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结构调整正文
商贸流通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研究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13期 发布时间:2015-5-29 点击数: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产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效应体现在协作效应和集聚效应等,文章分析了商贸流通产业对三大产业的作用机理。通过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市场资源配置前提下商贸流通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发挥耦合效应的障碍,并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引言

  加快经济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我国长期以来“重增长、轻发展”,导致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面临了巨大问题。随着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的商贸流通业获得极大的发展,物流送货上门服务的便捷性激发消费潜力,从而扩大内需,促进零售业发展;同时克服了农业受地域的限制,使得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的自由流通;而且极大地发展了第三产业,除其本身属于第三产业带来的产业值增加,更表现在依据自身运输链条对其他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商贸流通产业对农业、工业以及服务业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克服了工业产品在实践上的迟滞性和空间上的分割性,从而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契机。本文通过对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及评价分析,找出商贸流通业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建议与参考,发挥商贸流通业在传导市场信号、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整合优化产业链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商贸流通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是“十二五”阶段的发展主线。经济转型升级意味着产业结构升级,而我国当前迅速发展的商贸流通业带来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契机,通过商贸流通领域的产业链和要素自由流通,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商贸流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

  (一)协作效应

  商贸流通产业具有极强的辐射效应,不仅表现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联合各种发展水平的城市协同发展、促进地区间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而且与产业结构升级也极具协作效应。其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

  第一,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第一产业的支持效应。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我国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限制,以及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策略,足见我国对现代农村农业的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为农业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不仅解决了农地生产资料、农民消费的购入问题,同时解决了农产品的外销问题,对第一产业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支持效应。

  第二,商贸流通业对第二产业的集聚效应。首先,商贸流通产业通过自己完善的网络化产业链有效运输工业产品,并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工业企业的收益,从而促进工业企业扩大规模;其次,商贸流通产业的迅速发展,提高工业产品的运输效率,使得工业企业选址不再受市场、原材料生产地、要素集中地的限制,绕开地租较高的地区建在交通比较便利的地区,便可将工厂需要的原材料、加工的产成品通过商贸流通业送至工厂或市场,在土地或租金成本上节约了大部分资本,将节约的资本用于企业建设,促进工业发展。最后,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会促使工业企业在公路、铁路、地铁等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选择厂址,从而引起工业产业的依路而建,从而促进工业的集聚,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第二产业的收益和效益及运行质量。

  第三,商贸流通业提升第三产业发展。首先,商贸流通企业公司选址一般会选在具有区位优势的地区或港口,凭借其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政策导向等优势可以集聚很多商贸流通企业,从而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的规模经济效应,通过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同时加大了物流产业的竞争强度,促进企业在优胜劣汰中生产、发展、创新,不断有新的企业走进竞争圈,同时又不断的淘汰出实力不强的企业,从而不断筛选商贸流通企业,进一步促进实力较为雄厚的商贸流通企业更有规模效应的优势,改善体系走向物流现代化。其次,商贸流通产业带动了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如保险行业、信息行业、法律咨询行业等,商贸流通产业集聚促进和吸引第三产业的企业流入商贸流通集聚区,从而增加第三产业企业的数量,数量增多导致竞争增强,竞争促进技术进步,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第三产业发展。

  第四,商贸流通业推动技术革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利于要素自由流通,随之要素流通的还包括先进技术和先进产业,作为极具区位优势的商贸流通产业集中地,必然也是率先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地区,或是扩散而来的人力资源、先进技术和各行业的先进产品等,由于这些资源和技术的刺激必然会激发相关产业的技术研发潜力,从而创新发展各类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于此,由于商贸流通企业聚集地的技术创新,促使各相关产业的参访或学习,必然导致人才流量增加,产业更加集聚,导致技术研发资本增加进行技术创新活动,再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周边地区发展必然导致高素质人才增加和向原中心地集聚,为技术研发提供人力资源,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即商贸流通的蝴蝶效应,以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

