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罗森是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外资便利店企业之一,但其这么多年的发展却可以用匍匐前进来形容。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7-Eleven在中国共有 1732家门店,全家有1008家。显然,罗森截至7月底的380家门店要逊色得多。这也意味着罗森要发展中国市场,奋起直追势在必行。
深耕上海的日本第二大便利店巨头罗森,自2010年进军重庆后,就将扩张零售版图当成了头等发展要务。三年来,将战线拉大后的罗森,挥师北上进大连,率军南下到杭州。截至今年7月底,该公司在中国的门店数已增加至380家。8月初,随着罗森正式踏入其梦寐以求的北京战场,该公司已开足马力,准备在中国这一第二大市场上,奋起直追。
挺进帝都
8月8日,对于日本第二大便利店巨头罗森而言,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该公司完成了多年夙愿挺进帝都,在西城区月坛北街开了罗森北京1号店。
这只是个开始。
8月16日,离罗森北京2号店——东城区恒基中心店正式对外营业还有5天时间,罗森(北京)有限公司上下严阵以待。该公司来自日本的精兵强将以及本地员工正在全力以赴地准备着,他们的身影时不时地在位于地下1层的门店与三层的办公室间来回穿梭。坐镇指挥的是原7-Eleven北京公司总经理,现任罗森北京公司总经理的牛岛章,只见他穿着白底蓝条纹衬衫黑色西裤,在门店内仔细查看着。此时,该店一线员工则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开业的事情。
据了解,将于8月21日开业的罗森北京恒基店,面积比其月坛北街店要大,接近180平方米。中国商报记者来到这里时,六成货架上已经摆满巧克力、瓜子、薯片等快消品以及日用品。此时,崭新的烤箱、冰柜、咖啡机等加工鲜食类商品的机器,则处于等待工作中。
与恒基店周边店铺空空荡荡不同的是,位于北京三十五中学初中部楼下罗森月坛北街店的不远处,就有一家好邻居便利店。不过,罗森店内的鲜食类商品却是好邻居所无法比拟的。在罗森店内,除了有饭团、三明治、寿司、肉串等鲜食类商品外,还有自制奶茶、冰淇淋、咖啡。对此,一位慕名而来的消费者赞道:“虽然这家店跟7-Eleven的商品基本一样,但多了卖咖啡、奶茶、冰淇淋的窗口,还有四个座位,很不错。”
不过,被罗森公司认为是便利店招牌特色商品的饭团在北京却并不受好评。6位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的消费者中有4位失望地说:“饭团的价格和7-Eleven差不多,但几乎没有馅料,只有薄薄一层,还不如吃米饭。”
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森中国”)公开资料显示,1939年,罗森以牛奶店的形式成立于美国俄亥俄州。1975年进入日本后,以便利店的身份闻名于世。1996年,该公司作为首家外资连锁便利店入驻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深耕多年,偏安一隅的罗森中国,在2010年进军重庆时,启动了积极扩张计划。截至7月底,该公司在上海、 重庆、大连和杭州分别有298家、61家、12家和9家门店。
此次进军北京市场,在罗森中国看来意义重大。而通过在北京、重庆、大连设置分公司,将有效辐射华北、西部和东北地区,并有助于实现该公司中国业务的全面开展。
看好中国
虽然对于北京市场罗森此前已经垂涎欲滴了七八年,但都由于忌惮市场环境过于复杂,只得作罢,为何这次该公司会痛下决心呢?
