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流通热点正文
流通业是经济平衡增长的优质杠杆
来源:2012年7月27日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12-7-30 点击数:


   最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首次肯定了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的地位与作用。

  当流通业都为之欢呼雀跃时,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感慨:以往,流通业的地位确实被低估了。一个明显的佐证是,目前,我国流通业就业人数高达1.3亿人。换句话说,全国每十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通业从业者。但是,这一振奋人心的数字很少被人提及,也没有引起更多的重视。

  这种不重视可以通过数据更直观地体现出来。根据“十一五”规划,包括流通业在内的服务业就业比重预定的指标是35.3%,而这一指标的实现情况是34.8%。

  以上情景或许会发生改变。7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形势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完成情况纳入政府综合考核体系。

  美国流通业的发展经验亦向我们证明,流通业绝不仅仅关乎内需市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实现就业和劳动生产率双增长,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效率。麦肯锡全球董事陈有钢表示,流通业确实是兼顾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科学和谐发展的优质杠杆。

  流通业的作为远非如此。陈有钢认为,虽然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但如果能够把握住信息革命带来的变革,以此为基础的流通业现代化将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大发展。

  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肯定,政策红利也即将到来,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国流通业面临的压力是极其严峻的。

  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同比放缓2.4和0.4个百分点;1至5月,我国餐饮企业营业额逐月递减,除2003年“非典”外,创下新世纪(002280)以来最低值;上半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同比持平,社会经济运行的物流成本仍然较高。

  面对如此境况,我国流通企业再次打起了价格战,从零售到餐饮,从实体到电商,无一例外。结果可想而知,正如国内一位电商负责人说的那样,其他数据都很好,就是净利润难看。

  显然,在如何实现流通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平衡增长这道考题面前,中国流通业可以说是任重道远。根据美国的经验,流通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新的推动点。那么,中国流通业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了呢?

  平衡就业与劳动生产率

  在美国零售业发展史上,前期劳动人口所占的比率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庞大的劳动人口数量。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前十年这段时间,劳动人口增长带来经济增长的占比相当低,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成长。中国未来肯定也是这样的趋势,所以,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十分重要。

  中国商报:相比美国,您如何看待流通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陈有钢:对于中国来讲,流通业绝不仅仅关乎内需市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平衡就业与劳动生产率的状态下,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效率。

  计算经济增长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计算方式是劳动生产率乘以就业人口,但这其中存在着如何平衡的问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但就业人口下降,则会造成社会不和谐,而且经济增长也不会持续。最理想的是,劳动生产率提高且就业人口保持稳定。

  对于流通业来说,当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减少的人员能够很快转化到其他零售服务部门,总体就业人口并不会出现大幅下降,在美国就是这样的情况。

  中国商报:流通业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有多大?

  陈有钢:在美国零售业发展史上,前期劳动人口所占的比率较高,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庞大的劳动人口数量。然而,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到本世纪前十年这段时间,劳动人口增长带来经济增长的占比相当低,而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成长。中国未来肯定也是这样的趋势,所以,尽快提高劳动生产率十分重要。

  麦肯锡做的另一个分析是关于1995年至1999年间,美国不同的经济领域,对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是多少。数据显示,1995年至1999年,美国劳动生产率上升了1.33%。这1.33%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上升,另一部分下降。在上升的区域中,对整个劳动生产率贡献最大的两个行业分别是批发和零售。

  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与流通业相关的产业,将社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近一倍。

  中国商报:就业和劳动生产率双增长很难做到吗?

  陈有钢:是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往往会造成就业减少之痛。回顾美国1900年至1920年、2000年至2008年这两段时间内,国民经济部门里就业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可以看出,对国民经济做出正贡献的,也就是就业和劳动生产率双增长的部门有:房地产、批发、运输和仓储、零售、金融保险等。

  而且,一份“投入100万美元能够创造什么样的就业岗位”的调查结果显示,流通业每单位投资额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最高的。比起任何其他行业,零售、批发、餐饮、酒店远远高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每单位资本投资额能够产生的就业数量。

  因此,流通业确实是兼顾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科学和谐发展的优质杠杆。

  借力信息革命助推制造业

  最近几十年,制造业再没能像工业革命时期那样取得本质性的突破,直到信息革命后,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态。原来门店内的实物平台交易,信息透明度较差,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将信息反馈给制造业,所以说,21世纪信息革命是流通业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商报:在新形势下,流通业是否还有其他作为?

  陈有钢:上一次工业革命,制造业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了零售业的发展,而现在,在信息革命的基础上,流通业反而可以促进制造业。

  过去,没有大批量的同样质量的廉价产品可以销售,直到18世纪工业化革命以后,制造业的现代化大规模生产实现了这种可能。所以,是制造业的技术突破推动了流通业的发展。现在,信息革命降低了信息的不透明或者不对称性,提高了流通配置资源效率,流通业反而可以促进制造业。

  最近几十年,制造业再没能像工业革命时期那样取得本质性的突破,直到信息革命后,电子商务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态。原来门店内的实物平台交易,信息透明度较差,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能将信息反馈给制造业,所以说,21世纪信息革命是流通业推动制造业的发展。

  中国商报:中国流通业的优势在哪里?

