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雷同是传统百货最大的问题。而买手制的百货,能引进更多独特个性化的品牌,同时大大提高百货的盈利水平。”
一年一度的“双11”即将到来,传统百货何去何从?
其实,电商对传统百货零售业的冲击仅仅只是个开始。淘宝(包括天猫)去年曾宣布2016年将冲击3万亿元营业额。这预示着未来几年淘宝的销售额每年将以超过30%的比例大幅增长。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今年前三季度三成百货上市公司净利出现下滑。
按照百货扣点20%比例来算,这1万亿元营业额如果是开实体店,可创造2000亿元租金。如按5%的保守收益率推算商铺价值,是4万亿元。也就是说,淘宝一年营业额将意味着4万亿元的商铺价值归零。到2016年,上述数字就是12万亿元。
再从客单价来说,淘宝去年“双11”销售额达191亿元,成交10580万笔,而单笔成交额仅180元。电子商务的实际成交相比实体百货更加平民化与普及化。
除了价格优势,消费的便捷性也是消费者重点关注的一环。每年逢年过节,公共空间的拥挤程度是制约实体零售店的一大掣肘。坐车难,打车难,停车难,现场选择试穿麻烦,好不容易看上了又缺货、没有比价效应等诸多因素都制约着节假日实体零售进一步做强。这时候足不出户的电子商务就往往成了宅男宅女们的首选。
另外有个有趣的数据,10580万笔成交中,无线支付近900万笔,占总交易笔数的8.5%,未来的手机移动支付将更加便利化与普及化。上班,下班等车的间隙,甚至登山、旅行的途中就可以买一件心仪的衣服,这些是传统零售无法比拟的。
百货向购物中心化转型是今年不少企业采取应对挑战的战略。正如百货业内人士也意识到的问题,百货增加餐饮娱乐等体验性目的性业态,将消费者停留下来体验生活而不是单纯的购物,这是抗衡网购的有力杀手锏。
发展精品百货即买手制百货也是出路之一。在撤离上海六年之后,曾因 “买手制”在香港风靡的连卡佛百货将重启内地扩张版图,与此同时,知名品牌I.T和CPU、泰国零售业巨头尚泰旗下精品百货ZEN等买手制零售商也纷纷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加快了开店脚步。
传统百货业都是联营制和末位淘汰制并行,它直接导致很多百货都呈现出千店一面的状态,品牌雷同是最大的问题。而买手制的百货,发展自有品牌,主打知名品牌的买断经营,能引进更多独特个性化的品牌,同时大大提高百货的盈利水平,在零售业相对发达的美国和日本,百货店主要的经营模式是买手制,这使商场的税前利润大多超过35%,最低也在25%左右。国内百货业美其名曰“二房东”,实际上经常被房东约束,还要受大品牌的欺负,缺乏对品牌的掌控力,没有定价权。
国内百货也可以借鉴日韩经验,进行高度集中化。韩国百货店协会常勤副会长李英宰说,1997年,韩国有109个店铺,到了2009年,减少了26个,只剩下83个。韩国经历1998年的IMF危机后,百货行业被三家大百货垄断,乐天、新世界和现代呈现了三足鼎立的态势。
亚洲百货业最发达的日本,四大百货店伊势丹、三越、高岛屋和西武牢牢占据百货业的主导地位,目前日本百货业集中度为57%。
百货巨头们通过强大的资金及运营能力,不断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形成更强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未来也许就能形成南、北、中、东各有一强的局面。
(作者系商业地产顾问,原戴德梁行、睿意德商业部助理董事)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中国百货业O2O落后的核心症结 [2014-3-27 16:55:50]
- 万达广场恐成万达百货转型死结 [2014-3-25 10:53:03]
- 百货公司OTO转型之惑:暂时看不到成功的可能 [2014-3-24 9:57:05]
- 天虹商场进军便利店业态 胜算几何? [2014-3-21 15:39:03]
- 万达百货破局路迷茫前行 [2014-3-21 14:29:22]
- 基于因子分析的百货店服务质量评价研究 [2014-3-20 15:09:2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