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现外贸的持续发展是江苏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的内在要求,江苏外贸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于对外资过于依赖、低价策略难以为继、核心技术和自主出口品牌缺失等方面。从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鼓励内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培育外贸的竞争优势、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等方面考查,江苏需要积极培育外贸竞争优势,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外贸持续增长长效机制的形成。
关键词:江苏外贸;持续发展;深层原因
中图分类号:F752.0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Jiangsu′s Foreign Trade
YUAN Ding-xi1,NIE Yi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2.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9, China)
Abstract: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Jiangsu′s foreign trade change from big to strong. Jiangsu′s foreign trade is facing series of problems which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ch as over-reliance on foreign capital, unsustainable low prices strategy, lack of core technology and independent export brands. It is necessary to foster trade competitiveness, change trade growth model and promote long-term growth mechanism.
Key words:Jiangsu′s foreign trad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ep-seated reasons
一、引言
江苏是我国的外贸大省,对外贸易总体增长较快(见表1)。2009年江苏外贸进出口总额比2005年增长了48.7%,其中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江苏外贸连续负增长,且跌幅较深。从2009年11月开始,外贸进口和出口同比均止跌回升。2009年江苏省外贸进出口总值3 389.5亿美元,比2008年(下同)下降13.6%;其中,出口1 993.2亿美元,下降16.3%;进口1 396.3亿美元,下降9.5%;累计实现贸易顺差596.9亿美元,下降28.8%。2009年江苏省进出口总额占同期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4%,外贸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全国第2的位置。
外贸的高速发展充分发挥了江苏资源、劳动力优势,使江苏在参与国际经济循环中获得了广泛的比较利益,成为支撑江苏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主要经济体向好迹象愈发明显,江苏外贸发展也逐渐企稳回升。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江苏外贸面临着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制约江苏外贸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础仍较脆弱,外需低迷局面根本性改变尚需时日的背景下,对江苏外贸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对于巩固江苏外贸大省地位,促进江苏外贸持续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二、江苏外贸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江苏外贸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贸易结构、贸易主体也在不断优化,但在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外贸依存度过高,经济运行风险较大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是地区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的重要指标。江苏外贸依存度2005年首次超过了100%,达到了1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8.1个百分点,其中苏州的外贸依存度达到了286%。江苏外贸依存度2006年、2007年均超过100%,2008、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整体依然较高。过高的外贸依存度表明江苏经济增长对国际经济环境的依赖程度较深,同时也意味着江苏经济风险较大,一旦国际经济环境恶化,江苏经济首当其中受到冲击。江苏如果过度依靠外部市场的话,就会给经济发展带来较多不确定性。一旦与江苏对外贸易有联系国家的经济发生变化,就会直接影响到江苏的对外贸易量,进而影响江苏的经济发展。经过初步测算,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江苏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负12%。
(二)外贸区域发展不平衡
长期以来,包括苏州、无锡、南京、常州、镇江5市的苏南地区和包括南通、扬州、泰州3市的苏中地区,以及包括连云港、盐城、淮安、徐州、宿迁5市的苏北地区对外贸易发展极不均衡。以2009年为例,苏南5市进出口总额达3 003.46亿美元,苏中3市进出口总额275.13亿美元,而苏北5市进出口总额仅110.92亿美元,苏南是苏中的10.9倍,苏北的27倍(见表2)。另外,从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江苏外贸区域发展差异也较为明显。苏南地区出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明显优势,出口商品结构发展程度高;苏中地区出口产品以纺织服装制品为主,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苏北地区则初级产品出口相对较多。这种区域间的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江苏外贸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三)加工贸易缺乏可持续增长能力
从贸易方式来看,江苏加工贸易在进出口中占主导地位。以2009年为例,江苏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分别为1 933.91亿美元、707.45美元和1 226.4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出口总额的57.06%,50.67%和61.53%。加工贸易的持续快速发展,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江苏加工贸易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江苏加工贸易多为劳动密集型的原料、零部件的简单加工和装配,处于产业链附加值最低的环节,所获利润近年来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二是江苏加工贸易产业关联度低,对经济的前后向联系效应有限,对江苏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有限;三是近年来江苏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料、能源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等挑战。江苏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成为影响江苏外贸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四)外贸主体“外资化”程度过高
按照外贸主体来看,外资企业在江苏的对外贸易中一直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以2009年为例,江苏外资企业进出口总金额达到2582.58亿美元,占全省外贸的76.20%,而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金额及比重分别为283.69亿美元、63.28亿美元、457.78亿美元和8.37%、1.87%、13.51%(见表3)。外贸主体“外资化”程度过高给江苏经济和外贸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相对内资企业来说,政府对外资企业政策调整力度较弱,而外资企业更注重自身利益最大化,对是否有利于江苏经济健康发展并不太注重;二是外资企业比重过高,导致江苏内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挤和辖制,内资企业经营规模小、成本费用大、自身组织制度不规范,“分散化”、“小型化”突出,国际竞争力难以得到提高;三是这样的外贸主体结构,使江苏外贸面临着潜在危机,一旦外商投资收缩或国际产业结构出现波动,江苏外贸持续健康发展很可能会受到影响。
