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的眼光正在从白领转移到社区人群。7-11便利店从6月起开始在北京的社区店面内试水时令蔬菜。除了要应对罗森、全家等便利店巨头正在北京布局带来的压力外,7-11自身的转型也隐约可见,从以满足写字楼群体需求为主向兼顾社区家庭消费过渡。
试水生鲜
“时令蔬菜上市啦!为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近日,本是超市聚客品类的蔬菜水果等生鲜商品,低调现身北京7-11便利店的货架上。这些蔬菜水果均用塑料盒装并以保鲜膜精心包裹着。水果货源地为北京大洋路市场,蔬菜的包装上贴有绿还园蔬菜基地的标志。
这种蔬菜水果并非在所有门店都有。7-11小黄庄店的店员表示,该店是否会售卖蔬菜水果还不确定,目前还未接到任何通知。“每个店卖的东西不太一样,这跟店面的地理位置有关系。”
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目前北京有六七家7-11便利店有蔬菜品类,这些店面都位于社区,且偏向是高档社区。如目前已经开始试营蔬菜品类的紫芳园店就位于北京知名的高端社区方庄。
在7-11之前,另一日资便利店巨头罗森还曾宣布在重庆进军生鲜品类以推进本土化进程,并表示将于9月成立的罗森超市经营水果、蔬菜等产品。
谋求“更便捷”
便利店最早出现在美国的高速公路旁边,以开车族为目标消费群体。1973年进入日本后,逐渐演变成以独身男性为目标客群。
“那时,日本有大量的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即食性的盒饭和快餐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在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看来,目前的日本社会老龄化严重,据统计,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在这种情况下,7-11在日本一半以上的顾客是空巢老人,除了加工食品,提供生鲜蔬菜也成了顺势而为。
同样,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陈立平认为,现在的“80后”、“90后”成为消费主力,他们下班后不会再去逛超市买菜,方便快捷是首选,价格并不是首要因素。
北京商报记者留意到,在7-11紫芳园店,两个苹果的售价为8元,一盒250克的樱桃标价为15元,虽然售价高,但依然有不少白领愿意埋单。一般来说,上班族下班后,社区菜市场已经临近打烊。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上班族买菜难的问题。
由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在便利店便利程度综合指数上,北京在26个样本城市里排在倒数第二位,饱和度、增长率及政策支持上都处于中下水平。即使是这样,北京依然是全球便利店巨头的必争之地。去年,号称日本人气最高的罗森便利店于北京开出首家门店,这结束了7-11独霸京城便利店市场九年之久的局面。全家便利店也已经确定于今年7月进入北京。为了避免实力强劲的竞争对手蚕食自己的市场份额,7-11必须先下手为强。
让便捷名符其实,7-11曾率先做过不少尝试。去年6月,7-11就在有条件的店面中引入了打印复印机,向国外的便利店看齐,有了区别于其他便利店的特色服务。
防损先行
即使是在生鲜领域深耕多年的传统超市,损耗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便利店而言,在有限的面积里,生鲜的品类也有限,如果加上损耗,将得不偿失。
陈立平认为,7-11的蔬菜并不是针对大众,而是面向特定范围的人群,比如行动不便的老人、下班晚的白领,他们对产品有即时性需求,对价格并不敏感。由此看来,便利店的果蔬品类虽然不多,但都是精选而来,定价可以略高,利润也相对较高。
“产品的组织要很巧妙,要有准确理解消费需求并将其转化为商品的能力。”陈立平表示,便利店生鲜产品尤其要注意上架时间,而这一点,日本已经有很好的经验。“在早上和晚上上架,避免损耗”。
此外,与超市不同的是,7-11出售的果蔬均为包装品,这就避免了顾客挑选过程中造成的损耗。同时,7-11在盒饭、饭团等即食性品类的进货、保存及下架管理上,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经验。甚至可通过后台数据库的分析严格把控进货量,这也可用于果蔬品类的进货管理以减少损耗。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社区外资便利店开卖生鲜 [2014-6-25 11:22:58]
- 全家便利店全国布局加速 [2014-6-24 17:18:01]
- 从需求看便利店O2O配送 [2014-6-5 16:01:01]
- 逆向做商业 顺丰社区店“嘿客”现身 [2014-5-19 14:52:35]
- 便利店成零售业复苏先锋:全家百亿推出万店 [2014-5-19 8:55:55]
- 便利店“小模式”引发的“大思考” [2014-5-9 10:02:4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