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企业要想实现长远发展,从企业的品牌建设到店铺人员的执行力,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纵观发达国家的发展经历,推动便利店业态发展成熟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多店铺扩张实现规模效应的最大化;二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单位面积销售额的最大化;三是根据不同商圈店铺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中国的便利店企业,较之发达国家,在这三个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连锁化程度低
我国便利店企业的连锁化程度还很低,难以实现跨区域、多店铺扩张。目前中国的便利店企业仍以在特定地区发展为主,还未出现全国范围内展开的大规模连锁企业,这一方面是由我国流通行业发展的地区特点造成的;另一方面,零售行业普遍存在的加盟意愿低下以及服务理念陈旧等因素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多店铺的迅速扩张。在中国,连锁企业总部所能承诺给加盟商的收益率普遍不高,零售行业存在的工资低、劳动强度大等不利因素降低了店主加盟零售业的意愿。同时,部分加盟店服务素质不达标不利于管理,造成管理成本增加,也使很多企业更加侧重于发展直营店连锁。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企业只有开展大规模连锁,最大程度增加门店数,才能更好地发挥采购配送、广告宣传等规模优势,降低服务总成本,包括总部管理资源、信息资源的共享、培训技术和协作网络的共享,节省平均固定成本,在较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如美国的西尔斯、ServiceMerchandise均采用小商店连锁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收益。
主力商品得不到凸显
我国的很多便利店,都存在平均单店面积偏小,单位面积的商品品类较多,主力商品得不到凸显,容易被消费者忽略等问题,从而对门店的销售额造成了不利影响。《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分析,中国便利店的平均营业面积在80平方米上下,而日本则为110平方米,美国的便利店面积更是高达260平方米。相对较小的营业面积,使中国便利店的单位面积一直处于高位,在狭小的面积内要摆放2000~3000种商品,给人的感觉很拥挤。单位面积内商品品类多而杂,无法体现主力商品的优势。但是减少单品数会相应地牺牲部分因收取通道费而带来的利润,很多企业面临两难的局面。
业内人士称,如何在有限的营业空间中实现最大化的销售是成功的关键。便利店销售的死敌是顾客想要购买的商品缺货,卖不出去的商品却占据很大的货架面积。必须通过对顾客需求的精准分析,增加畅销商品,加速新商品的导入,给顾客带来更满意的商品体验,从而提高来店频率,增加销售额。同时,撤除滞销商品,可以帮助减少不良库存,从而减少降价商品的比例,品类的减少伴随着人工成本的降低,也有助于整体利润的提升。
差异化程度不够
便利店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须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竞争,根据不同商圈店铺的特点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而目前我国的便利店虽然都已实现统一进货、统一的标准化管理,门店在货品的选择和陈列方面也有一定的主导权,但是各家店铺对于所在商圈消费者特征的掌握还不是很到位,难以形成差异化经营。
业内人士表示,明确每家店铺的目标客户群,根据客户的年龄层次、来店时间、购买商品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出适合的商品,在特定的时间段进行商品的宣传和组合促销,对推动整体的销售额增长有很大促进,而这些,都是我国大部分便利店所欠缺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天虹进军便利店 胜算几何? [2014-3-26 11:46:44]
- 社区便利店商品结构分析 [2014-3-20 15:03:23]
- 一家三线城市便利店的生存实录 [2014-3-20 14:59:42]
- 京东与便利店合作的背后逻辑 [2014-3-19 10:09:38]
- 便利店逆势上升 成电商及实体零售O2O战略配 [2014-3-17 10:16:42]
- 中国便利店销售增速17% [2014-2-11 10:06:49]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