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境外卖楼,开拓新客户群”,这在全国的房地产界都已经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在内地融资渠道变窄,买家观望心理上升的背景之下,广州的发展商,无论大小,都已经跃跃欲试,或自行出去推广,或通过中介机构,纷纷迈出“境外”试水的脚步。
有着大量优质物业的广州越秀城建集团在新加坡的信托上市已经筹措了将近两年,虽然业界对其成功上市的预期非常高,不过该集团何时上市仍没有时间表。“有大量的工作要协调。”该集团相关负责人如此回答。
拥有大批优质商业物业同时又有在香港上市的母公司,越秀城建的境外融资之路尚且不能一蹴而就,那么缺乏先天优势的其他房地产开发企业则更困难。
事实上,广州的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都成立了相关的融资部门,例如美林基业,就有专门的人士负责境外融资。此外,一些专业的融资机构也在为房地产境外融资奔走呼号,试图在境外资金和境内的项目之间搭建一个连接的平台。
境外融资依然山高水长
去年11月,广州瑞地机构负责人便向本报记者透露,包括马来西亚和美国的四个基金已经委托他们在境内寻找项目,拟投上10亿元的资金进入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时至今日,瑞地机构该负责人再次表示,由于这些基金投入较大,他们青睐的项目需要6亿元以上,而且对项目本身各指标要求较高。因此,境外基金面对中国内地的项目往往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因此到境外融资,依然显得“山高水长”,困难重重。据透露,上述几个基金拟近期再次到中国内地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才能作出是否投资的决定。
虽然获得境外投资的几率并不算太高,不过开发商与中介机构仍旧抱着极大的信心,而信心的来源则是各种渠道传出“境外热钱瞄准中国内地”的类似信息在房地产界不绝于耳。对于此类传说,长城金融研究所所长徐滇庆教授毫不客气地进行了抨击。
“什么境外热钱,那些钱都是境内人自己的钱。”13日晚,假座中山大学岭南堂的徐教授在作报告时一语道破其中玄机。“我在国外接触过那么多基金和投资公司,没有见到有谁对中国内地的房地产市场感兴趣的。”在他看来,境外基金和投资公司都如上述和瑞地机构接触的一样,由于投资金额高,对项目本身要求苛刻,再加上中国的外汇管制,基本上很难有直接进行大笔投资的可能。
此外,他还指出,一些已经进入中国内地房地产市场的所谓“热钱”其实都是来自于境内人自己的腰包。由于内地经济增长速度快,再加上外界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较高,不少人愿意将手中持有的外汇投入内地市场。因此,所谓境外“热钱”一说并不成立。
境外售楼前路漫漫
“到境外卖楼,开拓新客户群”,这在全国的房地产界已经不是个新鲜的话题。在内地融资渠道变窄,买家观望心理上升的背景之下,广州的发展商,无论大小,都已经跃跃欲试,或自行出去推广,或通过中介机构,纷纷迈出“境外”试水的脚步。
受宏观调控影响,买家的观望心理正在增加,再加上高端住宅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开发商们在暗自对价格作出调整的同时,将目标转向境外地区,开拓新客户群成了不少高端楼盘共同的利益诉求。
将楼卖到境外去,发展商有着自己的想法。据统计,在广州星河湾的现有业主当中,10%到15%都是海外和港澳人士。而地处滨江东的一知名豪宅,有半数不是本地人士,大量各国使馆和外企人士在此置业。
海外和港澳人士对广州高端住宅的支持都成为发展商主动走出去的理由。不过,“境外卖楼”听起来冠冕堂皇,然而业内人士则指出,境外拓展市场的空间并不大。
中原地产项目部副总经理黄涛不太看好境外市场。根据他自己操作的经验来看,首先,目前可以前去推广的地域有限,许多公司都只能将目标盯在澳洲和新加坡。其次,境外拓展需要一个持续性的宣传和投资,所需费用太高。最后,海外人士对中国房产政策的稳定性还抱有一定怀疑,而且对中国内地的住房需求本身就不大。
就侨鑫集团去年的澳洲之行而言,由于该集团可以凭借其投资的《澳洲新快报》的宣传优势,推广活动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对更多其他不具备此种优势的发展商而言,拓展境外市场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宣传成本过高,操作难度较大都是走出去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主攻街区综合体:阳光100携新商业模式赴港I [2014-2-27 10:37:12]
- 2014年,零售类商业地产还值得持有吗 [2014-2-24 14:44:43]
- 石家庄商业地产过剩 供求比近5比1 [2014-2-24 14:34:29]
- 2014中国商业地产十三个发展趋势 你怎么看? [2014-2-10 17:04:43]
-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土商业地产平庸 [2014-2-10 15:34:05]
-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2014-2-7 16:02:3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