  陈有钢:回顾历史,中国制造业一直没有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工业革命之后直到现在,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依然较大。然而,这与中国的文化密切相关,中国人在商业意识以及业务模式的创新领域占有优势:从中国古代的纸币交换到几百年前山西的粮食期货,再到现在的淘宝。虽然淘宝的经营概念不是中国人最先提出的,但现在淘宝的成熟程度丝毫不比国外的一些企业差。

  所以,未来在流通业的现代化或者流通业创新领域,中国有可能实现跳跃式发展。

  中国商报:信息革命对流通业的作用有多大?

  陈有钢:麦肯锡对全球发达市场流通业的CEO进行了采访,结论为:加强企业信息化程度后,营销费用降低的同时,产品变得更加丰富,对于提高零售利润有很大的帮助。在对12个国家的中小型流通企业的互联网指数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参与互联网的力度与过去3年内业务增长成正比,也就是说,互联网指数高的企业,业务年均增长越快。

  零供双方如何实现共赢

  未来中国流通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一是市场一体化。在市场化程度方面,中国现在落后于发达国家。二是规模的差异化定制,这将在新的流通平台支持下变为可能。三是流通业外延与上下游产业结合更加紧密。对于中国流通企业来说,要尽快跳出“卖商品”的概念,从布局上要更多地与信息化结合。

  中国商报:您认为,未来中国流通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陈有钢:主要是“三化”。一是市场一体化。在市场化程度方面,中国现在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的零售商之所以可以做大做强,与市场一体化有很大关系。中国拥有超过13亿人口,市场巨大,零售市场总额非常之高,但是规模并未带来效率。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为市场一体化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怎样真正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零售商规模的壮大,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是规模的差异化定制,这将在新的流通平台支持下变为可能。这会推动流通业乃至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由纺锤型向哑铃型转化,即两头大、中间小。

  三是流通业外延与上下游产业结合更加紧密。这在发达国家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原来,流通就是卖东西,现在流通业已经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未来流通业还会跟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系。

  例如,亚马逊公司未来的收入来源,不再只依靠交易,而是从云储存服务中受益。云储存服务就是亚马逊提供虚拟的服务器和托管环境以及储存空间,更像是一个信息仓库,以供人们储存电影、资料等。因此,亚马逊不仅仅是交易平台,同时还是信息仓库和物流仓库,它已经成为美国中小生产商非常重要的物流服务商。显然,流通业的外延和扩展,将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特征。

  对于中国流通企业来说,要尽快跳出“卖商品”的概念,从布局上要更多地与信息化结合。

  中国商报:在中国,零供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零供双方能否实现和谐共赢呢?

  陈有钢:事实上,零供双方完全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效益,实现双赢。提到RFID技术,零售业内人士都不陌生。如果每个商品上面都装有RFID的话,库存管理就变得非常简单,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整个供应链从上到下都能由RFID来控制的话,每个环节都将变得高度透明。如此一来,也就加强了流通业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帮助。过去,零售商面临的挑战就是流通环节的供应链不透明,信息革命的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比如,在衔接上游客户上,沃尔玛有一个非常好的系统,可以使供货商们直接进入到沃尔玛的系统,沃尔玛称之为“零售链接”。通过零售链接,供货商们就可以随时了解销售情况,对将来货物的需求量进行预测,以决定生产情况,这样他们的产品成本也可以降低,从而使整个流程成为一个“无缝”的过程。

  中国商报:随着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流通企业也由传统的商品营销向服务营销、体验营销等转变。在营销方式上,未来流通业的趋势是什么?

  陈有钢:流通业将由“地点分销”转为“场合分销”。原来流通业重视地点分销,关键是要抢地点,但在未来,地点分销将逐步转化为场合分销,因为大家手上都拿着苹果等电子设备,所以不一定非要到某个特定地点购买商品。所谓场合分销,是指消费者在某个场合下的某种购物需求或者服务需求,在那个场合里,消费者就能把交易完成。

  此外,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地产的价值可能会转换,商业地产未来更多地是为消费者提供体验空间,但若能够真正把每一个消费者重要的生活场合把握住,便是未来流通企业发展、销售、获取利润的源泉。

  中国商报:对中国流通业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

  陈有钢:以美国的经验,流通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新的推动点。虽然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但在信息革命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大。所以,如果能够把握住信息革命带来的变革,以信息革命为基础的流通业现代化将促进中国经济的更大发展。

  此外,中国应该努力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鼓励流通企业扩张外延服务。


 

作者:胡 斌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