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决心改变作为“组装车间”和“加工基地”的处境,一方面努力提高吸引外资的质量,另一方面避免出现对外资的过度依赖局面。
中国科技大学讯飞信息有限公司总裁刘庆峰说:“中国企业以廉价的劳动力,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承受着巨大的污染。”
他说,“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外企业,只需签署一纸技术合同,就胜过‘千军万马’,抽走中国企业一大半的血汗钱。”
刘的警告并非耸人听闻,这样的情况在家电生产领域尤为明显:虽然中国的DVD产量占全球的70%以上,但由于没有掌握核心专利技术,一些企业被提取高额的专利费用之后,又不得不以降价作为主要竞争策略,目前这一行业已日渐萎缩。
作为潜在的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汽车产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些轿车制造企业几乎成了外国公司的组装车间,国产洋品牌轿车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缺乏自主开发能力,目前中国的汽车出口数量只占生产总量的1%左右,国际竞争力低下。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研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其销售收入的比例,多年来一直在0.7%以下徘徊,而主要发达国家已达2.5%到4%。缺少自主研发,中国的许多企业只能对外引进技术,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许多企业的通病。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2002年中国“引进”技术费用与消化吸收费用再创新费用之比是100:7,远远低于日本、韩国的100:1000的水平。
分析人士说,多年来,一些企业未能妥善处理好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关系……以致出现了无休无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落伍-再引进-更落伍”的恶性循环。
不可否认,对外开放政策确实使13亿人口的中国受益匪浅,吸引外资政策不仅缓解了就业压力和资金短缺难题,遍布各地的外资企业也成为这个文明古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在尝到甜头之后,中国的一些地方便把招商引资作为“法宝”,一些政府甚至将其列为对基层官员的考核指标。在浙江北部的一个地区,县政府甚至将各种外资来源定向分派给县里的各个部门,如民政局负责吸引韩资、公安局负责吸引台资、农业局负责吸引美资等等。为了吸引外资,一些地区频出“怪招”:投资500万元以上者可享受“超国民待遇”,拥有交通违规免于处罚等特权;以极低的土地出让价吸引外资,有时甚至是“零地价”……
由于大量投资过多地集中在加工制造环节,一些企业不仅盈利少,得不到主动权,而且这也使中国在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等基础行业的供给更为紧张。既然过度依赖外资带来了这么多的负面效应,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地方政府对外资青睐有加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管理学系的一位教授指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安于现状,专注于数字硬指标,自然就忽视了自主发展的软目标,即重视引进、轻视消化、吸收和创新。”
不久前,中国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出文件,希望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这类引进外资的窗口能“以外资带动内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若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中国对外开放的龙头上海,当地政府从今年起已不再规定引进外资的具体增长指标,而着重考核招商引资带来的能耗、土地资源消耗、技术含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今年年初,浙江出台“禁令”,规定今后在党政干部参与引进资金项目过程中,一律不得向党政干部发放任何形式的招商引资奖金等物质性奖励,以防止官员在引进资金中的盲目性。
不过,引进外资带给中国自主创新的并非全是负面影响。在台商最为密集的江苏昆山,那里的民营企业震雄集团为了给外来的高新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取得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不断提高发展水平、更新技术设备,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铜导体制造企业。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陆宗元说:“尽管提高研发能力、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的努力还存在融资、人才和法制环境等方面的困难,但利用外资‘借船出海’仍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零售业迎来改革窗口 [2013-11-20 9:25:00]
- 基于专卖体制卷烟流通领域适度市场化改革 [2013-11-1 17:26:37]
- 中小流通企业发展获助力 [2013-7-31 11:26:50]
- 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 [2013-6-6 10:33:53]
- 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降低偏高通行费 [2013-6-6 10:31:54]
- 国办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部门分 [2013-6-6 10:24:5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