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内外贸一体化正文
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来源:2014年3月3日 国际商报 发布时间:2014-3-3 点击数: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牢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回首过去,深感成就来之不易;展望未来,更觉前路并不平坦。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唯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部贸易发展史,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兴衰史。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开展对外贸易的国家之一,直到明代和清代前期仍保持着经济贸易规模世界第一的位置。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外贸易也由此丧失主权,成为半殖民地对外贸易。新中国的成立,摧毁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对外经济贸易主导权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对外贸易开始艰难起步。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对外贸易迸发出蓬勃生命力,实现了新的历史跨越。

    两千年沧海桑田。我国对外贸易始于先秦,盛于宋元,衰于晚清,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的快速发展,又重新回到世界第一的位置,创造了世界贸易发展史上的奇迹。横向比较,我国对外贸易从1000亿美元迈上1万亿美元台阶,只用了16年时间,而美国用了20年,德国用了25年,日本、英国分别用了30年;从1万亿美元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我国仅用了3年,美国、德国分别用了8年。30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几乎每4年翻一番,是2013年贸易总额唯一超过4万亿美元的国家,也是100多年来首次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对外贸易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力量。1978~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4.16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6.4%。近年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17%~20%,直接和间接带动了国内1.8亿人就业,创造了18%的全国税收。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调剂余缺、出口创汇,到新时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对外贸易凝聚着一个东方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缩影,构成了中国故事中最富时代气息的篇章。

    我国对外贸易根植于经济全球化,真正让13亿人的中国梦和70亿人的世界梦息息相关。我国已经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从南太岛国到非洲大陆,从欧亚大陆东端到大西洋两岸,全世界都在享受着质优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我国每年大量进口也带动了贸易伙伴的就业和发展。2008~2013年,我国累计进口商品和服务约10万亿美元。不断发展的对外贸易,让中国发展惠及世界。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已经真正变成现实。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和成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开放是对外贸易发展的基础和保障。30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反复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领导全国人民牢牢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从战略上谋划全局,先后实施市场多元化、以质取胜、科技兴贸、大经贸、“走出去”和自由贸易区战略,不断为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注入动力和活力。

    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外贸发展道路。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我国的外贸发展没有成功的先例可循。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基本国情出发,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充分利用人口多、要素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从设立经济特区到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沿海到内地,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打破了发展中国家依靠贸易保护谋求发展的传统模式,在开放和竞争中求进步、谋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外贸发展道路,也为丰富世界各国外贸发展实践作出了重要贡献。

     牢固践行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时代理念。互利共赢是我国处理与世界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主张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是致力于推动完善国际贸易体制,高举贸易自由化旗帜,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主渠道作用,旗帜鲜明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坚持通过磋商对话处理国际贸易摩擦,坚持通过完善经贸规则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得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拥护和支持,树立了负责任的新时期大国形象。

    实践充分证明,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走上一条适合我国国情、顺应世界潮流的发展道路,开创了发展中大国发挥后发优势、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发展壮大的成功范例。我国对外贸易的丰富实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凝聚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向国际社会传播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正能量,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正视当前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在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更多的是冷静和忧思。当前,世情、国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各国求发展求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围绕国际市场的争夺更趋激烈。国内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和结构调整期,科学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要求更加迫切。在这种背景下,全面审视我国对外贸易,还有很多方面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创新发展的基础亟待加强。创新是支撑对外贸易发展的活力源泉。当代国际市场竞争,根本上是创新能力之争。长期以来,我国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赖数量和价格优势,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附加价值低。2013年我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分别达到57.3%和29.9%,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其中,机电产品61.2%是外资企业生产的,51.1%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73%是外资企业生产的,65.3%是加工贸易方式出口的。我国出口自主品牌建设滞后,目前拥有自有品牌的外贸企业约占外贸企业总数的20%,自有品牌出口额约占出口总额的11%。在不少国家和地区,我国有商品无品牌、有企业无形象的情况普遍存在。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今后我国还长期处于国际分工体系的底端,既不利于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

