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贸易委员彼得·曼德尔森先生的一纸声明让中欧“鞋战”迅速升级。他和他的同事们声称在中越两国制鞋业发现了充分的证据,表明存在廉价融资、免税期、非市场化地租、不合理的资产估价等严重的政府干预,判定中越两国制鞋业向欧盟倾销,建议向从中越两国进口的鞋类产品课征渐进式临时反倾销税。
欧盟反倾销于理无据
在中国人看来,曼德尔森先生声称中国制鞋业存在的政府干预下的廉价融资等多半是子虚乌有,甚至与事实南辕北辙,因为近年来中国企业界对商业银行最大的抱怨恰恰就是“惜贷”,以至于2005年第4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不得不开辟专栏,要求人们“正确认识”金融机构“存差”现象。
至于他们判定中国鞋类产品“倾销”的前提——否定中国制鞋业市场经济地位,更让人无法信服,因为在不少重要方面,欧洲制鞋业比他们的中国同行更加“计划”。不过,中欧“鞋战”乃是部分欧盟成员国国内制鞋业利益集团挑起的,这在国际贸易界属于公开的秘密,也就难怪欧盟贸易管理部门此次反倾销调查的前提和结论破绽百出了。
由于此前中国商务部副部长、贸易谈判代表高虎城曾作出在贸易争端中前所未有的强硬表态,直言中国将在必要时就欧盟对中国鞋类反倾销案向世贸组织申诉,中欧“鞋战”升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想来高虎城此言决非信口开河。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鞋类产品贸易仅仅是中欧贸易的一小部分,中欧“鞋战”本身也终将结束,对中欧贸易稳定发展更重要的是由此再次暴露出来的欧盟内部决策机制缺陷,正是这些缺陷使得几个南欧、东欧国家小小的纺织和制鞋业就能够“绑架”整个欧盟,强迫整个欧盟的消费者、进口商、零售商和对华出口商为他们“买单”。
在纺织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中,与中国存在利益冲突的本来只不过是一些南欧、东欧国家的相关制造业部门,但“集体行动的逻辑”使南欧国家小小的纺织、制鞋业得以绑架他们母国的贸易政策;由于欧盟内部需要成员国一致通过的事项太多,可以有效多数票表决的事务太少,即使在可以有效多数票表决的事务中,表决票数分配方式也需要改进,一些南欧、东欧国家又得以“绑架”整个欧盟的贸易政策。
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欧盟贸易委员本人持有自由贸易理念也无可奈何。我们看到,去年纺织品争端爆发前,来自亚当·斯密故乡的曼德尔森先生屡次发表反对限制中国纺织品的言行;也注意到去年6月中欧签署纺织品备忘录后,他在欧洲议会的听证会上告诫制鞋业不要企图仿效纺织业界限制中国产品,相信他内心真诚信奉自由贸易理念,只不过坐上了欧盟贸易委员的位子,他也不得不向保护主义者屈服。一旦限制中国纺织品在欧盟造成了货真价实的“市场扰乱”,他又为当初不无违心的决策付出了巨大的公众形象代价。因此,中国制鞋业对曼德尔森先生本人或许更应当同情,而不是怨恨,毕竟中国有句话道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应组成反保护主义同盟
究其根源,欧盟内部决策机制的上述缺陷系其内部一体化程度不够高所致,因此,在中长期内,我们希望欧盟内部一体化取得更大进展,提高决策效率。在短期内,我们不仅需要强化中欧官方磋商协调机制,而且需要发动进口国内的消费者、进口商、零售商和对华出口商组成反贸易保护主义同盟军,此举不仅有经济意义,而且有助于增进国际正义。
归根结底,任何经济活动都必须满足其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包括消费者、厂商和工人。在一国之内,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容易为另一方所了解,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更容易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容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国家政权也容易通过行政和司法权力来对不同各方加以平衡。
然而,在这个国际分工空前发达的时代,生产者在甲国而消费者在乙国,决定限制进口与否的权力掌握在乙国政府手里,尽管甲国生产者在乙国市场有着合理、合法的利益,但乙国政府并无维护这种利益的法定义务,也缺乏这样做的内在动力;相反,代议制民主政制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使贸易保护主义分子的图谋得逞。通过在进口国组织反贸易保护主义同盟军,把国际间利益分割部分转化为进口国国内利益分割,让进口国政府承担保护这种合法权益的义务,对增进国际正义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我们可以不过多地抱怨曼德尔森先生本人,但欧盟内部决策机制的缺陷还是要认真对待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我国反倾销环境及对策研究 [2013-7-4 16:49:16]
- 应对欧盟反倾销的可行之道 [2013-4-19 15:43:46]
- 论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归零法” [2013-3-14 16:51:22]
- 论我国应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2013-3-14 16:01:52]
- 公共利益视角下反倾销措施适度实施问题研究 [2013-3-6 9:32:04]
- 浅析我国企业频遭反倾销的原因及对策思考 [2012-12-10 16:54:1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