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新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和导向究竟何在?日前,国家建设部官员和部分企业家就此议题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诠释。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参与住宅管理是必要的,通过参与管理而不是决定房价等方式完成的。住房问题不同于一般的电视机,不同于其他的服装等等。作为一般的人群来讲,这是要考虑的。第二占有土地资源,第三涉及到产业发展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关系。尤其是作为收入不平等的情况来看,政府有没有责任考虑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政府要建立保障体制保障一部分的住房问题,不等于我们不承认住房是商品。这是前提,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梁小青承认,虽然我国在1998年取消福利分房制度,完成了住房供给向市场转轨,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政府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宏观调控机制,应该建立什么样的供应机制,不是靠一个文件就能完成。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应该是怎么建立让多数人能够有房住或者人人有房住的供应机制。
华远董事长任志强对于目前房地产市场是否过热有自己的判断。任志强表示,什么叫过热,什么叫不过热,得有一个温度计,比如人的身体有温度计,37摄氏度以上是过热的。投资过热重要的原因是1998年以后取消了福利分房,那部分的投资没有算进去,总的房屋建成量没有增加,尽管大家说2004年爆热,但是竣工和开工都是最低的。2004年中国房屋总量才增加了3.2%,看不到过热。投资过热只是钱花得多了,可能都花在地上了。房子没有多建,房子总量没有增加,从现在的建成区总量计算,房子总量增加速度也很低,很多不到20年的房就拆了,又重建。所以GDP不断增长,而财富没有增加。
万通集团董事长冯仑认为,过度的市场干预会使市场信号失灵。所有的市场信号在经过地方政府各部门作用在市场交易的过程中表现出来,反馈到中央就不对了。于是,中央的宏观调控在第一阶段用经济手段之后,第二阶段一定用行政手段,而行政手段立即演变为微观管理。宏观调控在新市场经济下进入这样一个循环,开始是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接着是市场扭曲导致调整失效,最后变成微观管理。
121文件颁布以后,房价越调越高,最后政府用行政手段限制房价,演变为微观管理,微观到什么程度?土地是政府垄断,产品是政府定,交易的地点是政府指定,交易的合同文本都是政府制定的,交易的税收是政府预收的,交易价格由政府限制,房地产公司的成本要审计,对交易的利润要管。
北京鸿润房地产公司的董事长郭庆则表示,现在全国上下都在谈房价,房价的问题和现在的土地制度连在一起的。他同时还表示了担心,房价一旦下来影响会比股价下来大得多。现在住房按揭贷款百分之七八十靠银行,如果房价跌到还银行的钱已经可以购买新房子了,何必购买新房子,把现有的住房交给银行,剩下的钱可以购买新房子的时候,就会出现香港前些年的负资产状态,是灾难性的。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主攻街区综合体:阳光100携新商业模式赴港I [2014-2-27 10:37:12]
- 2014年,零售类商业地产还值得持有吗 [2014-2-24 14:44:43]
- 石家庄商业地产过剩 供求比近5比1 [2014-2-24 14:34:29]
- 2014中国商业地产十三个发展趋势 你怎么看? [2014-2-10 17:04:43]
-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土商业地产平庸 [2014-2-10 15:34:05]
-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2014-2-7 16:02:3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