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反倾销研究正文
我国反倾销环境及对策研究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7期 发布时间:2013-7-4 点击数:


   【摘 要】近年来,世界各国不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一直把反倾销的矛头直指中国。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的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由于许多国家没有完全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以及不同国家的环境差异等因素,中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反倾销形式。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外界影响,但企业的低成本竞争、应诉不积极以及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大量反倾销案件的内在原因。为规避和应对反倾销一方面应抓住会计这个核心环节,使之充分参与到反倾销全过程中去;另一方面还要发挥行业、政府部门的作用,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减少反倾销给我国经济造成的伤害。
  【关键词】反倾销;原因;对策

  一、中国遭受反倾销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频出,1995~2010年全球共发起反倾销调查3853起,而同期中国遭遇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数量达804起,占比20.87%已连续16年成为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从反倾销的来源国来看,1995~2010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地区)对中国产品发起了反倾销调查并采取了措施,其中数量最多的5个国家(地区)是:印度、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而且,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的成功率都普遍偏高,这也助长了反倾销案件数量的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不仅西方发达国家频繁对中国采取反倾销措施,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其中,使中国产品面对的国际贸易环境日益严峻。

  二、中国反倾销摩擦的特点及成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和许多国家之间贸易联系日益紧密,随之而来的贸易摩擦也更加频繁,反倾销成为了世界各国钳制中国产品的重要手段。加入WTO后,中国企业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本应面对更加公平有序的世界贸易体系,但频发的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反倾销行为却成为严重制约其相关产业发展的因素。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第一,中国出口的长期贸易顺差及产品的低价竞争策略。中国的贸易顺差由1995年的166.9亿美元快速上升到2010年的1831亿美元,16年间增长了近11倍,而且中国产品的低廉成本和低价竞争策略造成了进口国相关产业的一定压力,导致其对中国产品提出大量反倾销调查。第二,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我国虽然已经成为WTO的成员,但“入世”后仍存在“入市”问题,因为我国是以“非市场经济”(non-market economics)或称国家控制经济(state-controlled economics)的身份进入的,西方国家便对我国产品采取歧视性政策,视中国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因而采用不合理的“替代国(subrogate country)价格比较”的办法来衡量中国产品是否倾销,人为提高了中国产品的成本,使之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的成功率大大提升。第三、中国企业自身应诉的不积极。遭受反倾销调查并不一定会受到反倾销措施,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在面对反倾销调查时积极主动地应对,但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的消极应诉导致了全球对中国反倾销案件的大量增加。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倾销是一种国际价格歧视,即一国(地区)的生产商或出口商在正常贸易过程,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甚至以低于成本价格,向另一国(地区)推销商品。WTO《反倾销协定》规定只有满足三个要件,进口国才可以实施“反倾销”措施:市场中存在“倾销”行为;此种“倾销”行为对进口国相关产业产生了实质损害;认定“倾销”与损害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此中国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应着力证明不符合上述条件之一就可以使进口国不采取反倾销措施,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提出抗辩:

  (一)中国出口产品并未构成“倾销”,即证明产品出口价格不低于正常价值。
 
  (二)中国产品即使构成倾销,也并未对进口国相关产业产生损害。即要着力证明我国产品与进口国产品存在的市场是不同的,不构成可替代性。

  (三)“倾销”与损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比如进口国产业的萧条不是因为进口产品的冲击而是由于人们消费偏好的变化。

  针对全球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不断增长的现状,中国企业和政府应该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应对,以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一,逐步调整传统的出口模式。目前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大多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所以要减少反倾销案件,中国的出口模式应由原来的低成本的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要加大对外国高科技产品的进口,平衡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

  第二,对发展中国家不断增加的对中国反倾销调查予以重视。中国与很多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相似,发展水平相当,所以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易于发生贸易摩擦。自1995~2010年印度成为全球对中国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在29个对中国提起反倾销调查的国家中有20个为发展中国家,其提起的反倾销调查数占全球对中国反倾销调查总数的63.56%,随着中国对发展中国家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对华反倾销数量还会继续上升。面对此种情况,中国可以通过同发展中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签订自由贸易协定,避免贸易摩擦,实现互利双赢。

  第三,努力降低全球对中国的反倾销成功率,避免多米诺效应。由于短期内中国很难大量减少外国对华反侵销调查数量,所以可以通过尽量降低反倾销成功率,减少中国企业的实际损失。由于各国对反倾销的调查拥有最终裁量权,意味着受诉方有较大空间的应诉对策和灵活性,只要积极做好应诉准备,提供充足合理的证据,就有可能改变反倾销案件的裁决结果。

  第四,中国出口企业应提升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帮助企业在面对反倾销调查时快速有效地做出反应。具体来说,内部控制可以从以下途径为反倾销应对提供支持:

  (1)内部控制为应对反倾销调查提供了制度保证;
  (2)内部控制本身便包含于反倾销问卷调查之中;
  (3)内部控制是快速填列调查问卷和准备相关资料的重要方法;
  (4)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对方实地核查的最终成功。

  随着中国日益融入世界贸易大潮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问题,所以还应当在企业管理方式、出口策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与配合等多方面协同行动,才会不断促使中国的国际贸易健康、快速的发展。总之,我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化将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反倾销也将是一场无法回避的持久战争。对此,我国企业要有充分和清醒的认识,要有策略、有步骤地层层推进,尽可能做到少交“费”、多获益。

  参考文献:
  [1]孙芳城.基于反倾销应对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2011[OL].中国商务部网站.
  [3]宋利芳.WTO成立以来的全球反倾销摩擦及其特点[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3:9.
  [4]孙芳城.基于反倾销应对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作者:牟瑞渊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六大运动品牌存货高达31亿 行 广州家具展迁址上海 上演跨城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