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公里”之争引发新动向:部分公交车要求加价。同样在市区营运,穿行新城区的公交线要缴公路规费,在老城区营运的则免征。广州一些公交公司为此向有关部门请示,对52条穿行于新城区的公交线票价进行调整。此事已引起交通、物价部门关注,将对此进行调研(昨日《羊城晚报》)。
公交车票价调整是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牵动千家万户。尽管市物价局表示,今年上半年公交票价不会动,但又表示今年新的提价项目有可能集中在下半年出台。这几乎等于说,包括公交票价在内的提价之剑,已经悬在市民头上,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零公里”之争,不是今天才有,此次之所以集中体现,原因是省交通厅等部门去年年底发文规定,今年7月1日起短途公交化班车将缴交养路费和客运附加费;再加上近期油料价格上升,有关公交企业的经营成本上升了。因此,受征收规费影响的公交企业,提出加价要求,似乎也有一定的依据和理由。但这只是公交企业从其自身角度考虑问题的结果,而对市民来说,公交车票价提高,加大了市民的出行成本,市民的反对也自是一番道理。
“零公里”之争,其根源在于,现行的制度、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着“一市两制”的现象。可以看到,一方面广州城市扩大了,西进南拓,郊区变成新城区,但另一方面,相应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却未能进行全市的统一。如白云区划入市区十几年了,但其公交线路依然按郊县线路进行管理,要征收养路费。又如番禺区也划入广州几年了,但番禺的不少政策依旧自成一格,如公交车、出租车、120救护车、医疗保险、房产政策等。当然,城区扩大而遇到的现实问题,需要时间去解决,但更重要的,却是政策、制度和观念的严重滞后,使有关部门在遇到此类问题时,不能痛下决心,花力气去解决。其堂皇的借口或理由往往是什么“磨合”、“适应”之类。然而事实证明,时间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
由“零公里”之争引发的公交车加价问题,背后是利益之争。不就是涉及管养主体和资金问题吗?按照有关规定,公路管养资金来源是公路规费,主体是交通部门,而市政路的管养主体是市政部门。一些公路纳入了不断扩大的城区,但管养主体和资金依然没变,故这部分公交车仍需缴交公路规费。那么,为何不去改变呢?是不能呢,还是不为?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零售业迎来改革窗口 [2013-11-20 9:25:00]
- 基于专卖体制卷烟流通领域适度市场化改革 [2013-11-1 17:26:37]
- 中小流通企业发展获助力 [2013-7-31 11:26:50]
- 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 [2013-6-6 10:33:53]
- 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降低偏高通行费 [2013-6-6 10:31:54]
- 国办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部门分 [2013-6-6 10:24:5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