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全省经贸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经贸工作的部署,总结2004年工作,研究安排2005年的主要任务。省政府对经贸工作高度重视,华华省长、宁丰副省长将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现在我对今年全省经贸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明年主要工作安排,请大家讨论。
一、2004年全省经贸工作回顾
2004年是全省经贸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的一年。全省经贸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工业商贸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扎实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全省工业商贸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出了“十五”以来工业的最快增速和最好效益,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最高增幅,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十五”以来的最好水平,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4%,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9.5%,为全省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的经济总量预期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1-11月,全省工业增加值63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13.6%;全省工业利润总额1158亿元,同比增长26.5%;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54.6,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300亿元以上,同比分别增长22%和13.6%左右。今年经贸工作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经济运行调控水平不断提高,支撑经济增长的基础保障得到加强
经济运行调控卓有成效,基本保证电力供应。今年,我省电力及燃料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从1月份就开始实施错峰限电,迎峰度夏期间电力负荷连创15次新高。由于全国性缺电,导致煤电油运全面紧张,部分电厂存煤频频告急。为落实德江书记、华华省长关于保证电力供应的指示,我们构建了运行、电力、交通等相关部门互动的大运行工作体系,进一步加强了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协调和预警,重点抓好确保电力供应。通过加快电力重点项目建设,争取西南电超计划送电,加强协调、调度和需求侧管理,实施错峰用电、顶峰发电和峰谷电价,大力组织煤炭资源,加强运力协调和电煤抢运等措施,实现了电力安全度夏。1-11月,全省发、购电量2273亿千瓦时,省内全社会用电量2174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6.7%和17.5%,全省范围内没有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拉闸限电,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各市相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配合全省保供电工作,特别是广州、深圳、中山、佛山、惠州等市经贸部门,积极主动协调当地电网、电源建设,被授予2004年度迎峰度夏保障供电先进单位。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力度加大。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部署,结合省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组织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等各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大案要案查处力度,促进了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确保了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取得实效,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
研究成果消化吸收和转化应用工作成效明显。广泛开展了研究成果的培训宣传,组织各市政府层面的培训35场,培训5000多人次;企业层面的培训22期,培训2300多人次。根据省委、省政府对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部署,我们会同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发改委,完成了《中共广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意见》、《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04年修订稿)》以及10个行业分方案等三大文件的起草、制订和修订工作。有关行业协会积极参与了组织培训和制订产业规划工作。各市按照省的要求,在组织培训宣传、转化应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对主要产业进行调研,形成提高本市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方案。东莞、中山、佛山、肇庆、潮州等市先后完成了主要产业的调研报告并制订了相关的意见、办法。
技术改造及技术创新等财政资金带动效应逐步增强。全面铺开技术创新重大项目招投标工作,首次通过招标成功在粤港两地确定2大领域4项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围绕提高产业竞争力,组织了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重大装备和重点领域技术创新招标项目16项,安排了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首次对财政挖潜改造资金试行招标,省财政资金安排招标比例达到38%,提高了省财政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按照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企业信息化四大专题和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要求,分别安排了两批结构调整和三批装备制造业专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累计安排省财政挖潜改造资金4亿元。1-11月,全省更新改造投资完成592亿元,同比增长23.1%。百户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投入研发资金占销售总额比例达到3.75%,较好发挥了创新能力建设示范和带动作用。各市也加大了地方财政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的力度,如珠海、汕头等市安排技改贴息,支持了一批重点技改项目。
工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趋势明显。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认定了省装备制造业20家重点企业,从技术改造资金和申报减免税等方面,加大对这批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运用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推动九大产业发展壮大,汽车、石化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重工业增势强劲,九大产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1-11月,重工业增速达到22.6%,比轻工业高3.6个百分点,轻重工业的比重为42.7:57.3;九大产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工业高2.4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的比重达到71%。广州市以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为主体的机械装备工业发展迅速,今年该市机械装备工业产值预计可超千亿元。韶关市大力支持韶关钢铁集团公司300万吨钢扩建等一批项目建设,增加了工业总量。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效果显著。今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51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评出省名牌产品263个、省著名商标216件。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工作暨名牌产品表彰电视电话会议,对新获的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给予重奖。珠海、东莞、中山、佛山等市分别对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给予表彰奖励。汕头、阳江、潮州、云浮等市大力打造区域品牌,河源、肇庆等市制订了米粉等系列标准,全省已有6种产品通过国家原产地标记注册的审核。
