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百货在国外是时尚先锋,在国内是解决百姓生活需求的经营卖场。看似国内百货已经欣欣向荣地发展了数十年,实质上与国际接轨的经营模式还未真正开始。因此,可以相信百货业还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去发掘。基于此,通过对国内、国际百货零售业盈利模式的对比,探讨未来中国百货业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百货,零售业,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0080-02
百货公司是零售业的高级发展阶段,但是近年来百货公司受到购物中心与网络购物的双重夹击,百货公司已经看似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各地大力兴建的都是购物中心、商业街、奥特莱斯等为主的商业地产项目,同时在2012年结束的“双十一”购物节中,淘宝一举超过百亿的单日营业额足以傲视国内的任何连锁百货集团。很多从业人员中都有这样的疑问,中国百货业还有前途吗?抛开国内增值税等政策问题,本文将着重从零售模式对比来管窥中国百货的前景。
在与零售商相关的商业模式中主要有以下三个维度:“电”、“商”、“场”。这三个维度的不同组合构成了目前国内零售商的主要模式:
“电”:指采用线上网络渠道为主进行销售的模式,不涉及零售品牌的采购,只提供线上渠道收取渠道费用。最典型案例就是淘宝,由于运营者轻资产运营,只是提供平台,这种渠道受到网民数量的限制,但是扩张的边际成本小。因此淘宝在承担的风险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创造了巨大的销售数字。
“商”:指涉及零售品牌的采购、设计、推广等为主的销售模式,主要指终端品牌拥有者,如优衣库、耐克等品牌。这些品牌是消费的目的,也是最为成熟的零售模式。
“场”:指采用线下的实体店渠道为主的进行销售的模式,不涉及零售品牌的采购,只提供实体店渠道收取渠道费用。如国内常见的联营式百货。虽然实体店要受到开店成本的制约,实体店的渠道扩张边际成本越来越大,但这种模式是国内消费者最为熟知的模式。
“电”+“商”:这里指以线上渠道销售为主,但同时涉及采购或者自营品牌的零售商。最典型的是以凡客为代表的零售商,这类商家投资打造自有品牌同时采用自己的线上渠道进行销售。由于既要建立品牌又要建立线上渠道,因此运营压力非常大。电商的衍生模式是以京东商场、当当网、天猫等为代表的商家,这类电商采用部分自营的模式,采购知名商品在线上销售。这也是目前最为流行的电商模式。
“商”+“电”:指目前知名品牌纷纷开辟网店的模式,如优衣库网店,由于这些品牌已经有很成熟的销售渠道,因此网络渠道主要是一个补充,线上销售额很难占到总销售额1/10。
“场”+“电”:指目前的联营为主的百货商家开始涉足线上销售模式,如中友百货等纷纷开辟了线上商店,作为实体商店的补充。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将线上与线下结合,也是联营百货的扩张渠道的新方式。
“场”+“商”:指涉及商品采购及自有品牌的,采用自营模式经营的线下实体店。如连卡佛百货等百货,这类商场不再只是提供渠道,而是投入巨额资金,承担销售风险并赚取更高利润的模式。
回到对百货业的分析,在对比国内外百货的发展模式后发现,国内主流的百货公司以联营为基本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中以供应商销售为主,百货公司主要提供渠道而收取提成,即只提供“场”。一般来讲,国内百货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15%-25%。为了收取更多的费用,国内的连锁百货公司就采取了扩张为主的盈利策略,通过规模换取利润。单店的盈利主要用来滚动开发新店,而在单店上的投入相对较少。
作为联营模式的升级,部分更加强势的百货公司采用的是部分专营模式,专营指百货公司借助品牌优势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签署排他协议,加强经营差异性。这种模式较多出现在二三线城市的龙头百货中,这些百货利用地区优势,对品牌商或者当地代理商施压,形成部分品牌的垄断优势。这种垄断优势主要提升竞争优势但并不能实质地提升毛利率,一般来讲与联营模式的毛利率水平接近或者略微提升。
相比于国内百货,外资百货更多采用买手式经营及自有品牌式经营,即“场”加“商”的模式,买手式百货由百货公司的买手以较低价钱买断货品,自行承担存货及销售风险,但也同时享受较高的利润。而自有品牌式经营主要指百货公司通过定制或者贴牌的方式强化自有品牌,弱化供应商从而享受更高的经营利润。外资百货中欧美百货更加倾向于这两种模式,从美国的梅西百货、杰西彭尼、西尔斯、柯尔百货的毛利率水平来看,在25%~40%左右浮动,平均约35%左右。从欧洲的巴黎春天、玛莎百货、Beale PLC等百货公司来看,毛利率在38%~55%左右浮动,平均达到45%左右。由于这两种模式都对承担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需要百货公司的买手或者自有品牌对时尚潮流非常敏感,百货公司的买手与品牌设计师,原材料供应商、时尚媒体互动非常多,而且强有力的影响着时尚界的发展。由于这种方式占用资金非常大,因此外资百货并不一味追求规模效应,而是主要在货品与经营环境及时尚影响力上不断投资。
由于国内百货公司基本采用联营,这种商业模式使得国内百货千店一面,除了定位年龄层相对有所区别,品牌包括货品都有很大的雷同性。除了化妆品等少数业态外实行采购外,百货公司对货品基本不承担经营风险,因此毛利率水平很难得到大的突破。在国内商业地产租金、人员成本、能源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下,百货单店的净利润主流只能维持在5%左右,与国外百货10%以上的净利润率相差一倍以上。
目前百货公司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继续扩张“场”,即开出更多的新店,扩张“电”,即增加网络销售渠道,扩张“商”,即增加自营比例的尝试。但是在现金流有限的情况下,资金究竟应该倾斜到占用资金大,高风险高回报的买手或自营式经营,还是应该将这部分资金应用到在广阔纵深的国内市场去布点卡位以规模换取利润?百货在国外是时尚先锋,在国内是解决百姓生活需求的经营卖场。这些矛盾与纠结还是一直困扰百货公司发展的难题。看似国内百货已经欣欣向荣地发展了数十年,实质上与国际接轨的经营模式还未真正开始,同时试图在互联网中分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的努力刚起步,因此可以相信百货业还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发掘、去研究。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中国百货业O2O落后的核心症结 [2014-3-27 16:55:50]
- 万达广场恐成万达百货转型死结 [2014-3-25 10:53:03]
- 百货公司OTO转型之惑:暂时看不到成功的可能 [2014-3-24 9:57:05]
- 天虹商场进军便利店业态 胜算几何? [2014-3-21 15:39:03]
- 万达百货破局路迷茫前行 [2014-3-21 14:29:22]
- 基于因子分析的百货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2014-3-20 15:09:2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