这与罗森大本营日本便利店的发展息息相关。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去年11月日本便利店现有店铺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降2.5%,已经连续6个月出现同比下滑。而日本3大便利店企业7-Eleven、罗森、全家此前发布的2012财年财报则进一步显示了日本便利店的严峻形势。因为2012财年3家企业中,只有7-Eleven的现有店铺销售额实现了微增长。
与此同时,随着日本便利店数量突破以往被视为饱和水平的5万家,该国便利店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开店成本不断加大的同时,便利店净增加量的增速已呈现为放缓的态势。在此情况下,罗森公司更是成为2013年惟一一家在日本减少开店数的便利店企业。
“另外,随着日本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重,日本便利店的客群已经从以独身男性为主,转变为以老年人为主。再加上经济环境的影响,包括罗森在内的日本便利店企业的盈利性受到了很大影响。因此,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陈立平分析称。
国内厮杀般的竞争,让日本便利店巨头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中国。罗森公司去年年初就表示,将积极开拓以中国为主的海外市场。计划利用10年时间,将中国市场的便利店数量增加至1万家。
不过,尽管罗森是进入中国市场最早的外资便利店企业之一,但其这么多年的发展却可以用匍匐前进来形容。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7-Eleven在中国共有 1732家门店,全家有1008家。显然,罗森截至7月底的380家门店要逊色得多。这也意味着罗森要发展中国市场,奋起直追势在必行。
业内人士认为,在中国经济中心上海,罗森早已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将目光转向政治中心北京就成了不二之选。因为与上海市场相比,只有2000多家便利店的北京,竞争激烈程度低,并且基本上是内资品牌在打拼,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便利店委员会总干事王洪涛看来,零售业态中,大卖场、百货近年来都不景气,只有便利店的发展势头不错。而目前北京市商务委已经将推动便民服务当成了一项重要工作,此时罗森布局北京市场在所难免。
此外,北京市场还具有战略意义,可以直通东北、西北地区。因此尽管面对北京的顾客整体性差、政治性突出、竞争对手7-Eleven的长期独霸以及城市规划建设上的先天不足等难题,持有谨慎态度的罗森依然决定冒险一试,陈立平进一步表示。
加大自有
至今,商标里仍含有牛奶瓶元素的罗森,明白便利店提供大众化的商品今后将难以为继,加大提供有特色的鲜食类商品比例才是发展关键。为此,提高自有商品占比就成了罗森这次进军北京市场的最大亮点。
“北京门店内有饭团、便当、三明治、寿司等鲜食类商品,还能现场制作咖啡、奶茶、冰淇淋,这是公司进军北京市场特意强化的。在自有商品方面,北京门店要比上海多,已经达到了五成左右。”罗森北京公司相关负责人如是介绍。
对此,陈立平分析称,随着水电、人工、租金等各项成本的上涨,对毛利率要求很高的便利店,却很难将价格全部转移到饮料、巧克力、方便面等常规性商品上。因为售价太高后,消费者极有可能选择放弃购买,转而成为大卖场或者电商的粉丝。这意味,只有加大自有商品开发,提高自有品牌占比,才能扩大门店的毛利率。在这方面,日本便利店就高度依赖于自有品牌,一些门店的自有商品甚至高达九成。
也正因如此,罗森2012财年在现有店铺销售额没有实现增长的情况下,由于毛利率高的自主策划商品、自有品牌增长十分强劲,该公司营业利润同比增长7%,为662亿元,并预计2013财年将创历史新高至700亿日元。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为了吸引女性和老年阶层消费者,罗森公司今后将加大重现专卖店味道的布丁、副食等自主商品的开发力度。该公司社长新浪刚史说:“便利店像变形虫那样一直在扩大功能,并以此实现增长。今后将进一步抢占超市和专卖店等业态的客户。”
王洪涛进一步表示,开发自有商品,是便利店实现差异化的关键手段。然而,这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事,要求企业必须有独到的发展眼光。目前,内资便利店企业没办法和日资相提并论的根源,就在于自有品牌做得差这根软肋,他们的自有品牌占比还没有达到可以拿出来单说的水平。
然而,目前即便是罗森在中国也不是所有门店的自有品牌占比都这么高。罗森中国一位工作人员就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罗森重庆、大连自有品牌的占比都不高,正在逐步加大完善中。”
对此,陈立平分析称,目前便利店开发的自有品牌,主要以鲜食类商品为主,这就涉及到统一配送、统一加工的问题。最起码商品体系、物流体系要跟得上一日三次的基本配送要求。而目前,罗森在中国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配送中心、统一的加工中心,都是与第三方合作,这将是其今后发展的最大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为进入北京市场罗森已经计划了多年,但在人才方面该公司准备的却并不足。罗森月坛北街一位工作人员就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尽管去年8月该公司就已经开始招人,但年底前其准备开的10家门店,包括店长在内的大部分员工,都是从7-Eleven挖过来的。
当记者在罗森月坛北街店内停留时,这里就上演了一件十分有趣的画面,一位顾客点了熬点后,收银员却对里间的服务员大声地说:“帮我把好炖(该产品在7-Eleven里的名称)拿过来。”然后又开始自我纠正。
“这与罗森北京公司总经理牛岛章从7-Eleven跳槽过来有着密切联系。零售业的人才本来就很欠缺,而便利店的异地扩张又需要依托本地员工去发展。当牛岛章进入罗森后,就能轻而易举地挖到7-Eleven里的店长、员工,毕竟这些人都是在其手下成长起来的。”陈立平认为。
(中国商报 陈 芳)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天虹进军便利店 胜算几何? [2014-3-26 11:46:44]
- 社区便利店商品结构分析 [2014-3-20 15:03:23]
- 一家三线城市便利店的生存实录 [2014-3-20 14:59:42]
- 京东与便利店合作的背后逻辑 [2014-3-19 10:09:38]
- 便利店逆势上升 成电商及实体零售O2O战略配 [2014-3-17 10:16:42]
- 中国便利店销售增速17% [2014-2-11 10:06:49]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