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开局良好。积极引导和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召开了全省产业集群发展经验交流会、全省产业集群建设现场会,推广佛山西樵建设纺织产业升级示范区、中山市以及江门恩平、茂名高州等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制定了《关于建设产业升级示范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全省产业集群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深圳市加快以优势传统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家具、服装等六个产业集聚基地已挂牌运作,服装研发中心、电子检测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平台已建成并为企业提供服务。汕头、江门、佛山、茂名、潮州、云浮等市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三)中小企业发展有新突破,民营经济迅猛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通过狠抓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落实,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各项指标全面向好。到11月止,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为198万户、38.7万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26148家,新增11071家。1-11月,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已占全省生产总值1/3多,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997亿元,同比增长23.8%;民营经济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比重达9.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民营经济投资比重达26.8%。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我委作为承办单位,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组织了全国30个省区市及港澳共1950家企业参加,达成合同和意向协议总金额320亿元,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一个展示产品,交流信息,促进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的良好平台,树立了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的品牌。
“一法二系”建设取得进展。抓紧起草了《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经省政府批准,印发了《关于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推进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出台了4个相关的暂行办法,有效消除了困扰两个体系发展的政策性障碍。积极推动成立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支持其发挥作用。积极争取并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推荐了8个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全省纳入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单位、享受免征营业税优惠待遇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从7家增至34家;全省担保机构发展到75家,注册资本总额63亿元,累计担保金额152亿元,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建立了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免费为13个市的中小企业培训3000多人次。
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大。今年7月份,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暨百强民营企业表彰会,进一步营造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调动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成立了由省直29个部门组成的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形成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合力。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决定》及12项配套政策,组织了督查调研,并通过媒体广泛调查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省直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能和职责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实施办法,加大了对“四类民营企业”的支持;制定了省财政扶持中小企业资金使用的3个管理办法,完成了今年省财政扶持资金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都出台了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规定或实施意见,明确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的主管部门,建立了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深圳市从财政拨款1亿元作为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佛山市将民营企业家的意见建议归纳为45项任务,分解到政府27个部门落实解决;东莞市成立商业性信用担保公司15家,为200多家企业提供近13亿元的信用担保;汕尾市给予民营企业“两个优化、三个放宽、四个优惠”,民营经济实现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0%。
(四)流通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商品销售持续畅旺
现代流通业发展有新进步。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扶持政策,组织了流通龙头企业扶持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对流通龙头企业实施动态管理,促进流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1-9月,25家流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额786亿元,同比增长14.8%;广东物资集团、深圳华润万佳和新一佳超市集团入选全国20家重点扶持发展的大型流通企业。开展全省物流业调研,有效地促进了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中高级批发市场的发展。1-11月,全省物流业务稳步增长,完成货运量147502万吨、客运量190157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2.8%和9.3%;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49059万吨、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28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1.2%和22.0%;邮电业务总量1643亿元,其中电信15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7%和54.7%。广州市高标准新建和改造升级了一批中高级批发市场,今年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成交额同比增长38.71%。深圳市大力发展现代连锁商业,各类连锁企业超过200家,其中进入全国连锁百强的有15家。佛山市大力改善流通业发展环境,一批大型生产配套项目、消费购物商城相继建设和开业,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知名电器连锁店落户。中山市加快发展以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为主的现代流通业、以区域经济或产业优势为依托的物流市场和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湛江市加速构建粤西和环北部湾地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框架,重点支持一批流通龙头企业和大型中高级批发市场上规模、上水平。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商品销售增速加快,1-11月,全省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12648亿元,同比增长19.2%。其中批发业7816亿元,零售业48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和13.9%。大宗热点产品需求旺盛,其中金属材料类、石油制品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汽车类的销售总额分别增长59.9%、35.6%、25.2%和19.5%。各市采用多种形式,扩大消费,有力活跃了消费市场。广州消费节和广州购物节成为购物、休闲、娱乐一体化的新型消费方式,吸引客流量2036万人次、消费额达16亿元;为期43天的第二届深圳购物节,各大商家销售额平均增长26.5%以上。
