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本土百货还在为迎战消费“寒冬”而绞尽脑汁之时,外资百货又来了。不过这一次,他们更看好当红的网购,意图先从电商入手进军中国市场。
出手,因为消费者热衷
就在这个6月,美国最大连锁百货品牌梅西百货在中国的正价商品网店将正式亮相。
这一举动其实早有征兆。在去年,梅西百货就曾向中国奢侈品在线折扣商佳品网注资1500万美元,由佳品网在其旗下的欧美网开设“梅西专区”,向中国消费者出售系列自有品牌商品。可以说,这家有着130多年历史的国际零售商对中国庞大零售市场试水的第一步,就是踩在互联网的“门槛”上。
而数月之后,佳品网再次宣称将战略转型为梅西百货在中国的正价商品网店,成为梅西百货商品在中国的销售渠道。改版后的网店将在6月上线,梅西百货在全球尤其是欧美的品牌、货品、买手、营销资源都会在网店开放。
无独有偶,世界第九大零售商、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costco(好市多)亦有消息称,其有意通过电商这种形式进军中国市场,目前正在寻找业内人士进行合作。
此外,去年美国高端连锁百货尼曼玛戈集团上线中文电商网站“尼曼中国”,意大利时尚品牌零售巨头YOOX上线中文网站,英国著名奢侈品网站Net-aporter收购熟客网……近两年来,借道电商向中国市场探路的国际零售巨头们越来越多。
为什么是电商渠道?梅西百货董事长特里·兰格伦日前在北京出席活动时表示,“我们很早就发现了网络时代的零售新准则,很多消费者在购买之前都会在手机上查哪里买的最便宜,他们去商场更多的是体验,看看鞋子和衣服是什么材质,号码穿多大,什么颜色适合自己。尤其是年轻人,通常是在店里试完,然后在网上购买。我们做了很多调查,推出了梅西线上百货、手机和平板移动终端等,让这部分人成为我们最忠实的顾客。”
特里·兰格伦颇为自豪地说,过去三年美国经济恢复缓慢,大部分零售业都出现萎缩现象,而梅西百货却做到在美国45个州拥有800家百货以及多个奢侈品连锁店,市值从230亿提升到280亿,稳居美国连锁百货业之首,这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电商策略。
而梅西百货也早就意识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2011年,梅西百货就在官方网站开通了国际运输服务,中国消费者可以直接在官网下单直邮到国内。在特里·兰格伦看来,中国市场将是梅西百货未来发展的主要阵地,“梅西百货并不缺钱,我们可以在美国开800家分店,也可以在中国开几百家,这并不难。但我们更关注消费习惯的变化,比如他们热衷于网购,我们就会在电商上出手。”
“我知道在淘宝上有很多美国代购店,他们从我的百货店里买东西,然后再卖到中国。而现在我们就要把自己的产品直接卖到中国,虽然这些淘宝代购店有不上税的优势,但我们有很多自有品牌是在中国制造的,到时将把工厂的货直接在中国销售,这样通过渠道的调整,价格上一定会更有竞争力。”
现实,并非看起来那么美好
在外资百货实体与网店的双重夹击之下,本土百货业是否会因此多受一重打击?
一种积极的观点认为,此时外资百货的进入将给本土百货业带来新气象、新思路,对于本土百货走出同质化困局或许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外资百货进入中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从以往的案例来看,外资百货对本土百货业的冲击并不会很明显。”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认为,国外的现代零售业竞争非常激烈,能生存下来的都是好汉。每个外资百货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其进入中国对于中国百货业的健康发展是好事。比如说外资百货可以利用其与国外品牌的合作优势,带着国外的品牌一起进入中国,这就使得其在经营品牌品类方面可以更丰富,从而避免了本土百货业的同质化问题。
某百货商场策划人员老戴亦认为,现在的百货业市场竞争已经是全方位的了,并不差这一两家外资百货。外资百货进入国内市场,分薄市场份额是无可避免的,但压力亦是动力,本土百货要通过自身努力去增加市场销售。而百货要做电商,要走的路很漫长,要理顺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物流、售后客服等,做得好才能成为后来者的标杆,做得不好就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据记者了解,外资百货通过电商进入中国已非先例。早在2011年,以年轻时尚为经营概念的日本丸井百货就曾经针对中国市场做过购物网站,但由于空运货物的成本太高,网上销售效果甚微。而在国内,尽管近年来政府支持传统零售企业结合线上和线下资源开展网上营销,但传统百货业的电商业务一直没有太大进展,基本属于赔本赚吆喝。
ASOBIO品牌电商运营经理梅延林认为,国外模式要想在中国立足,尚需磨合期。因为目前美国互联网市场的核心客单价是150~250美元。但在中国,大部分消费者最能接受的客单价在200~600元之间。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将是外资百货进入国内电商的风险之一。
与此同时,消费体验的缺乏仍是在电商购物的制肘。或许在选购廉价商品时,消费者可以不需要太多的体验,甚至可以忽略,但是对于昂贵商品,消费者仍会对体验性有更大要求。从近两年的电商发展趋势看,如今的电商商品也不再局限于廉价商品,而针对网店缺乏体验性的问题,不少电商都在用科技技术来建立一个体验的“支撑点”,比如开设网上试穿。但可惜的是,这方面的技术配合还不够完善,消费者想要体验,更多还是要到实体店去。
他表示,线上与线下结合模式尽管是未来国内百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现阶段外资百货在没有实体店的情况下拓展电子商务,在商品供应、物流配送、市场定位等方面都将是一个巨大考验,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就能成功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中国百货业O2O落后的核心症结 [2014-3-27 16:55:50]
- 万达广场恐成万达百货转型死结 [2014-3-25 10:53:03]
- 百货公司OTO转型之惑:暂时看不到成功的可能 [2014-3-24 9:57:05]
- 天虹商场进军便利店业态 胜算几何? [2014-3-21 15:39:03]
- 万达百货破局路迷茫前行 [2014-3-21 14:29:22]
- 基于因子分析的百货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2014-3-20 15:09:2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