    服务贸易发展比较滞后。我国虽已成为货物贸易大国,但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2013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5396.4亿美元,仅为美国的一半左右;我国是货物贸易顺差大国,但也是服务贸易第一逆差大国,2013年服务贸易逆差额达到1184.6亿美元。与之对照,美国是货物贸易第一逆差大国,但也是服务贸易第一顺差大国,2013年服务贸易顺差达到2316亿美元。我国服务出口结构也不够优化,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出口占了近50%的比重,金融、保险、咨询、计算机与信息等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服务出口占比还比较低。当代国际产业结构演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高增值环节逐渐向服务部门集中,贸易增值主要靠前端的研发设计和后端的营销服务,组装制造环节利润比例越来越小。我国出口企业大多集中于加工制造环节,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延伸尚未形成整体性突破。服务出口发展滞后,表明服务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与世界贸易强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贸易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多年来,国家不断改革完善出口退税、出口信贷和通关便利化等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总体上有了显著改善,但单向鼓励出口的政策手段比较多,有促有限、有出有进的双向调控机制还未完全建立,仍然存在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的倾向。市场中介组织作用发挥不够,一些行业还存在一哄而上、竞相杀价、无序竞争等问题。贸易便利化水平还有提升空间,政出多门、审批环节多、企业税费负担重、贸易成本高等现象依然存在。当前,国际经贸规则博弈加剧,发达国家在环境、劳工、知识产权、竞争中立等议题上设定新标杆,试图抢占国际规则竞争制高点,我国外贸管理体制面临转型挑战。如何构建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体系,是对外贸易发展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外贸发展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看,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美国经济虽然保持复苏势头,但企业利润主要来自资本市场,量化宽松后遗症没有完全消除。欧元区大规模失业、债台高筑、银行危机等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日本政府债务规模急剧膨胀,长远来看可能影响增长的可持续性。在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影响下,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急剧贬值,“金砖国家”风光不再,开始沦为“脆弱五国”。总体来看,国际市场需求很难再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持续高增长阶段。国内方面,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经济发展的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基础上,尽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是发展对外贸易亟须破解的重大课题。

    开拓进取,建设贸易强国

     登顶之路,殊为不易。要将世界第一的位置保持下去,更加艰难。我们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培育新优势为重点,以提高综合效益为目标,以互利共赢为宗旨,加快调整进出口战略,实现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

    坚持开放引领,继续发展对外贸易不动摇。贸易强国是质和量的统一,有量还要质,有大还要强。要立足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紧缺的现实,始终坚持开放发展思维,按照布局平衡、以质取胜、多元互补、多点支撑的原则,在保持外贸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切实将发展目标转移到质量和效益上来,注重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外部支撑,构建内外需双轮驱动的大国经济发展模式。

    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要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科技和时尚内涵,稳住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促进贸易与科技、产业融合,鼓励外贸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贸易业态创新,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创新加工贸易模式,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和增值能力,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主品牌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智力、技术密集型服务出口,形成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和国际惯例、体现新时期外贸发展要求的外贸促进政策,创新外贸管理手段,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的贸易促进体系。加快进口促进政策体系建设,清理进口环节的不合理限制,促进进口与出口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自由贸易园(港)区建设、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涉外经贸法律法规修订,深化财税、投资、金融、外汇、流通等领域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激发外贸主体活力。健全反垄断、贸易救济和产业安全审查等工作机制,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坚持互利共赢,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制定。大国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担当。今后,我们必须更多走向国际治理前台,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影响力,增强我国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和履行大国责任的能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贸易金融体系改革等全球性议题上,主动提出新主张、新倡议和新行动方案。继续把多边贸易体制作为促进全球贸易投资开放的主渠道,旗帜鲜明地坚持贸易自由化,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向更加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坚持开放、包容、透明原则,参与区域贸易合作,发展布局全球的自贸网络。完善全球价值链,加强贸易政策协调,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贸易能力建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外贸战线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贸易强国目标一定能实现,对外贸易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写下属于自己的壮丽篇章。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六大运动品牌存货高达31亿 行 广州家具展迁址上海 上演跨城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