业发展差异
流通产业发展不平衡,在各个区域内显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所限,如果想消除流通产业发展差异,首先要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针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制定中、西部经济崛起战略。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央政府已于2000年开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工程33项,投资总规模超过了8353亿元;为了促进流通产业发展,实施了“一带一路”政策,成都开通了通往新疆、欧洲的货运列车,成为搭建国内生产企业与欧亚消费者的桥梁。2003年,我国针对东北地区经济形式变化制定“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2014年,开始“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促使东北三省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两番,流通产业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的实施与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西部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促进了流通产业的迅速发展,缩小了与东部发达地区流通产业发展的差距。其次要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农村流通产业投入,发展农村经济,将第一产业发展与流通产业发展有效的结合到一起,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形成流通产业市场需求,促进农村流通产业迅速发展。
(五)增加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为流通产业发展提供硬件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财力与人力投入。基础设施包括运输体系、仓储中心、检验机构、安全卫生检查部门。运输体系建设,需要市政交通管理部门对交通路线进行合理规划,建设部门依据建设标准建设完成合格的交通道路。仓储中心需要各个区域从流通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对区域内流通需求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选取重要的节点作为仓储中心的建设地,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应用于仓储中心管理运营上。检验机构、安全卫生机构则需要政府组建,为了保证职能的发挥,严格加强管理。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明显的,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流通业。然而,当前我国的商贸流通业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根据流通业发展现状,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积极地寻找出解决流通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方能促使商贸流通业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助力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凯,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1)
2.李佛关.流通产业对经济效率提升作用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2(5)
3.任保平.中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的评价及其转变的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8)
4.张翔.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4(21)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高铁时代商贸流通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探析 [2015-5-25 9:53:51]
-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机理及优化 [2015-5-25 9:30:46]
- 商贸流通业的产业先导作用 [2015-4-30 11:04:33]
- 长三角现代商贸流通业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2015-3-11 10:58:56]
- 新型城镇化下流通体系建设研究 [2014-10-16 16:26:17]
- 流通业高成长潜力引投资热 [2014-9-23 8:33:1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