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不断在做加法,更多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下无奈的自救
便利蜂便利店卖菜
便利店也想要在“卖菜”市场上分一杯羹。近日,便利蜂在APP和小程序上线“蜂超市菜场”,提供果蔬、肉菜蛋、粮油等生鲜产品,消费者订购后可选择到店自提或送菜到家。
据悉,该业务是于9月中旬上线,最初只在几十家门店做试运营,国庆起在京津两地全范围开启,消费者只要位于任意便利蜂店铺附近2-3公里范围,都可以通过便利蜂的在线平台购买。目前该菜市覆盖除活禽之外的蔬菜、水产、肉禽蛋、酒水、水果、乳制品、厨房用品、速冻食品、休闲零食和粮油调味品等品类,采取头天订货、第二天到店自提或送货上门的形式。
不过便利蜂的“卖菜”业务仅限于线上交易,便利蜂北京外经贸大厦店的店员告诉时代财经,目前便利店内并没有售卖蔬菜等生鲜产品,门店只提供取货服务。
便利蜂主打低价策略
便利蜂对生鲜市场早有兴趣。2018年10月,便利蜂试水自营外卖,在平台上线了蔬菜水果的订购服务,不过品类相对较少,也没有提供绿叶蔬菜。
这次正式上线“卖菜”业务,便利蜂提供的当季蔬菜、水果种类约60种,涵盖日常食用品种。此外,便利蜂实行低价策略,菜场包含“1元区”、“2元区”、“3元区”等售卖区域,时代财经登录便利蜂APP看到,多款蔬菜销量过千。
截图自便利蜂app
时代财经从便利蜂方面获知,该业务目前并无补贴,用户看到的低价属正常价格,之所以价格低,一是因公司采购人员经验和资源丰富;二是受益于便利蜂的智能管控,菜品损耗很低,从而形成绝对的价格优势。
据悉,“卖菜”业务在京津地区运行一段时间后,将会推广至便利蜂全国门店,届时所有便利蜂用户都可依托门店解决日常生鲜需求。
不过,在灵兽传媒创始人陈岳峰看来,便利蜂并不适合“卖菜”。10月16日他告诉时代财经,便利蜂能不能卖菜的关键在于其客群和生鲜客群是否重合、重合度高不高?一般便利店特别是像便利蜂这种新型便利店的消费人群都是一些年轻的群体,而买菜的基本是中老年人,便利蜂卖菜的难点在于如何用目前的用户群去打开市场的增量。
针对便利蜂“卖菜”的痛点和未来规划,时代财经15日下午向便利蜂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情况,不过对方表示不便透露。
便利店+卖菜,可行吗
便利蜂并非第一家想要卖菜的便利店。
3月28日,罗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北京首农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共同进军社区生鲜便利零售事业,罗森不仅要在便利店中引入肉菜等生鲜食品,还计划单独开出社区生鲜店。不过,时代财经10月16日从罗森方面了解到,目前这一项目还在筹划中,旗下便利店还未开始售卖蔬菜。
时间再往前一点,7月26日,苏宁小店互联网买菜业务——“苏宁菜场”在南京上线,商品覆盖蔬菜、肉禽蛋、水果、水产海鲜等200种品类,用户可通过APP或微信小程序在当天21点前下单,并于次日在门店自提。
苏宁小店“卖菜”的模式和便利蜂比较相似,主打“预订+自提”,实体门店可供选择的生鲜商品较少。
受限于便利店普遍较小的经营面积,想要在门店内摆放多品种的生鲜商品并不容易。今年6月,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北京本土连锁便利店“好邻居”对旗下的“绿标店”进行改造,将一半的面积用于经营生鲜品类。
便利店争相卖菜与生鲜的千亿市场空间不无关系。根据上海商情信息中心发布的《生鲜电商发展趋势报告》,2012年-2017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40亿元增至1391.3亿元,2018上半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为1051.6亿元。
不过,卖菜并没有那么简单,率先进入战场的7-eleven的“菜场”故事就停滞了。早在2017年7月,7-eleven便利店便率先在北京部分门店尝试售卖蔬菜水果,按照当时的计划,如果试销效果好的话将推广至其他门店。不过,时代财经致电北京多家7-eleven便利店了解到,目前多数7-eleven便利店内并未售卖生鲜产品,而第一家试运营的7-eleven北京东直门店的蔬菜种类也越来越少,由初始的几十种缩减至十来种。7-eleven便利店广东区域相关工作人员则告诉时代财经,广东区域并未上线“卖菜”服务。
陈岳峰并不看好便利店卖菜。他告诉时代财经,便利店将“卖菜”当作业务补充,是可以尝试的,但是便利店适不适合“卖菜”还要依照所处的区域和用户定位来决定。目前生鲜行业的痛点在于其销售业绩和利润覆盖不了“仓配”的成本,损耗非常高,再加上生鲜的特性决定其毛利较低,整个生鲜电商行业还没有找到可持续盈利的模式。
便利店做加法
不过,在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新零售商业分析师云阳子看来,便利店并没有选择要不要卖菜的自主权,是整个行业在倒逼着它去卖菜。
10月16日云阳子告诉时代财经,越来越多的生鲜超市的崛起,倒逼着便利店加入赛道。以“一品生鲜”为例,一品生鲜是一家24小时的社区生鲜超市,有很强的便利性,分布在其周边的便利店不卖菜的话,生存空间就会比较小。
除了卖菜以外,时代财经留意到,便利店涉及的业务范围已经越来越广。
9月3日,易捷便利店宣布入局咖啡市场,推出自营咖啡品牌;9月16日,北京市共有58家试点便利店开始售卖乙类非处方药和二类医疗器械;此外,商圈型便利店在不断丰富热食品种,打造“城市食堂”;而便利蜂则在近几个月陆续开通了洗衣、打印、自营外卖等服务。
便利店不断在做加法,更多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下无奈的自救。除了要应对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竞争,便利店还要面临大型超市和快速扩张的新零售便利店的围剿。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2019年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2018年绝大多数的门店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占比83.3%。
今年5月,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全家便利店全面下调了上海地区“鲜食盒饭”的价格,下调幅度达到30%-40%,而鲜食恰恰是便利店盈利的核心,相关数据显示,鲜食盒饭占便利店的毛利总额约30%-50%,竞争白热化程度可见一斑。
随着房租和人力成本的上涨,不少便利店至今未能实现盈利。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零售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便利店行业的毛利率有20%-30%,扣除房租、人力成本、水电费、物流配送费等成本以后,平均的净利率非常低,大部分不到2%。
陈岳峰指出,比起背后的市场空间,卖菜等业务对于便利店而言,更多还是一种服务的延伸。在激烈的竞争下,便利店为了追求GMV和业绩的增值,加强APP用户的粘度,需要进行品类的扩张,但是这种扩张的难度是不小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7-ELEVEn便利店的变与不变 [2019-11-14 17:19:23]
- 便利店也过“双11” 便利蜂外卖订单量爆增1 [2019-11-14 16:33:52]
- 便利店核心价值三要素,你GET到了几点?(上 [2019-11-6 10:34:18]
- 便利蜂上线卖菜业务 便利店们卖菜的难言之隐 [2019-10-18 11:02:13]
- 抢滩社区便利店 [2018-8-23 9:39:56]
- 传统便利店巨头入局新零售 [2018-6-7 8:48:03]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