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阶段,随着消费需求加速向个性化、多样化、多层次转变,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2016年国家通过加快内贸流通创新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促进了消费快速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创新高,达到64.6%,继续保持了我国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地位。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完善政策措施,改善消费环境,释放国内需求潜力,促进消费稳定增长。这要求进一步发挥内贸流通促消费作用,培育消费增长新动能。
互联网时代流通促消费作用更加突出
内贸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消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直接实现即期消费,而且能够开发潜在消费,引领未来消费。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进入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率稳步回升、消费贡献明显增强的经济发展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内贸流通借助“互联网+”创新驱动力,对引领新消费、促进供需衔接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
按照传统流通理论,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的过程,流通的主要功能是中介交易功能。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应用,内贸流通的对象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电子商务的出现重塑了传统流通方式,加快了流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在“互联网+”和跨界融合背景下,按需定制、线上线下融合、分享经济等新型模式不断涌现,对流通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内贸流通正在从传统的中间商向平台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转变,从产品的交易者向生产的组织者转变,从市场的接受者向消费的引导者转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流通企业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海量数据积累和分析,能够引导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市场细分、流程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从“以产定销”的模式向“订单化生产”“定制化生产”模式转变。这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新产品供给,实现生产与消费更加有效的对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爱基,净值,资讯)和供给结构改善。另一方面,流通业通过与互联网、服务业跨界融合,形成网络零售、线上线下融合、分享经济、体验式智慧商圈、智慧社区、农村电子商务、商旅文融合集聚区等新业态新模式,不仅能够推动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创新,增强消费体验,促进服务新供给和服务消费增长,而且能够释放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消费潜力,培育消费新动能。
培育消费增长新动能仍需突破供给瓶颈
从国际消费发展规律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消费仍将保持平稳快速增长态势。但在居民消费能力持续增强、消费信心不断提升的同时,消费增长和升级仍亟待突破供给瓶颈。
一是商品与服务有效供给不足。随着居民消费向个性化、体验化、时尚化、品质化加速升级,其对商品与服务供给质量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需不匹配的矛盾日渐突出。如在农产品和食品领域,有机、无公害绿色产品供给不足,质量安全问题频发。在工业消费品领域,低端低质量产品多,中高端消费品品质不高、品牌商品少致使国内消费外流。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联合发布的《向中国游客致敬——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者大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境游消费总额达1098亿美元,人均消费达900美元,购物消费从以购买奢侈品为主转变成以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在服务业领域,家政、养老等行业高质量、多样化、便利化的服务供给不足,且存在服务不规范、信誉缺乏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
二是消费基础设施存在短板。近年来,通过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城乡配送网络建设,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但城市社区商业和农村流通设施短板问题依然突出,目前很多城市社区商业和便民服务网点偏少,业态配置不合理,无法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实体商业设施、供给总量不足,水平滞后,农村电商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消费成本高、质量差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
三是市场秩序和消费环境仍待优化。当前,市场规制体系建设滞后,假冒伪劣、诚信缺失、地区封锁等问题并存,消费环境不理想成为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主要障碍。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流通”和跨界融合为引领的新一轮流通革命的发展,原有行业监管体制已无法适应内贸流通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新型市场治理和监管体系亟待建立。
进一步改善内贸流通供给促进消费升级
培育消费新能动,要充分发挥流通促消费的作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流通创新发展,扩大流通有效供给,营造便利、规范的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
(一)优化供给结构,促进供需有效对接。一是针对农产品库存积压、产销不对接、质量不安全、流通成本高的问题,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完善农产品流通渠道,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产品安全消费。二是针对中高端消费群体注重健康、环保、品牌、质量等特点,发挥流通引导生产的作用,支持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共用信息系统,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推动个性化、定制化、柔性化生产,促进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引导制造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培育品牌,吸引消费回流。三是补齐消费设施短板。支持城市社区商业和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建设集标准化菜市场、便利店、家政、餐饮、养老等多功能服务业态于一体的社区生活综合服务中心、“15分钟便民生活服务圈”。支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便民商业网点、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村居民便利消费、安全消费。四是推动餐饮、家政等居民生活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创新文化、体育、养老、健康等服务市场化供给机制和方式,提升生活服务品质,着力扩大服务消费。
(二)推动融合创新,优化消费供给方式。在“互联网+”和服务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流通业与制造业、服务业、互联网跨界融合趋势更加明显。顺应这一趋势,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实体零售企业发展线上业务、网络零售企业向线下体验店拓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推动流通业与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实体流通企业建设集购物、餐饮、旅游、创意、休闲、娱乐等服务于一体的体验式商业综合体、智慧商圈,实现多行业多业态跨界融合,培育新的消费供给方式,激活市场消费潜力。
(三)深化流通改革,改善市场消费环境。顺应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模式变化的新趋势,要以改革创新破除制约培育消费新动能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善消费供给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新一轮流通改革要以创新制度供给为取向,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经验的同时,着力改革市场监管体制,严厉打击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行为,加大打击各类不规范服务的力度,不断增强大众对国产消费品和服务的品质信任度和品牌认可度。加强流通跨界融合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创新,完善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推动建立以信用为核心多方共治的流通治理体系,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扩大流通有效供给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2017-3-24 17:37:27]
- 南昌天虹微喔便利店18家门店集体关门 搞什么 [2017-3-24 16:36:11]
- 华南商界名家百人系列讲座(八):宋则教授 [2017-3-17 15:37:50]
- 百名学者前瞻今年中国经济形势 [2017-3-10 19:50:05]
- 共建商贸物流标准化“朋友圈” [2017-3-9 10:58:07]
- 新理念,新思路 我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处于“ [2017-3-6 14:21:39]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