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研究院流通战略部副主任张育林在2010联商网大会上所作的《2010中国流通业宏观政策导向》主题演讲中指出,我国内外贸和国内外市场一体化的问题已研究、推进了许多年,但目前的现实是,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形式上,都还没有实现一体化。
内外贸依然各自为政
张育林指出,如何真正实现内外贸和国内外市场一体化,是我国这些年整体流通服务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多年前,国家主管商业的部门是商业部,后改为内贸局,最后又合并到经贸委。但是,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内外贸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实现一体化。我们的市场还是国内外两个市场,在行政管理上,内贸是内贸,外贸是外贸。企业的经营也是如此,外贸企业做外贸,内贸企业做内贸。
这次金融危机以后,商务部推动内外贸互动衔接的展会,就是想寻找一些途径,能够在当前比较困难的形势下,把内外贸市场联系在一起。但是,来参加展会的大部分还是内贸企业。我们所说的商贸流通行业,都是传统内贸企业。
问题出在经营模式不同
记者就此采访了与会的相关专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内外贸一体化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关键是内外贸企业的经营模式完全不同,很难做到一体化。例如,在某外贸交易会上,许多商品在内贸市场上难以见到,如果能够引入百货商厦、大型超市,既丰富了内贸市场的商品,又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新颖商品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可是,如果内贸企业想引进这些外贸新品,则要采取赊销方式,即售后结账,而且还有两三个月的账期,而这种方式是外贸企业不愿接受的。外贸企业宁愿在交易会上按照传统的外贸订单销售方式,也不愿意与内贸企业打交道,因为选择传统外贸订单方式,虽然产品售价很低,但可以很快拿到货款。
另外,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内贸市场的百货商店,采取的是所谓的联营经营方式,实际上就是出租自己的场地,引厂进店,将租金演变为保底、扣率的经营方式。百货商店基本上丧失了买断采购的能力,外贸企业即使有好的产品,百货商店也不会主动采购。
海航商业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王志国在发言中也表示,目前我国百货业实际上是百货商店为品牌供应商提供物业服务,在这种模式下,百货商店销售的货品都是由品牌商提供的,因此,各地之间的百货店差异很少。
应将流通业纳入国家战略
据张育林介绍,我国正将流通服务业纳入国家战略进行研究和策划。张育林指出,从研究的角度讲,流通服务业很重要。目前,流通服务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时机,近几年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措施已经给了流通服务业一席之地。流通服务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将流通服务业纳入国家战略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策划。发展农业、科技已成为国家战略,而流通服务业也应该列入国家战略。因为流通服务业是基础性的产业和先导性的产业。但是,要让国家决策部门能够进一步对流通服务业制定实质性的行政规划,还需要加强对流通服务业的规范研究。现在,就要把流通服务业纳入“十二五”规划之中。
另外,具体要打造好流通服务业的新站点和新平台,包括义乌,还有其他区域性的商贸城,例如上海的国际贸易经济区、北京国际商贸城等等,要做到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也要提高商贸业应有的地位。
观点
购物中心须扮演零售商角色
知名职业经理人厉玲在大会演讲中指出,很多购物中心之所以经营不佳,就是因为营运跟不上。购物中心的投资人还是保持房地产商的心态,没有把自己当作零售商,只重视招商不重视营运。
厉玲说,一般在购物中心建设前期,投资很大,招商很好,世界名牌也都进来了,可是没有很好的营运。想靠招商和收租金获得成功,在中国大陆是行不通的。很多购物中心的做法就是招商,然后收租,但如果收不到租金就不知道怎么办。
购物中心想要成功,必须加强营运。营运上接招商,下接物业,两翼是IT财务和推广。营运部应该有品牌建议权,提出哪些品牌应该调整、怎么调整。物业建设费用可以算出来,但维护费用是算不出来的。很多购物中心投资人在营运方面不愿意花钱。
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是购物中心投资人的房地产商心态在作祟,没有把自己看作零售商。觉得做零售商就降低了身份,角色一直调整不过来。要明白,做购物中心,就是做零售商;作为零售商,就要重视人流、物流和财流;房地产商不需要人流,但零售商必须“抓住”顾客。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战略与经营行为实证分析 [2013-10-24 11:15:16]
- 商务部:外资品牌应给中国合理价格定位 [2011-3-23 9:06:46]
- 零售业游戏规则微妙调整 控制外资在华并购 [2011-3-4 11:58:30]
- 商务部拟二次组建零售“国家队” [2011-2-21 10:32:18]
- 终结外资“超国民待遇” 中国逐步调整引资方 [2010-11-30 15:16:15]
- 内外贸各自为政 零售商须扮好流通角色 [2010-4-15 11:14:0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