五)外贸进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较低
2009年,江苏对外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和韩国,分别为493亿美元、452亿美元、196亿美元、167亿美元、142亿美元和101亿美元,其中对欧美日出口占江苏出口的比重超过55%;2009年,江苏对外进口则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台湾、东盟、欧盟和美国,分别为281亿美元、226亿美元、201亿美元、182亿美元、163亿美元和91亿美元,其中对韩日台进口占江苏进口的比重达到50%。进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容易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其中出口集中在欧盟、美国和日本等传统市场会产生较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为争夺少数市场而相互压价进行恶性竞争;二是出口市场集中度高,造成短期内出口量和市场占有率上升过快,价格下降明显,出口产品很容易成为贸易摩擦和限制的对象;三是导致出口市场变得非常脆弱,一旦遇到这些国家经济形势或对华政策发生变化,将导致贸易额的巨大波动,而进口过于集中也会导致进口产品价格的上升。此外,江苏对美国进出口贸易严重不平衡,加大了与美国发生贸易摩擦的风险。
三、制约江苏外贸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
当前江苏外贸持续发展的面临着多种挑战,如国内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外贸易摩擦增加等等。但是,制约江苏外贸持续发展的深层原因在于江苏外贸发展过程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外贸发展对外资过于依赖
江苏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较早实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凭借着国家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开放战略的实施和自身特殊的经济、地缘、人才优势,以及地方政府强有力的推动,江苏成为外商直接投资重要目的地。2009年,江苏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40亿美元,居全国首位,占全国30%,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已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外商在江苏的投资多属于出口导向型投资,即以利用江苏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开发自然资源等为目的的外商直接投资,其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这类投资具有贸易创造效应,有利于江苏外贸进出口的增长。因此,江苏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外资和外贸高度融合、相互依赖、共生发展的“贸易投资一体化”格局,外资在江苏对外贸易体系中起着主导性的推动作用,外贸发展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种以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导,并注重外贸产品结构层次的贸易模式,对江苏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江苏经济发展对外资的过于依赖,不仅带来了江苏经济繁荣背后所获利润有限的窘境和巨大的环境代价,而且对江苏外贸持续发展带来威胁,表现在:一是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失衡,绝大多数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利用外资偏低,这种状况不利于江苏产业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优化升级。二是外资在江苏的投资迅速增长,不仅直接导致江苏“大进大出”加工贸易的高度繁荣、外贸依存度的居高不下和进出口市场的高度集中,而且间接导致江苏本土企业市场和资源的逐渐丧失,以及民间创业力量和企业家精神的逐渐缺失,从而使江苏开展一般贸易受到挤压。三是因区位优势、地理环境、观念、政策等的差异,江苏外商投资区域极不平衡,苏南正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热点地区,利用外资额占整个江苏的近九成,而广袤的苏北地区却吸引外资有限,直接带来江苏外贸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影响江苏南北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低价策略难以为继
江苏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一定的价格优势。外贸发展依赖于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符合国际分工惯例,也使江苏获得一定的收益。但是,江苏外贸发展对劳动力成本低的比较优势过于依赖,容易使江苏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不利于竞争优势的培育和对外贸易长远利益的获取。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产品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建立在原有低水平基础上的比较优势显然已不能为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加之国家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日益重视,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出现“民工荒”, 江苏出口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而出口商品价格受竞争压力上涨的可能性偏小,企业利润空间变小,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此外,以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极易招致反倾销调查,一旦被外国认定为倾销,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核心技术缺失
江苏外贸企业缺乏自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主研制开发能力不强,导致产业主导技术难以发展。很多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较为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在对外贸易中往往只能靠来料加工、进料加工的方式获得少量的加工费,赢利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和挤压。大量外贸企业关键技术主要依靠国外,但是外商出于加强全球竞争力的战略考虑,往往不愿向相同的产业“外溢”技术,使江苏企业无缘接触到技术的内核。外资控股和独资化倾向从侧面表明,对于先进的高技术、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外商绝不会轻易转让,相反是严密控制以防泄露和扩散。因此,从国外往往很难买到先进技术,即使能买到,由于消化吸收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和自我创新能力不强,江苏相当一部分外贸企业只能停留在引进技术之后的单纯使用或者简单模仿,而不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提高。在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行业,外商在核心技术上占绝对优势,很多江苏企业饱受外国公司提取高额专利费之苦,生产形势日见衰落。
(四)自主出口品牌缺失
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体现,自主出口品牌缺失是制约江苏外贸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国际商品竞争逐渐从传统的价格竞争转向以品牌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实施名牌战略,提高商品质量和档次,不但可以占领市场,为出口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实现创汇与效益的双增长,而且可以增加企业无形资产,有利于出口企业资本积累和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出口竞争能力。虽然近年来很多江苏外贸企业逐渐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政府也加大了品牌建设的力度,但是由于江苏外贸企业较国外企业自主从事国际贸易的时间短,加之品牌建设的高投入性、高风险性和长期性,很多企业习惯并满足于为世界名牌贴牌加工,导致江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名牌并不多见。
四、促进江苏外贸持续发展的建议