商贸流通业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制订了《广东省流通龙头企业管理办法》、《广东省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和关于申请、发放酒类生产、批发、零售许可证、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管理规定;拍卖、典当、生猪屠宰、旧货市场、旧机动车、报废汽车、再生资源、家政服务业等行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广州市大力推动肉菜市场规范管理和升级改造,东莞市狠抓定点屠宰场的规范管理,效果都十分明显。
(五)经贸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区域合作与发展呈现良好势头
经贸合作活动数量多、力度大,成果显著。今年省委、省政府推动区域经贸合作的力度很大,经贸部门承担了重大经贸合作活动的组织和筹办工作。一是大力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承办了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参展参会人数16000多人次,设立展位1056个,签约项目847个,总金额2926亿元;其中我省组织6000多人参展参会,签订企业合作项目710个,总金额1630亿元。二是配合省党政代表团考察桂、湘和东三省,组织经贸代表团随同开展经贸活动,共签下合作项目405个,总金额1233亿元。三是组织近千家企业参加首届东盟博览会,与东盟国家客商签下38个合作项目,总金额3.86亿美元;以及承办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第三届“山洽会”等。初步统计,今年由经贸部门牵头举办和承办、组团参与,以及接待外省来粤推介洽谈等经贸合作活动共30多项,与20个省市区签下5000多亿元的合同。各级经贸部门及省属资产经营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有关行业协会全力以赴,积极配合,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了重大经贸合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市在配合全省重大经贸活动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活动。汕尾市以工业园区建设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带动工业迅速发展,1-11月,工业总产值增速居全省第二位。汕头、梅州、清远等市,大力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招商引资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粤港澳服务业合作不断深化。我委作为粤港、粤澳服务业合作专责小组粤方组长单位,积极推动CEPA中的18个领域对香港和澳门的开放与合作,建立了粤港、粤澳落实CEPA专责小组工作会议制度及与港、澳专责小组的良性互动机制。分别与香港、澳门就落实CEPA专责小组工作进行了多个专题合作的研究,协调15个职能部门确定了各专业与港澳合作的思路。举办了粤港物流合作洽谈会、现代物流论坛暨粤港现代物流服务巡回演讲以及赴港举行CEPA服务业政策咨询等活动。在首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合作洽谈会上,香港与广东签约项目245个,金额427亿元;澳门与广东签约项目28个,金额23亿元。各市积极推动与港澳的合作,广州市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建立了穗港经贸合作机制。深圳市加强深港经贸合作,与香港联手开展5场投资贸易推介活动。珠海市积极发展CEPA商业街、CEPA商业区、湾仔澳门街和珠澳跨境工业区,为珠港澳合作提供载体。
(六)产业转移取得成效,山区工业发展速度加快
“山洽会”作用逐渐显现。据调查,前两届“山洽会”共签订的1430个经贸合作项目中,平均履约率达74.69%,作为举办地的清远市和河源市,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显示了“山洽会”对推动山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今年在韶关市举办了第三届“山洽会”,全省共组织42个分团6000人参展参会,签约项目632项,总金额547亿元,其中实业投资项目金额524亿元,属于产业转移项目有520亿元,加快了珠三角地区向山区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步伐。
推动产业转移有新举措。为加快推动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今年,根据省领导的指示,我委牵头起草了《关于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提出了两类地区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下共建产业转移园区的构想。该《意见》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同时,继续组织省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重点百货公司举办全省巡回采购大会,召开了首届“山区产品采购大会”,大力促进山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贸合作,带动山区产品“出山入海”。
山区工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近两年,山区工业发展明显加快。1-11月,山区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438亿元,同比增长26.8%,分别比全省和珠三角地区的工业总产值增幅高出4.3和4.5个百分点。其中清远市工业总产值增长达到62.7%,高出全省工业总产值增幅40.2个百分点。河源、梅州的工业总产值也分别增长了41.2%和30.3%。
今年以来,全省经贸的各项工作均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清理和建立健全法规规章;进行盐业管理体制改革、依法依规实施盐业行政管理职能;组织春运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企业治乱减负、军工科研、民爆器材安全生产、交通战备、人事培训以及加强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省经贸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精神振奋,依法行政,廉洁奉公,为各项经贸工作的顺利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经贸工作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重视、关怀的结果,是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是全省各级经贸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实践科学发展观,团结拼搏、务实苦干的结果。特别是德江书记、华华省长等省领导多次对经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并亲临重大经贸活动,宁丰副省长更是时刻牵挂着经贸工作,经常关心和过问,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在此,我代表省经贸委,对省领导的关怀,对各市政府、省直各部门和全省各类企业的支持,对各级经贸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努力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在一年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省经贸工作的实践中,我们对关系工业商贸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认识。
一是加深了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是非常切合广东实际的。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使我们认识到,广东整体上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的主体仍是中低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重要核心技术长期严重依赖国外,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同时,广东是资源消耗大省,也是资源匮乏大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当务之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持全省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作为承担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重任的经贸部门,必须负起的重要责任。
