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从现货向期货发展
我国新一轮批发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规模化,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越建越大,从专业批发市场转型为综合批发市场。这是基于农产品流通的“现货交易逻辑”,即一定的交易量需要有相应的交易面积来支撑。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产品流通完全可以实现时间与空间的分离,时间的分离导致农产品交易从现货交易向期货交易转变,空间的分离导致产地批发市场向销地批发市场转变,从而形成以销地为导向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由此将会引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交易方式、主体业务等方面的巨大变革。批发市场将形成五项核心功能:
(1)通过农产品标准与市场准入条件的制定和实施,规范农产品生产,对上游生产企业发挥引导与制约作用,为农产品安全提供保障。
(2)建立上下游贯通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远程交易、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融合。
(3)开发与农产品交易平台相适应的金融业务,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等,实现电子支付。
(4)依靠经营面积和经营规模扩大,使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与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5)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核心业务从现场现货交易转变为物流配送,并承担一部分加工、储存业务。由此将会使农产品流通体系发生革命性变革,不仅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面积要求大幅度降低,而且其功能布局也将发生变革,目前以交易区为主体的布局将转变为以电商办公、信息集成、物流配送、加工储存为主体的布局结构。新建或扩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如果仍然按照原有的规划思路来设计,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面临重大问题。
零售:从实体向两线融合发展
经过“农改超”、“农超对接”、“超市生鲜化”等方面的政策推动,超市、大卖场、折扣店、社区菜店有了一定的发展,农产品零售终端也呈现出多渠道发展态势,但主体仍然是传统的集贸市场与菜场,现代零售渠道的市场份额还比较小。未来农产品零售终端市场将形成全渠道格局。
(1)大众渠道:连锁店销售。超市等连锁店将成为居民购买生鲜农产品的主渠道。上海商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您经常去哪里购买生鲜食品?”的回答是:被调查者选择“菜场”的比例最高(43%),其次是“大卖场”(28%)和就近便利的小超市(24%),后两项合计占比已超过“菜场”。这说明上海市民已形成了超市买菜的购物习惯。但超市生鲜化经营的成效,还取决于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规划与经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小众渠道:聚土地。2013年一种被称为“比余额宝更疯狂的产品”是“聚土地”。浙江兴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聚划算合作,以“老乡喊你来分地,打造私家农场”、“每天1元,定制你的健康人生”口号召集用户购买“土地份额”。他们将安徽绩溪县伏岭镇湖村的土地分为1分地、半亩地、一亩地三种,1分地1年套餐售价580元,半亩地240元,1亩地4800元。客户认购了套餐以后,自己土地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将每个月两次送货到家,用户每年还能获得免费到湖村等地游览度假的机会。例如,购买1分地套餐的客户,游览湖村附近风景区的100多元门票全免,并免费在“农家乐”住3天。对农民来说,不仅土地流转获得收益,受聘兴合电子商务公司还有工资收入,还并且可以通过“农家乐”发展家庭经济。这是一个农民、中介人(电子商务公司)、消费者三赢的项目,所以,获得了各方面的认可。但由于受多方面客观条件的限制,“聚土地”方式还有多方面问题有待破解,目前仍然属于“小众模式”。
(3)新生渠道:农产品电商。近年来,由于消费者需求拉升,各大电商平台的推动,以及冷链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内生鲜电商快速发展,淘宝网2012年生鲜交易增幅99%,2013年增幅195%。大佬们也始做农业与农产品,如丁磊养猪(丁猪),褚时健种橙子(褚橙),潘石屹代言天水苹果(潘果),柳传志的金色猕猴桃(柳桃),并与电商相结合,衍生出“品牌农产品”与“概念农产品”。对此,本来生活网江浙市场总经理刘有才2014年6月在杭州召开的“2014中国零售论坛”上指出,这是为了重塑中国农业的尊严与价值。
尽管农产品电商生意增速极快,但很少有盈利的农产品电商企业。它们面临着仓储物流配送难、季节时令性强、标准化程度低、低单价高运作成本、同质化低价竞争、价格被经销商炒作等方面的问题。
速度、损耗控制以及品类的多样性等方面是考验农产品电商生死存亡的关键性指标。一般食品或日用杂货的配送时间在3天之内,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虽然也可以预订预购,但从田头到餐桌的配送时间最好是当天到达,这样才能确保产品鲜度,减少损耗。
如果上述问题能有效解决,农产品电商将获得迅猛发展。我国长期存在“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以前小农户难以进入大市场,农产品价格被经销商炒作,导致市场价格大起大落。通过电商销售农产品的最大好处就是价格透明,无须经过中间商,真正做到产销直接见面,能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4)辅助渠道:地产地销农产品直销店。当地生产、当地消费的农产品,可以通过开设直销店来销售。这种模式源于日本,农民自行组织或由专业零售商组织开办“直销店”,一般是同城农民直接进店“寄售”农产品。在日本,这种店叫“直销所”。其背景是1991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将农民分为销售型农户与自给型农户,自给型农户在统计与政策扶持上从此被排斥在外。为了生存,自给型农户联合起来自建了直销所,销售他们的消费剩余产品或在大规模销售系统无法销售的产品。在九州有一家名为伊都菜彩的直销所,店铺面积2500平方米,拥有400个停车位,位于离九州岛的中心城市福冈市中心驾车30分钟的郊区。该店大约有1000户会员制的供货农户,其中自给型农户占到60%。采取农户委托直销所代销的形式,产品由农户(生产者)自行包装,自由定价(店员根据市场行情给与相关的定价等方面的指导)。店铺收取销售额的15%(农产品)到20%(加工产品)的手续费。销售的产品及比例分别为:蔬菜瓜果花卉大米40%;畜产肉类15%;水产15%;加工产品20%。本地产品比率达到90%以上。平常工作日的顾客为当地顾客和市区顾客各占一半,而到了周末假日市内客人可达到70%以上,在10000人次左右。人均消费单价为2500—2600日元,一天最高达到过1200万日元销售额。
结语
总体来说,在电子商务背景下,农产品流通的基本趋势是: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功能淡化,物流功能强化;一级批发与二级批发的界限淡化,两线融合概念强化;保证需求功能淡化,安全管控功能强化;产地批发市场淡化,销地批发市场强化。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农产品流通的“四化”趋势 [2014-10-9 10:01:37]
- 购物中心零售渠道如何通过优势融合而胜出( [2014-9-29 15:38:50]
- 发力三四线 电商渠道成空调增长热点 [2014-8-30 11:34:47]
- 经济学家:未来全球竞争重在渠道控制权的争 [2014-8-28 9:36:49]
- 疏通物流渠道破煤炭困境 [2014-6-30 10:14:50]
- 多品牌集成大店:鞋服品牌渠道变革"新宠" [2014-6-4 15:04:5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