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中国商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商联”)发布了2011年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展望报告,具体包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放缓、网购继续超常规发展等。记者注意到,这十大热点体现出流通发展由追求“量”向“质”转变、商业投资迎来新的增长点以及流通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内容。
中商联发布的“中国商业十大热点”包括:转变流通发展方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将有所放缓、网上购物继续超常规增长、开拓银色市场、“绿色低碳”继续升温、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展开、零售业态加快创新、车站商业将快速崛起、商业街建设进入高峰期以及降低商业服务业体制性成本等。
转变流通方式位居首位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转变流通发展方式备受瞩目。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商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宋则认为,“具体说就是从数量第一、速度崇拜、高代价、低效能的发展模式,转变为集约节约、低碳低耗、优质高效的均衡发展模式”。
除了顺应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向大潮,中国商业将继续向着贴近消费者的趋势发展。目前在超市业态中出现了高端超市、社区超市、生鲜超市等不同的分类;在百货业态中,出现了社区百货、时尚百货、女子百货等多种定位。
中商联方面表示,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银色”市场需求将为商家提供更多商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建议,开拓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必须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从商品供给和生活服务两个方面,深耕“银色”市场。
车站商业等成新增长点
首都经贸大学营销系主任陈立平认为,随着各地加速建设城市轨道,车站商业将成为推动新一轮商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日本东京为例,在其现有的5.7万个商业集聚地区中,有3.43万个建在地铁轻轨车站周边,占全部商业集聚区的60.2%;而90%以上的都市百货店选址在车站周边100米的范围内,车站商业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
此外,中国建设商业街的热潮已从特大型城市、省会等大城市扩展到二三线中小城市,甚至一些乡镇也对商业街建设倾注了极大热情。据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县级以上城市商业街存量已经超过3000条,全国商业街总长度已超过1800公里,总规模已超过1.5亿平方米。
北京财贸学院副院长王成荣表示,商业街的建设热潮一定要避免“人为”造街。
流通行业亟须减负
在多位专家看来,2011年国内消费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将放缓。下一阶段的市场环境依然有利,增长和供给的基础没有改变,惟一的威胁还是通货膨胀。
值得关注的是,流通业提升运营绩效,比较大的挑战是能否突破一些体制性成本的约束。例如,税收制度问题导致的中国商业服务业税负偏重问题。根据商务部的一份报告,我国微利的内贸行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等)总体税负水平为26.4%,比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业分别高出4.6、5.8和13.6个百分点。除税负沉重外,商业用电价格高、收购农户的产品很难抵扣增值税,以及不许可连锁公司由总部按合并财务报表统一纳税等,也都加重了流通企业的负担。
有专家指出,国务院要求从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这一案例是解决这类问题出现的积极信号,期盼政府部门在降低流通的体制性成本方面出台更多措施。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京东物流:创造“双十一”畅快体验 [2013-11-20 9:44:25]
- 2013年度中国零售业十大事件 [2013-11-12 16:41:02]
- 美国学者:星巴克在中国必须贵 否则就是倾销 [2013-10-29 17:24:27]
- 中国特色流通体系探路“顶层设计” [2013-7-25 15:02:26]
- 中国遭遇贸易摩擦新挑战 [2013-7-10 8:57:38]
- 电商偏爱“价格战” 消费者更爱“拼物流” [2013-6-27 10:26:3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