二是加深了对工业与流通业协调发展的认识。“十五”以来,我省工业发展逐年加快,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相比之下,流通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小流通促进小生产,大流通促进大生产,现代化的大生产一定是由现代化的大流通来推动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目前我省流通业已不能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更是与广东这个经济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是广东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经贸部门既管“经”又管“贸”,必须把促进工业与流通业协调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三是加深了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中小企业是个永恒的命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小企业的数量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中,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各有其作用,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协作配套的关系。在企业数量上,中小企业任何时候都占绝大多数,因此,发展中小企业是项长期的战略,我们责任重大、责无旁贷,一定要抓住机遇,做好发展中小企业这篇文章。
四是加深了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认识。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矛盾。全省工业增加值,珠三角占86%,东西两冀和山区仅分别占8%和6%左右,欠发达地区的落后突出表现为工业化进程缓慢。经贸部门必须加强对区域发展分类指导,积极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珠三角产业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优化提升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加快山区及东西两翼工业化步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上述几个认识,还是很肤浅和初步的,我们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加强思考,不断深化对经贸工作重大问题的认识,理清思路,更好指导和推动全省工业商贸经济发展。
二、2005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仍然趋好。世界经济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我省仍将是跨国公司产业转移和对外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全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我省经济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经济增速快,运行质量高,发展更为健康理性,经济内在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高级化、重型化趋势明显,工业化进入新阶段;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省内山区工业化加快,为工业商贸经济拓展了发展空间。但也应看到,还有不少制约全局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省工业商贸经济的发展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明年经济运行中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如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煤电油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工业产成品存货有增大趋势,企业生产资金仍较紧张等。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未雨绸缪,既要充分把握有利条件,增强做好明年经贸工作的信心,又要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部署,2005年全省经贸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胡**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第九次党代会和省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速度与效益、工业与流通业、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三角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工业商贸产业竞争力,推动经贸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经济强省作出新贡献。
明年全省工业商贸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
根据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部署,结合经贸工作实际,做好明年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贸工作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工业商贸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努力做好五篇文章,突出四个重点一个亮点,实现四个新提高。
——做好“五篇文章”:为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全省做好五篇文章的要求,经贸工作的着力点是:以提升工业整体竞争力为着力点,做好新型工业化的文章;以发展现代流通业为着力点,做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文章;以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为着力点,做好发展县域经济的文章;以推进产业转移为着力点,做好区域合作的文章;以确保电力供应为着力点,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文章。
——突出“四个重点一个亮点”:一是以加大技术改造为重点,提高企业竞争力;二是以落实行业规划为重点,提高产业竞争力;三是以加快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大发展;四是以抓好流通业竞争力研究为重点,促进现代流通业大发展。一个亮点就是全力办好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
——实现四个新提高:一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有新提高,二是商贸流通业与工业产业的协调发展有新提高,三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集团的发展有新提高,四是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有新提高。
根据上述要求,明年全省工业商贸要着重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切实加强经济运行基础保障工作,确保电力和重要原材料等资源供应
突出抓好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衔接。保障电力供应仍是明年运行调控的重要工作。一是积极提高省内外电源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快电力项目建设,抓好电力技改项目,落实明年夏季前新增450万千瓦电源,全力确保192万千瓦以大代小的技术改造项目和18项迎峰度夏重点电网工程在6月份投产,以及争取西电多送、增购港电、接收外区电力等。二是加大需求侧管理力度。制定需求侧管理实施方案,完善峰谷电价政策,继续实行错峰用电,加强调度,合理安排好设备检修,保证安全生产,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三是大力组织煤源。积极争取增加电煤的配置指标,加强煤炭储备,完善全省耗煤大户的耗煤预警预报制度,落实《解决能源供应紧张问题的应对方案》,保证电厂及重点企业的用煤需求。四是进一步做好运力协调工作。发挥好“北煤南运”协调会及广州港煤船靠卸协调会、广东省重点物资运输协调制度的作用,加强与北方煤矿、港口的衔接,确保煤炭和重要物资运输通畅。同时,加强对重要资源的监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制定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
加强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和分析工作。完善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系统,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经济运行工作效率、水平和质量。加强对支柱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运行情况、发展趋势的分析,特别是重点监测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钢铁、水泥、汽车等行业,以及当前市场需求变化较大的家电、通讯、建材等产品。完善和坚持开好全省工业商贸经济运行季度分析协调会、每月生产调度会、建立重点企业、重点(县)区、专业镇联系制度和工业商贸经济信息直报、发布制度。加强对影响我省经济运行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对策措施。
