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材下乡”被写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消息传开以来,家居建材行业俨然找到了一个巨大的“金矿”,无论是有关的还是关系不大的,但凡与“家”沾点边的企业,纷纷拥向前台,试图搭上“建材下乡”的概念车,觊觎在那份尚无定论的“下乡目录”上挤进自己的名字。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行业协会也加速浮出水面,通过举办各种研讨会为“建材下乡”建言献策,争夺影响“下乡目录”的主动权。唯有真正掌握“建材下乡”命脉的工信部,目前尚无任何正式音讯。从1月底“建材下乡”被正式提出到现在,吵嚷了将近3个月,具体细则实施方案仍然处于难产的尴尬境地。
研讨,没完没了的研讨
4月11日的北京西四环,五星级的京都信苑宾馆,不远千里从全国各地赶来的700多名建材商聚集在这里,削尖了脑袋试图探听到哪怕是稍微明确一点的信息,以便自己在凭空而降的“大金矿”面前不致于手足无措。
这个“大金矿”就是“建材下乡”。今年1月下发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第十六条正式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建材下乡”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拉动建材行业2000亿元的市场需求,多少人都红了眼。然而,“下乡目录”中,到底谁会成为幸运儿呢?
在京都信苑宾馆举行的是2010年中国建材商大会,共设有3个分论坛,讨论的主题是建材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如何备战和应对“建材下乡”带来的商机和挑战。“我在现场都没有发言,因为不想再说什么了,该说的已经说过了,根本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也没有实质性操作方案可以拿出来探讨。”华耐集团副总裁高雪峰在参加完分论坛之一——“‘建材下乡’·陶瓷厨卫、集成住宅产品论坛”后无奈地表示。此前,他已经参加过3场相似内容的业内研讨会,没有一次不是老调重弹。
这场由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主导的年度建材商大会可谓规模空前,涂料行业的嘉宝莉、华隆,陶瓷行业的诺贝尔陶瓷、箭牌卫浴等知名品牌企业老总纷纷光临,共同探讨“建材下乡”。然而,正如高雪峰所言,所有这些讨论都只是大家坐在一起说说企业的想法和愿景,形不成实际的东西。会后,大家见面时谈及“建材下乡”,仍然是一脸茫然。“‘下乡’细则不清晰,对于什么产品能下乡我们也难以明确。”这成了建材商们心中最大的困惑。
协会围绕“建材下乡”尽情表演
“建材下乡”政策出炉近3个月了,政府部门一直保持着缄默,而各种各样的协会,却在这个巨大的金矿面前,尽情地表演着:
1月15日,中国建材联合会向工信部提交了《扩大建材下乡政策及实施建议》;
1月29日,中国水泥协会召集中国中材集团、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中国联合水泥、北京金隅集团、北新建材等企业代表召开了“水泥产品‘建材下乡’若干实施问题征询意见座谈会”;
4月初,在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举办的推进木制建材工作座谈会上,协会相关负责人就做好木门(窗)、木质地板、人造板等木制建筑和装饰材料下乡的准备、协调和试点等工作进行了部署;
4月11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召开了中国建材大会时,已经就“建材下乡”走访了8个省市的14个自然村的6300多个农户,获得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一直以来,建材行业就如同森林一样产品多、品类多,相对百货、金融、房地产领域而言管理十分分散,这体现在没有一个协会能够主导整个建材领域,而同一个领域里相同职责的协会又很多。比如与建材相关的有中国建材流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研究会、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与木制品相关的有中国林业产业协会、中国林产工业协会、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与陶瓷相关的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等。在“建材下乡”还处于让人看不懂的状态之时,各种与建材相关的协会的积极表现,无非是想在未来的名单选择中增加更多的“建议权”罢了。
“你可不能小看这个‘建议权’!”一位与协会打交道颇深的建材商告诉记者,作为一项国家级的政策,有关政府部门要了解行业及企业的动态,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求助于行业相关协会,比如当年的中国名牌评选就要通过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搜集数据,会长不签字,中国名牌也就成了泡影。“‘建议权’背后就是生杀大权,这不仅关乎协会的声誉和影响力,而且潜藏着利益,岂能不争?”
建材企业纷纷搭乘概念车
据悉,中国建材工业规划院是工信部选定的“建材下乡”政策及实施建议的起草单位,其初稿已经提交工信部,在具体的下乡目录、补贴对象、补贴数额和补贴方式上都做出了详细规定。有知情人透露,目前提交工信部的“建材下乡”草案中,进入“下乡目录”的品类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石膏板、塑钢、门窗六大类,地板、橱柜、家具、照明等类别暂未列入“下乡”范围。
对于大多数建材企业来说,“建材下乡”还只是一个概念,能否轮到自己还根本没有一线希望,但即使不在“范围”的企业也并没有闲着。在建材商大会的“助建材下乡,促产业繁荣高峰论坛”上,北京集美家居、重庆马家岩大川建材市场、贵阳新发新大地建材市场等流通领域的企业代表混在其中异常显眼。有意思的是,这些市场的老总在发言时对于如何助力“建材下乡”只字未提,而是各自深情地讲述着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成长故事和营销经验。一位建材商评论道:“建材市场怎么下乡,这不纯粹是瞎凑热闹吗?”
“作为一项国家政策,能够参与就是对品牌的提升。”大自然地板副总裁佘建斌的看法代表了很多建材商的心态。大家并不知道“建材下乡”能带给自己什么,只是觉得大家都在参与,我不参与就落后了。就算搭个概念车也是好的,至于能不能通过“下乡”提升销量,这并不重要。毕竟,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建材企业早已瞄准了广阔的农村市场。总部在广东的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在4年前就提出“把产品卖到农村去”的口号,如今其营销网点在全国已经遍地开花,其中乡镇市场就有1000个,针对干旱缺水的地区,还专门研发出一种无需用水冲的洁具“旱厕”。广东新中源陶瓷市场总监邓耀邦表示,“我们的建材早已下乡了”。
或许正是“建材下乡”这个巨大金矿的诱惑太大,有关部门才不敢轻易出台方案。只是3个月过去了,这种无奈的等待究竟还要多久呢?
专家解读
建材三大特点阻碍“建材下乡”
“建材下乡”为什么迟迟不能落实到实施方案上?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孟国强认为,建材行业的三大特点,制约了政策的及时贯彻。
第一个特点是流通环节复杂。家电产品一般属于成品,老百姓买回家后接上电源就可直接用,而建材产品则属于半成品,买回去后需要二次加工。例如瓷砖,买回去后还需要专业人士铺装,并进行长期维护,这就需要企业在各地设置售后服务点,及时为每一个村民安装维护,这将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
第二个特点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和家电领域的主流品类仅有电视、冰箱不同,建材领域的主流品类就有橱柜、卫浴、陶瓷、地板、家具和涂料等六大类,次主流品类有楼梯、门窗、衣帽间、五金、灯饰等,安排哪些品类“下乡”难以权衡。
第三个特点是各品类的生产厂家众多。仅陶瓷一类在全国就有2000多个生产厂家,筛选起来颇为复杂。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零售业迎来改革窗口 [2013-11-20 9:25:00]
- 基于专卖体制卷烟流通领域适度市场化改革 [2013-11-1 17:26:37]
- 中小流通企业发展获助力 [2013-7-31 11:26:50]
- 国务院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流通领域 [2013-6-6 10:33:53]
- 培育大型流通企业 降低偏高通行费 [2013-6-6 10:31:54]
- 国办印发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等重点工作部门分 [2013-6-6 10:24:5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