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5月以来,国内奥特莱斯的投建热度随着气温逐渐升高。
号称华北最大的奥特莱斯商城,在北京房山区的首创奥特莱斯举行了盛大的开业仪式。亨德森全球投资宣称,继京津佛罗伦萨小镇成功之后,其正式开始进军全国市场,位于上海浦东和广州的分店将于明年下半年先后开业。北京燕莎奥特莱斯今年内将在天津开设商城。上海的百联集团宣布,其投资的无锡奥特莱斯已经开业,南京、宁波、海南等奥特莱斯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之中。到2015年,旗下友谊股份将新开8~10家奥特莱斯商城,预计年增营业收入100亿元。
名不副实
整个零售行业去年的数据有些令人尴尬,奥特莱斯这一业态乍看起来在传统零售业态中一枝独秀。然而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商业业态发展都有自身规律,疯狂的“大跃进”之后必将迎来眼下百货业同质化的尴尬局面。
奥特莱斯也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国内消费者则称之为“名品折扣店”、“工厂店”。
奥特莱斯具有以下特性:一是以销售著名或知名品牌为主,销售产品来自厂家库存,能够保证产品质量;二是一般以低至1~6折的价格销售,物美价廉;三是离城市较远,与位于市中心的正价店形成错位关系;四是目标消费人群收入较高、品牌意识强;五是必须拥有较大规模的停车场;六是货场“体量”大,一般在数万平方米以上,内部布置简洁舒适,人流不应太拥挤,让客户在宽松的环境中慢慢“淘货”;七是兼具饮食、休憩、逛街、游乐等功能。
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奥特莱斯一般不太可能过于集中,否则必定伤及名品“正货”的销售。没有哪个商家愿意看到客流大规模流失到奥特莱斯去“淘货”,而冷落了高端百货或专卖店。
据报道,在奥特莱斯的诞生地美国,奥特莱斯的数量也不过300多家。而财富品质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400多家奥特莱斯项目。奥特莱斯在中国的发展似乎有些“大跃进”。虽然很多折扣店都打着奥特莱斯的旗号,但其不管在规模上,还是在品牌数量、品牌质量以及业态布局、盈利能力上,均达不到奥特莱斯的要求。
盲目投资
奥特莱斯迅猛扩张带来的恶果是不少项目匆匆上马后迅速倒闭。财富品质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的奥特莱斯中,已有7%因为各种原因而倒闭。而其他多数奥特莱斯运营状况也并不理想。按照国际购物中心协会的测算,一个成功的奥特莱斯最少应有50%的出租率,但实际上中国大多数奥特莱斯的出租率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水平。
一位业内人士断言,国际一线品牌并不可能有很多货品提供给奥特莱斯。品牌价值不高、货源紧缺是制约中国奥特莱斯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国,除了北京燕莎、赛特、上海青浦这些地区的奥特莱斯表现不俗外,很大一部分的奥特莱斯最终或走或合并,并未如预期般实现巨大利润。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黄国雄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奥特莱斯是贬值的、弱化的,品牌商被边缘化。观察当今中国的奥特莱斯,其发展存在以下几大问题:其一,不是厂家直销,更多的是通过代理,多经过一个环节,无形中加大了成本;其次,品牌被边缘化,奥特莱斯销售的商品并非厂家亲自操刀,而由代理商主导,甚至出现假借奥特莱斯名义,销售一般品牌商品乃至处理商品的情况,并非真正做到有品牌、有价值,为消费者提供真正廉价实惠的折扣精品。“中国的奥特莱斯被弱化了,低档化了,这无疑损害了奥特莱斯业态的形象。所以不能让奥特莱斯尾货化,尤其应规范代理商行为。”黄国雄直言。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则指出,中国奥特莱斯的发展问题表现为市场跟风,重复布点,盲目投资。即便如此,奥特莱斯的经营者本身经营风险较小,巨大的风险由品牌代理商承受了。国内目前零售领域的最大法规缺陷是没有发布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各地零售网点的盲目建设无法得到规范,也难以抑制投资过热。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折扣店里的秘密 [2014-3-20 15:14:18]
- 奥特莱斯“一枝独秀”的背后 [2013-10-24 17:06:35]
- 奥特莱斯的三大本土化策略 [2013-6-5 9:50:26]
- 奥特莱斯“大跃进” [2013-6-3 10:28:49]
- 地下商业空间的购物创意——以上海美罗城五 [2013-5-10 11:42:16]
- 万达商业广场扩张困局:大量出售室外商铺空 [2013-3-26 10:18:05]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