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会议
端午将至,儿童撒欢。除了吃粽子,屏幕上各地的特色美食,也深深撩人神经、触人味蕾。寻一场舌尖游,悠悠观赏风情、细细品味吃食,再或者,来一场DIY,甚是有趣。《舌尖上的中国》,又一次掀起各地的美食热,“舌尖团”、“舌尖之旅”纷纷成为旅游热词。舌尖游,真的如此美好吗?怎样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团?
本期嘉宾
资深旅游策划专家 劳毅波
广东省旅游局发展规划中心副总规划师 周志红
游客 朱雨璠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左馨
市场需求催生美食团
主持人:舌尖旅游产品一般是如何构成的?美食团是如何兴起的?怎么样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美食团?美食团往往价格翻番,值得游客去吗?
劳毅波:美食团一般就是团队游里附加有一到两顿餐饮服务。目前来看,美食团的构成大致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借助现代传媒影视作品(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的热度,快速挖掘出的地方小吃产品,游客去到当地便能吃到那个地区的特色美食。第二类是小吃团,这在成都等小吃名城很流行,价位也不贵,一般48元或88元每顿每人。像广东之前有一段时间也很热衷于这类,比如美食团选择的点心套餐,里面有数小碟不同口味的小吃拼接起来,又能够保证每人一份,很受欢迎。第三类是随团去到当地的美食一条街,采取放鸽子或半放鸽子的形式,游客自主或半自主选择吃食;或者旅行团提供一定额度的消费券,游客自主利用消费券即可。现在,广东美食地接这一块做得还不算有品牌。最后一类就很高大上了,多是为土豪准备的私房菜,邀名厨专制;有些餐饮老板、同行厨师,会抱着学习或暗访的心态,参与到其中。
美食团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开始萌芽发展,因为当时很多游客对团餐不满意,旅行社相关人员就去到周边国家品美食、习经验,主要是学习他国旅行社对美食的包装手法和技巧。只是到现在,还没有成规模的美食旅游产品。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常规旅行团餐标偏低,行家反馈出来的通常是25元/餐/人,一般的四星、五星级为50元/餐/人。但往往,按此标准执行下去,很多餐厅为了鼓吹人气要么是贴本经营,要么是食料不真。
食物价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像舌尖上的食物可能受食材来源有限、食客数量剧增等影响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此时价格相对会提升一些;还有像小吃街这种,由于不是冲着某一种美食而去,游客往往会尝试很多品种,这样算下来,花销也不会少。
周志红:餐饮是旅游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像以往团餐都不太好,有一种流行说法是参加旅游团“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现在,很多地区把当地的特色美食作为非常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游客一来可以品尝到称心如意的美食,二来可以参观美食原材料生产地,三还可以亲自观摩和参与美食的制作。这种特色性的美食旅游服务,既提升了游客参与体验感,又促进了景区美食文化的宣传。
美食旅游线路比普通线路贵,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大致将美食团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去到地方品尝特色小吃,比常规团贵不了多少。再一类是专业的旅游线路,它们相应会贵出很多;一方面,行程安排上颇费心思,另一方面,美食本身属高端罕见品类,它们还会包装为“跟着美食大师去旅行”,以体现专业性,这种线路产品在当前还是比较稀缺的。
朱雨璠:一部《舌尖上的中国》,带动了很多地方的旅游热。舌尖游应该就是去到节目拍摄地,品尝节目里的美食。现在还有一些舌尖产品在网上有卖,足不出户,也能吃到舌尖上的美味,但感受肯定不如亲临当地品尝美妙。
食物安全风险难控制
主持人:在做美食团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美食团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哪些?如果出现意外,相关旅行团会负责吗?要怎样负责?
劳毅波:美食团的风险比较难掌控。好吃的东西不一定健康,用广东话说就是利口不利心。以往去旅游大多是去定点餐厅,餐厅卫生环境、食品安全都有保障。但是现在很多人追求美食至上、味觉第一,他们往往会选择去到小馆小店里,过足嘴巴瘾。只是这些小店有没有食品安全保障,就一无所知了。一般的品牌旅行团还是会很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有些采取较保险的方法——吃完即散团,散团后游客还想吃什么,就是自己的事了,与旅行团无关,当然如果出了什么意外,也不该旅行团负责。
周志红:在吃的环节上,总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食品质量安全、环境卫生问题不单在美食团里存在,在传统的旅行团中也存在。原材料不卫生,烹饪方法有偏差,导致食物中毒,这既危害游客身体,又有损旅行团名声。所以,现在旅行团会特别注重饮食这个环节,所设计线路里包含的美食都是有相应保障的,它们会选择当地普遍饮食的、有知名度的食物,这些食物不论食材还是烹饪方法,也都十分盛行。
朱雨璠:前一段时间有食材鱼腥草有毒的质疑,后来看到有专家解释这个鱼腥草可以药用,具体怎么应用到食物里就见仁见智了。观众应该对美食节目有包容之心嘛。
美食节目与美食团有落差
主持人:您认为旅行社要如何更好将电视、美食、节目与旅游结合起来?如何将《舌尖上的中国》(以下简称《舌尖》)这类国民美食节目的价值挖掘到最大?旅行社在哪些方面还要作出努力?
劳毅波:现在很多旅行社在操纵美食团时,太过注重于追求视觉效果。你要知道,像《舌尖》这种电视节目放映1分钟需花149分钟的拍摄素材,它所创造出的镜头视觉美感,自然远远高于身临其境时对食物真实的观感。那么,游客在观看电视节目后再去到当地,很容易因为视觉偏差形成心里落差,情绪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因此,旅行团在做这类旅游产品时,首先不要刻意放大美食的视觉效果;此外一定要能够委婉地提醒游客可能会出现落差,让游客清晰地认识原因,好有心理准备。这类工作现在多为导游所做,这也就要求他们懂得随机应变。总之,旅行社在包装上,要将注意力从视觉转移到味觉上,借助视觉敲开味觉——不只是舌尖的味觉,还有历史的味觉、文化的味觉、生活的味觉,创造出个性化、深刻化的东西。还有一点,每一个吃货都是美食家,他们的眼光、阅历不亚于资深导演的水平,所以对于地方美食,他们会挑剔、对比。但更多地,他们要懂得欣赏、包容和学习。
周志红:每一个旅游产品的线路推出都会根据相应的指引而编排,也都会经过预热、成熟的过程。由《舌尖上的中国》等美食节目而推出的旅游产品比较被动,因为节目每周一期,而线路推出又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所以有些美食线路就显得很仓促、不完善了。一般情况下,旅行社已经有计划推出的旅游线路,刚好碰上某一美食节目或其他涉及美食的影视节目热播,旅行社就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融入到线路宣传中去。美食节目对较成熟的旅游线路,能起到丰富和创新的作用。
朱雨璠:美食节目我们也只是随着热度看看,饱饱眼福而已。如果真要去旅游,也不会以吃东西为目的,当然能吃到正宗的地方美食是再好不过了。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美食团市场前景广阔? [2014-5-28 9:24:53]
- 服装批发业:徘徊在十字路口 [2014-5-22 11:11:36]
- 石家庄专业市场创新发展之路主题沙龙成功举 [2014-5-22 10:48:59]
- 专业市场如何应对电商攻城略地? [2014-5-13 10:04:52]
- 首届中国专业市场发展年会完满结束 [2014-5-13 9:08:12]
- 洞察中国:2014市场五大趋势 [2014-5-6 10:40:4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