同时,做好企业治乱减负、加强企业安全生产、产业安全培训、建立和完善产业安全保护机制,进一步做好国防科技工业、民爆器材行业管理、交通战备等工作,加强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监督管理,启动普通公路联网收费工作,精心组织好明年的春运。加强行业协会的管理和建设,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赋予各级经贸部门的盐业行政管理职能,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法规,全面加强盐业的行政管理;督促盐业产销企业确保市场的正常供应;做好《广东省盐业管理条例》的修订,按时提交省人大常委会讨论。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商品,以及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相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继续抓好专项整治并适时展开新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提高市场主体和公民诚信意识。
(二)大力加强技术进步工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落实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三大文件,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的三大文件将以省委、省政府文件发布,明年要大力抓好落实。一是落实到“十一五”工作之中。将九大产业规划和结构调整方案的主要思路和产业发展重点,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基础,吸纳进“十一五”规划,特别是要以全面实施工业九大产业发展规划为重点,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重大工业项目的合理布局,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二是落实到支柱产业发展工作之中。进一步提升工业九大产业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汽车产业,以广州轿车为龙头,加快珠三角汽车配套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石化、钢铁、造船及其他装备制造业等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大力扶持沿海石化产业带建设,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三是落实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经济增长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在提高质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张。四是落实到制度创新工作之中,重点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意见》,加快消除制约工业产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继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落实《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2004年修订稿)》,对《方案》中提出的鼓励发展类产品、改造提高类产品以及鼓励珠三角向山区转移的产品,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调控社会资源向这些领域集中。对《方案》提出的限制、淘汰禁止类产品,加强监控,坚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新上或扩建限制类产品项目,严禁新上或扩建淘汰禁止类产品项目。联合有关职能部门,依法查处、取缔那些污染严重、耗费资源、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加强和完善重大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招投标工作。继续采用招投标和重大专题的形式,围绕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优化工业产业结构等重要领域,组织好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重大装备和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以及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招标工作。明年省财政预算挖潜改造资金用于招投标项目的比例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式,加大项目公开审理的力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投标专题项目,增强财政资金的推动和放大效应,更好发挥政府资金对推动技术进步的作用。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实施“双优”重大技改工程,提高企业竞争力。全面推进技术改造项目核准制、备案制工作,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省财政挖潜改造资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加大对工业产业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的优势产业和优强企业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包括装备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工业九大产业升级和做大做强的项目,以及工业50强企业、流通25户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业20家重点企业、民营100强企业和列入培育名牌的企业等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
加强产业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用好省财政扶持企业技术中心资金,继续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组建技术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技术协作,共建技术开发机构或建立技术研究开发战略联盟;在产业集聚区建立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发挥各方力量,组建以解决支柱产业以及战略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的行业性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
发挥名牌带动战略的“带动”作用。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地发展区域品牌,把创建区域品牌作为加强产业升级示范区建设、推动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工作的重点。加大名牌培育力度,把名牌的带动作用落到实处,带动企业、行业、区域和我省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以引导一批企业冲刺世界名牌为着力点,全面提高大企业集团发展水平,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提高流通产业发展水平
进一步提高对发展现代流通业重要性的认识。现代工业的发展必须以现代流通业作为支撑,在我省工业化进入新的转型阶段,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不仅是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是提升工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现代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省委九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把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突破口。各级经贸部门要大力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六次全会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意见》,把发展现代流通业作为明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认真做好发展现代流通业这篇文章。
组织开展广东省流通业竞争力研究。参照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的做法,邀请国家权威部门对我省流通业进行“会诊把脉”,进一步摸清全省流通业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找准流通业发展阶段和战略定位,提出加快提高我省流通业竞争力的措施建议;加大力度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流通业的政策措施,真正把现代流通业建成我省先导性支柱产业。
加大流通业改革与发展力度。尽快出台《广东省流通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指导和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继续推进流通领域劣势企业退出,全面推进二、三级公司的改制,积极引进民营资本,形成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各级财政扶持资金要加大对流通龙头企业的支持,通过技术进步、兼并联合、产权转让、租赁经营、股份制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整体出售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大型流通企业整合资源,做强做大。