实现外贸的持续发展是江苏实现从“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这一任务的内在要求。江苏外贸持续发展需要在强化和提高自身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技术优势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江苏外贸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不断转变江苏外贸增长方式,实现由传统的粗放型、外延型增长向集约型、内涵型增长转变,促进外贸持续增长长效机制的形成。具体来说,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
从现实来看,江苏外贸对外资高度依赖的局面很难短时间内彻底改变,但是政府应该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纠正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竞相攀比优惠政策和层层下达分解指标的做法,改进与完善现行招商引资考核体系,由过去盲目“招商引资”向“选商择资”转变。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对投资产业进行引导,进一步吸引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向江苏转移,实行“优胜劣汰”机制,淘汰不符合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向的企业与落后生产能力。加大农业领域的引资力度,鼓励外资投向农业新技术、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产品出口等领域,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推动效益农业发展。抓住现代服务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张的机遇,拓宽第三产业利用外资的领域,积极吸引外商投资金融服务业、保险业。二是对投资项目进行引导。鼓励外商在江苏从事产业链长、示范效应和扩张效应强的龙头项目投资,带动江苏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鼓励外商投资从加工贸易项目向一般贸易项目转变。三是对投资地区进行引导。加强苏中、苏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发挥苏中、苏北地区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外商加大对苏中苏北的投资力度,鼓励外商投资从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建立起全方位、低成本、高效率的区域之间的外商投资发展合作机制。
(二)鼓励内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
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在内的内资企业是江苏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力量,为了降低江苏外贸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保证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就要大力发展江苏内资企业,促进江苏对外贸易主体结构的协调。政府应着力培育和发展本土的制造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千方百计为自主创业提供良好机遇。对从事对外贸易的内资企业,加大在资金、土地和税费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内资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适度增加内资企业战略性进口,把进口和出口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现优势互补,形成良性互动。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通过对主要出口产品的监测和预警,有效减少和化解贸易摩擦,使更多的内资企业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建立完善贸易摩擦快速反应机制,强化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的联动工作机制,帮助企业有效应对贸易摩擦。
(三)培育江苏外贸的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是一种实际表现出的竞争能力,是生产力各构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国际竞争中拥有比较优势不一定就意味着具有竞争优势。从动态角度来看,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贸易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针对江苏外贸发展表现出来问题,当务之急是在发挥好既有比较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江苏外贸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提升江苏外贸的国际竞争力。
1.加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坚持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相结合,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互动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增加企业科技投入,强化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加快发展技术贸易,促进技术合理、有偿转移;加大财政对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提供各类企业平等竞争的条件,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和实现产业化的政策环境。
2.培育自主出口品牌。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是指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改变目前“以量创利”的粗放型出口模式。培育自主出口品牌既可以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的同类产品形成差异,缓解日趋严重的国际贸易摩擦,又可以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自主出口品牌培育重点是外向依存度高的轻纺、家电、五金工具等行业。政府应当强力推进名牌战略,增强商标意识和名牌意识;出口企业应积极从贴牌加工(OEM)到委托设计生产(ODM)到自有品牌营销(OBM)的方向转变,尽快把一批名优产品和品牌推向国际市场,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以名牌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3.提高外贸企业市场开拓能力。外贸企业需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运作,提高商品生产和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利润保护机制,克服商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存在的制度障碍、信息障碍和成本障碍等,赢得持续竞争优势。在继续重点、均衡开拓主要贸易发达国家(或地区)市场的同时,有步骤、有选择地积极开拓最具前景的新兴市场,并不失时机地开拓一切有机会的市场,使出口市场在全球形成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以增强应变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四)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核心技术,延长加工贸易的省内价值链条;提升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江苏加工贸易中的比例,优化加工贸易主体;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苏中、苏北转移,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分布;利用税收政策,淘汰不符合产业优化升级发展方向的企业与落后生产能力;简化跨关区结转的手续,便利通关;大力发展电子化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效率,建立和完善加工贸易的现代监管制度。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内外贸一体化”成效显著 [2014-3-3 10:42:06]
- 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2014-3-3 10:34:51]
- 中国遭遇贸易限制形势严峻 [2014-3-3 10:16:09]
- 国际贸易进入全球价值链主导时代 [2013-7-1 15:32:27]
- 外贸增长势头下挑战和压力犹存 [2013-5-9 12:06:45]
- 我国外贸依存度或将进一步降低 [2013-3-21 9:57:4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