  综上所述,商贸流通领域的发展,支撑第一产业发展,促使第二产业产生集聚效应,挖掘第三产业发展潜质,促进科技进步,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转型。

  (二)制约效应

  商贸流通发展具有“马太效应”,积极效应在于其促进了三大产业的极大发展,促进各个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其消极作用表现:首先,社会资源是一定的,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壮大必然占据较多的人力资源、资本、具有区位优势的土地资源等,与其他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资源争夺的冲突;其次,由于马太效应导致贫富差距,即发展较好的地区具有较强的集聚能力,落后地区的生产要素流入发展较好的地区,落后地区的人才及资源流失,导致地区差异。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也逐年拉大,2000年基尼系数处于合理区间,而在2005年,10%的高收入居民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773元,是全国平均收入的2.7倍,是10%最低收入居民的收入的9.2倍,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2007年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而按照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2-0.3代表了收入比较平均,0.3-0.4属于合理差距,0.4-0.5则说明贫富差距过大,大于0.5则说明贫富差距悬殊;最后,在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上时,随着企业规模继续增加,具有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由于资本等生产要素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继续投入并不能持续带来厂商的利润的增加。

  因此,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挥在那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要充分发挥其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的发挥。

  商贸流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评价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转移的过程,涉及到三大产业内部的组成升级和三大产业间的结构优化升级。目前,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及推进第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实现我国三大产业信息化、现代化发展。由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对三大产业的协作效应作用机理入手:商贸流通产业解放了农业劳动力,并提高农业生产率;促进第二产业集聚产生规模经济;促进第三产业丰富行业类型。随着我国物流体系的完善和物流产业的不断发展,本文选择三大产业及三大产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来衡量我国产业转型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对商贸流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进行评价。

  通过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三大产业在2000年、2005-2013年的增加值及其分别对GDP的贡献率,据朱文涛(2012)对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统计,苏州的三大产业比例由2004年的2.2∶57.6∶40.2演变成2010年的1.8∶55.7∶42.5,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例变化不大,但是也略微处于下降趋势,第三产业的比例处于上升趋势。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处于降低的状态,第二产业有所下降但整体上处于较平缓的下降状态,并且第二产业内部逐渐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实现工业内部的战略更新;第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朝阳产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对其它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因此要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等第三产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

  如表1所示,我国第一产业在2000年的增加值为14944.72亿元,至2013年增加到56975.00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2.81倍,说明我国第一产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对GDP的贡献率也较为平稳,围绕4.6上下浮动;第二产业的增加值由2000年的45555.88亿元增加至249684.4亿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对第二产业的推动作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由2000年的38713.95亿元至2013年的262203.8亿元,增加了5.78倍,不仅有流通行业自身带来的产值增加,同时也得益于其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应。如图2、图3所示,从我国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变化趋势图看出,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处于三大产业中最低的状态;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处于其次位置,总体趋势是上升的;第二产业虽然变化不大,但有小幅下降趋势,足以呈现我国产业结构依然呈现第二、第三、第一的状态,依然未达到“三、二、一”的理想结构状态。

  三大产业的变动趋势以及对GDP的贡献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随着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其与三大产业的耦合效应发挥的程度。根据张洪潮的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笔者依据我国统计年鉴及软件计量,得出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协调度有2000年的0.19协调耦合状态到2013年的0.49中度耦合状态,说明了商贸流通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状态的优化。综合表1、图2、图3说明,我国的产业结构依然处于“二、三、一”的状态,说明我国面临的结构优化任务依然艰巨,同时也说明我国流通领域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契合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其耦合效应的发挥。

  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存在障碍及建议

  从上文可以看出,我国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升级方面还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应当看清商贸流通产业与结构方面具有的问题,从而针对问题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产业、并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耦合效应。