加强商业网点规划。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中高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等新的流通业态;进一步壮大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旅馆业;大力鼓励发展商务服务业、会展业和行业性的中介服务业。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引导连锁超市“进镇到村”,生活消费品供应,争取镇有连锁超市、较大村有便利店;生产资料领域,争取镇有连锁专卖店,较大村有连锁点。加强对25户流通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扶持,建立健全流通龙头企业“直通车”制度、工作会议制度以及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流通龙头企业考核办法,进一步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流通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步伐,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流通业行业规范化管理。制定旧机动车交易、旧货流通、再生资源等行业取消行政许可后的后续管理办法,规范流通行业市场主体行为;加强酒类管理,进一步完善酒类生产、批发、零售许可证和易制毒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申办与发放管理制度,促进酒类生产、经营和易制毒化学品经营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大对拍卖、典当、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和生猪屠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等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行政许可事项的工作制度。
(四)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2005年全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我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全力办好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第二届中博会要进一步办出特色,既要发动更多知名企业进场设展,更要吸引更多知名客商进场采购,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以中博会为平台,进行招商引资、开展经贸合作及开拓国内外市场,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努力把中博会办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小企业盛会,成为全省经贸工作的一大亮点。
加快推进“一法二系”建设。抓好《广东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力求两个体系建设有新的实质突破。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各自的积极性,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各种形式的公共创新平台,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创立自主知识产权和开展品牌经营,引导民营企业从初创时期的模仿跟进方式转向创造核心技术,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国内和国际知名品牌。大力扶持发展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广大中小企业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培养一批专精特的中小企业群。以建设一批产业升级示范区作为突破口,在现有基础上做强一批特色突出、配套完善、具有较强集约能力的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为中小企业创业发展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为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打下基础。
继续做好培训工作,提高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适合当地民营企业发展需要的培训工作,增强企业的管理意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步伐,推进民营企业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动民营企业体制、机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增强民营企业竞争力。
(五)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构建节约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
进一步做好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从体制、政策、投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低资源消耗、高附加价值的产业和产品,重点支持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开发,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技术改造项目。大力推广“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等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大力发展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等新兴产业。实施强制性能效标识制度,搞好节能、节水产品认证,建立并完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技术服务体系。
抓好工业的节能降耗。工业是消耗资源最多、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部门,因而也是资源节约潜力最大的部门。明年要切实把工业的节能降耗提上重要位置,突出抓好节煤、节电、节油、节水和降低重要原材料消耗工作,重点抓钢铁、石化、电力、建材、造纸等行业节能、节水的技术改造。要改变单纯依靠增加投入、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在推进结构调整、安排技术改造等工作中,坚持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目标配置资源,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技术、质量等标准,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破坏资源的企业。限制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行业发展,坚决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大力落实《广东省清洁生产联合行动实施意见》,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落实配套措施,坚持推行清洁生产与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实施传统产业清洁生产技术与示范工程,引导和规范企业清洁生产;培植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企业;加强清洁生产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继续抓好清洁生产审核队伍建设,开展清洁生产企业认定,培育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明年要完成审核100家清洁生产企业目标。
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要把经济增长转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来,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从五个环节上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文章。一是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二是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四是在再生资源生产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五是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六)继续推进区域经贸合作,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大力推进产业转移,提升珠三角发展水平,加快山区和东西两翼的发展。利用山区、东西两翼的土地资源和珠三角的资金、技术、管理优势,在山区、东西两翼地区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向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转移。重点是落实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和鼓励珠三角地区向山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转移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包括从省挖潜改造资金、技术创新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的使用中,给予转移项目安排贷款贴息。加强跟踪落实三届“山洽会”签约项目,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和发挥效益。大力扶持东西两翼发展临海型、资源型工业和特色经济,促进山区和东西两翼等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珠三角地区要在逐步将资源型、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转移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化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
