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商业地产正文
京城商业地产生态调查
“超级商业航母”的航线暗礁扫描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06年02月17日 发布时间:2006-2-17 点击数:



  去年5月,房地产市场遭遇新政策严厉调控,但比较令人意外的一个结果是,商业地产热度却明显升温。主要表现在面对调整压力,地产商重新评估市场风险和变化,出于长期稳定经营和融资考量,地产公司选择商业地产的热情高涨。在北京,一方面开发商高调进军商业地产;另一方面,一些商业地产项目开始显露“原形”。

  本报记者林明发自北京

  作为亚洲最大商业单体项目,位于京城西北四环的金源MALL从项目启动伊始就受到市场关注,这个由南方巨鳄世纪金源集团花费45亿元打造、总体量70.8万平方米的商业航母一路走至今日,仍未摆脱困境。

  定位和现实偏差

  从外形上看,金源MALL很像一艘巨轮,在一期单体达61.5万平方米的长条形商业建筑中,共有超千余商家包括零售百货、居家、家电、餐饮品牌入驻。记者调查最新的情况是:一期主体大致维持原有格局,部分商家进行了置换;而二期项目原租户已经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居然之家等三个租户共同参与,经历招商“大换血”后,暂时稳定下来。

  然而人气不足的问题依旧困扰着MALL的经营,记者发现,在偌大商业体中,消费人流明显不足。一位经营健身器材的业主向记者抱怨:“现在除了周末人多一些,周一至周五实在有点冷清。”

  根据金源管理方面的数据,目前整个MALL的日均人流量为10万,而商业规模与之匹配的王府井则达60多万人,西单的数字也达到30万人,金源MALL仅在2006年除夕当天突破30万人。除了项目先天存在的交通瓶颈、区域偏僻外,产品定位也是造成困境的一个原因。

  2004 年10 月,金源MALL开业后,虽然创造了一个奇迹,因为在庞大规模的商业体能招商80%以上,可见投资商和运营商的实力,然而商品类别、品牌未统一规划的困扰如影随形。

  业界对于金源MALL项目的质疑主要来自于产品业态的重复堆砌,伟业商业顾问总经理蔡宇翔认为,在国内品牌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商品堆积显得超大规模的金源MALL,不可避免地造成品种、档次的简单重复。而定位于“亚洲最大的MALL”,也使得部分被大幅拉升的产品档次,脱离了本区域内的购买需求。

  一位消费者感慨道:“这除了是一个更大的商场,东西不太好找之外,还有什么特别的呢?”

  “为了消化商场招租,租户要多少面积,就给多少;要什么位置,就给什么位置。没有商业科学通盘规划,MALL的整体性和优势就丧失了。”商业运营专家尹铁铮当时就指出。

  对此,金源MALL一级大租户新燕莎的一位高管向记者坦陈,任何商业中心都会面临一个调整磨合的过程,他把这种需要在日后作出的调整视为正常的环节,可以肯定的是,目前正处在这一阶段。

  作为香港资深商业运营专家、北京中原地产商业部总监杨广安甚至公开对外表示:“金源MALL开业以来我只去看过一眼,理由很简单,从专业的角度,我认为这种超过40万平方米的商业地产项目是不可能成功的。”

  金源模式暗藏隐忧

  据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管理层透露,目前金源MALL的招商模式仍分为二级体系模式,即开发商将整个金源MALL分解出租给数十个大租户,然后由大租户根据业态分别再对小经营业主进行招商,目前一级大租户在30家左右,新燕莎和居然之家规模最大,承租面积分别达到了18万和6万平方米。

  按照开发商世纪金源的理解,项目收回投资的年限预期在13年左右。对于开发商通过分租给一级租户来收回成本的方式,尹铁铮认为,金源MALL在商业经营成本回收上仍面临风险。

  目前,金源MALL开发商和一级租户签订的租约长达20年,按照常规,一级租户会分多期支付租金给开发商。如果在金源MALL商业经营中诸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终端承租商家退租、撤除,将使一级租户产生压力,而这种压力最终会蔓延到上游的开发商,业内预测,如果这一情况发生,届时开发商可能将陷于巨额投资的风险之中,在漫长的20年中,瞬息万变的商业市场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尹铁铮认为,金源MALL本身属于开发商按照自身理念运作的产品,开发前期并未有更多商业专业规划的前期铺路,在定位上也有自行拔高之嫌,造成在区域市场需求与产品结构的双重错位,这与目前不少开发商在做商业地产项目时,存在头脑过热的现象如出一辙,等到项目真正运行后,负面影响随之而来。

  商业项目的地产逻辑

  在北京,世纪金源集团开发的“世纪城”至今保持着单个项目规模之最的纪录,超过300万平方米的体量,在短短五六年间拔地而起,使得世纪金源声名鹊起。

  在住宅上获得的巨大成功,随即金源MALL在被定位为亚洲甚至全球最大的商业单体项目后,在最短时期内建成并横空出世。原本定位在社区商业大配套的项目,就这样被重新定义和包装了。

  “商业项目往往会根据区域消费特点定制概念。”伟业顾问商业部经理赵久阳认为,在更多的现实商业地产运作中,这点很具共通性。

  而对于这些项目的建设,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量。资料显示,一些为大型社区服务的商业配套项目,包括Shopping Mall在内,往往会得到来自各方面的倾斜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开发商的博弈心理,有的项目银行贷款甚至可以达到95%。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商实际上是一个承包企业,不用真正出钱。业内认为,商业地产开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特别是大型商业设施,其实是为日后埋下风险隐患。

  事实上,在金源MALL的建设中,45亿元总投资基本来自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比例极小,这是世纪金源自身实力所决定的,而且在商业开发大潮中几乎绝无仅有,大部分依赖贷款的开发商将面临更严峻的商业运营风险。

  商业运营人士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在这些商业地产的开发前期,渗透了太多的地产思维,而不是商业思维。

  相关链接

  开发商转投大事记

  2005年中,珠江投资宣布全面启动进军商业地产的发展战略,专门成立全资子公司,专注于商业地产项目经营,倾力打造大型专业商贸物流平台,未来将在全国十余个城市投资30多个项目;

  2005年富力全面进军商业地产,除了在建的双子座商务楼外,首期4万多平方米的商业长廊进入投入建设;同年7月,携商业地产项目成功赴港上市;

  复地复地集团总裁范伟去年透露,复地将加大长期持有物业和商业物业的比例,标志性事件为,2005年9月复地以5.11亿元收购了天津最大的烂尾楼项目,总建面15万平方米,计划开发写字楼项目;

  2006年1月,顺驰中国董事长汪浩在京公开表示,2005年顺驰实现销售80亿元回款,2006年继续进行一些项目和资产方面的调整,并开始加大对商业地产的关注和投资力度;

  2005年12月,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向海外资本市场融资4500万美元,开发建设其位于郑州的首个商业地产项目建业置地广场;

  2006 年1 月,SOHO 中国董事长宣布,未来3年内,将退出住宅产品市场专心做商业地产开发。理由是:商业地产将取代住宅开发成为市场上利润最高的开发行业。
 

作者:郝倩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