  (一)商贸流通业与产业结构升级耦合效应存在的障碍

  第一,政府管制过多,影响效率。虽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主导的经济体制,但我国政府依旧过多的干预我国经济发展,不是“守夜人”角色,依旧是经济的参与者,造成经济效率低。随着流通业的发展,带给工业产业的集聚效应理论上减少运输成本,增加运营效率,但由于国家的参与,对一些国控集团或工业企业的庇护,或是对关键地段的控制欲,导致流通业对第二产业的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塑造我国工业的扭曲结构;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却很少得到有效落实,导致区位优势地区的地租和资源的高成本,难以降低经济运营成本。虽然我国明确规定,转换政府角色,通过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发挥最大的资源配置作用,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但政府的干预有增无减,难以使得商贸流通产业有效发挥其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耦合效应,从而抑制产业结构升级。第二,商贸流通业还未形成最佳的规模经营。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处在工业化中后期,我国产业规模还未达到其制约效应的影响,还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经济空间,商贸流通产业“多企业·小规模”的现象依旧很严重,难以形成大规模的企业,不能利用其规模优势来实现流通成本的最低状态,并且缺乏健全的产业链体系,不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此外,我国商贸流通业缺乏创新,不能满足工业品流通需要,同时阻碍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相关建议

  第一,减少政府管控,实现市场的配置作用。调整我国经济政府干预型到市场主导型转变,减少政府对我国产业结构的管控,强化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强化商贸流通体系中的市场地位。主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市场的地位。应建立自上而下的政府监控和审批制度,实现好政府的监督职能,但不干预市场经济运行,借助物流体系的跨地区服务,实现市场在经济运行中不受地域和政府的限制,实现资源的自由流动,从而建立比较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二是依靠我国财政,补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工业企业中衡量其结构的指标有霍夫曼系数、信息化产业系数等,我国政府应当鼓励产业结构升级,促使信息化、现代化产业发展。可将商贸流通产业作为试点,加大对其产业发展投资和完善商贸流通体系,从而起到商贸流通的基石作用和效应的发挥,促进区域间分工,改变国内消费市场格局。三是通过有效竞争机制提高各行业的经济效率,促进展开新产品研发活动,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因此要实现市场的主导地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第二,作为工业企业的货物运输重要途径,应当建立完善的商贸流通体系。首先要建立商贸流通企业与工业企业的网络平台,这样双方能够及时了解资费、物流信息,提高工业发货效率;其次,商贸流通产业建立完善的运输链,通过商业信用与物流托运主体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保障流通的商贸物品的安全并加强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最后,借商贸流通体系,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三产业专业化发展。第三,利用流通制度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商贸流通产业受益于技术创新,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企业创新,以期达到交易费用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这样不仅提高了商贸流通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工业企业产品运输提供了便利和低成本,促进工业发展。

  结论

  商贸流通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因此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对商贸流通企业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耦合效应,分析了商贸流通产业对第一产业的反作用力、第二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规模和壮大发展的促进作用。根据我国对商贸流通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数据统计,探究了当前我国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率的变动情况,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已经脱离了“一、二、三”的最初发展阶段,实现了“二、三、一”的产业发展状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但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倒三角”的产业结构,我国仍然有很长的发展道路要走。同时也说明了我国商贸流通产业与三大产业之间的耦合效应受到阻碍,如政府的管控作用限制市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滞后性等方面,文章也提出了要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商贸流通产业的规模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耦合效应。但文章缺乏微观层面的分析,希望在日后对两者耦合效应方面的研究中更加深入的、微观层面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朱文涛.港口物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J].特区经济,2012(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31)

  3.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8)
 
  4.张翔.商贸流通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度化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4(21)

  5.张洪潮,赵丽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耦合效应的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3(5)

作者:李罗  编辑:黄丽璇006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零供关系剪不断的烦恼 谁给了沃尔玛对供应商的底气
    热门资讯
    跨境电商向纵深发展 中国会展业步入新常态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