落实和巩固经贸合作成果,继续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和国内其它地区的经贸合作。跟踪检查签约项目的落实情况,积极协调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快签约项目建设,促其尽快发挥效益。建立泛珠三角经贸系统合作机制,落实《泛珠三角区域经贸(经协)系统加强经贸合作方案》,发挥经贸(经协)部门的衔接协调作用。不断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通过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推动以“六个联手”(即联手推进市场开拓、联手推进产业对接、联手推进资源开发、联手推进资产重组、联手推进科技创新、联手发展现代流通)为重点的区域经贸合作。积极引导企业开展与泛珠三角以外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强与中西部和东三省等的产业对接和市场拓展。明年重点抓好第二届中博会,组团参加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的重大经贸活动。
进一步落实CEPA,推进粤港澳服务业的合作。加强专责小组工作,不断完善政策咨询服务机制,定期组织政策咨询,完善信息互通机制,利用供求速配网提供网上政策咨询、投资信息等服务;加大粤港物流合作力度,继续开展粤港现代物流服务讲座,筹备办好第二届粤港物流合作洽谈会,把粤港物流合作洽谈会打造成与香港物流业合作的平台,通过联手搭建物流服务平台、金融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平台,推动香港物流业与广东物流业资源整合以及与广东制造业对接的步伐,提升粤港服务业合作水平;积极推动粤港会展业的合作,联合开展会展业人才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对方的会展活动,促进两地会展专业机构、重点展馆和行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探索整合双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联合举办国际性展会和共同培育国际名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大力推动与澳门中小企业的合作。
加强市场开拓和招商引资工作,规范发展会展经济。以企业为主体,以经济协作开路,以会展业为依托,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重点,坚持市场开拓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国内外市场一起抓,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挖掘潜在市场,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到国内外举办或参与各种经贸合作和招商引资活动,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对东盟市场的开拓。要充分利用多种力量和形式进行招商引资,发挥我省驻外办事处和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他们牵线搭桥和组织企业之间的考察交流;加大网络招商力度,把我省的“供求速配网”打造成区域性的网上招商平台,扩大招商信息覆盖面,提高招商引资的效率。整顿和规范各类展会,支持有实力的行业协会举办或协办重要经贸洽谈会,探讨由专业公司办展的路子,逐步走出一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力量参与的会展模式,加快发展具有广东特色的会展经济。
(七)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增强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一是增强宏观指导经贸工作的能力。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来考虑,努力用现代科技、经济、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研究经贸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快工业商贸发展的工作思路、对策和措施,提供省委、省政府作决策参考;善于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结合经贸工作实际,形成和完善工作思路,用以指导全省经贸工作。二是增强引导产业发展的能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尽快把工作重点转到引导和服务上来。努力掌握工业商贸产业发展状况,把握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善于发现和研究分析工业商贸产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重要问题,提出导向性意见建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三是增强经济运行调控的能力。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加强重大工作协调和经济运行监控,积极有效地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及时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适时提出对策建议并积极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加以解决。四是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抓紧完成经贸有关法规规章的修订,建立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审批制度,切实做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努力为加快全省工业商贸发展做好服务。
注重提高经贸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坚持不懈地用以指导经贸工作实践。二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各级经贸部门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抓好经贸部门公务员的培训,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以提高公务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重点,认真抓好初任、任职、知识更新、专门业务知识等培训工作。四是加强企业经营人才队伍建设,深化工商管理培训,做好全省工商企业培训的协调、指导和服务,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的资格证书制度。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干部,在党员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使广大党员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执政为民、当好排头兵的责任,增强为企业服务、带领全省工业商贸经济加快发展的能力。
坚持不懈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抓好反腐倡廉教育活动,大力践行“两个务必”,做到“五个力戒”,树立经贸部门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干净干事、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明年经贸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抓好落实,以抓落实促提高,以提高促发展。我们要振奋精神,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努力完成明年各项经贸工作任务,推动全省工业商贸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流通业先导作用将获进一步发挥 [2013-11-18 10:15:11]
- 零售业步入转型关键期 主要面临两问题 [2013-11-12 16:08:54]
- 避免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2013-3-12 10:34:23]
- 促消费还有哪些抓手? [2013-3-8 9:53:44]
- 中国将降低国内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2013-1-16 14:33:29]
- 优化流通法律环境促消费 [2012-11-29 10:37:5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