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专业店正文
服装店经营技巧之接近顾客
来源:中国服饰经理人 2004年6月28日 发布时间:2005-7-29 点击数:


    接近顾客

  服务部分中的接近顾客。

  接近顾客是店铺销售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一个很有技巧的工作。这方面做的好,不但拉近了与顾客的心理距离而且还可以尽快地促成交易;反之,未开口便吓跑了消费者。

  下面我和想和大家交流一下接近顾客的一些基本技巧:

  “三米原则”就是说在顾客距离自己还有三米远的时候就可以和顾客打招呼,微笑,目光接触。如果你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对顾客不理不睬,就会导致每天失去3单生意,若平均300元,则一年达32万多。所以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导购,能主动与顾客打招呼。

  现在我发现有很多导购员喜欢用“请随便看看”来代替“欢迎光临”。殊不知这句“请随便看看”的欢迎语正好给顾客灌输了一种“看看就走”潜意识。打个比方说说潜意识对人心理的作用。清晨,当你一觉醒来,对自己说“今天我心情很好,我是一个快乐的人,那么你一天可能都是快乐的。这正反映了潜意识对人的作用。所以,你如果也习惯对顾客说“请随便看看”请立即更正你的说法。

      我想大家一定有这种经历,有时候我们在专卖店或商场购物时,我们会碰到一些过分热情的导购,他们老远就会和你打招呼,当你走进她的专柜时,他更是尾随而至,寸步不离,并且喋喋不休地开始介绍他们的服装如何如何。作为顾客来说喜欢有一种宽松的自由的购物环境供他们观赏和挑选,不分青红皂白的介绍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而趁早“逃之夭夭”。所以我们切忌“不要过分热情”。

  接近顾客的最佳时机

  我们应该让顾客自由地挑选商品并不是意味着对顾客不理不睬,不管不问,关键是你需要与顾客保持恰当的距离,用目光跟随顾客,观察顾客。一旦发现时机,立马出击。

  那么最佳时机:

  一.当顾客看着某件商品(表示有兴趣)

  二.当顾客突然停下脚步(表示看到了一见钟情的“她”)

  三.当顾客仔细地打量某件商品(表示有需求,欲购买)

  四.当顾客找洗水唛、标签和价格(表示已产生兴趣,想知道品牌、价格、产品成分)

  五.当顾客看着产品又四处张望(表示欲寻求导购的帮助)

  六.当顾客主动提问(表示顾客需要帮助或介绍)

    原则把握住了,时机找准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我们该以何种方式来接近顾客促成交易。

  一、提问接近法

  Eg.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这件衣服很适合您!

  请问您穿多大号的?

  您的眼光真好,这是我公司最新上市的产品。
  
  二、介绍接近法

  看到顾客对某件商品有兴趣时上前介绍产品。

  产品介绍:FAB法则,千万不要说成FBI法则了

  1.FEATURE 特性(品牌、款式、面料、颜色)

  2.ADVANTANGE 优点(大方、庄重、时尚)

  3.BENEFIT 好处(舒适、吸汗、凉爽)

  互动环节:介绍自己身上穿的衣服;介绍自己的手机等(用FAB法则)

  注意:用此法时,不要征求顾客的意见。如果对方回答“不需要”或“不麻烦了”就会造成尴尬的局面。

  三、赞美接近法

  即以“赞美”的方式对顾客的外表、气质等进行赞美,接近顾客。

  Eg 您的包很特别,在那里买的?

  您今天真精神。

  小朋友,长的好可爱!(带小孩的顾客)

  俗语:良言一句三春暖;好话永远爱听。

  通常来说赞美得当,顾客一般都会表示友好,并乐意与你交流。

  四、示范接近法

  利用产品示范展示展示产品的功效,并结合一定的语言介绍,来帮助顾客了解产品,认识产品。最好的示范就是让顾客来试穿。有数据表明,68%的顾客试穿后会成交。

  试穿的注意事项:

  1.主动为顾客解开试穿服饰的扣子、拉链、鞋子等。

  2.引导顾客到试衣间外静候。

  3.顾客走出试衣间时,为其整理。

  4..评价试穿效果要诚恳,可略带夸张之辞,赞美之辞。

  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接近顾客和介绍产品,导购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顾客的表情和反应,察言观色。

  二.提问要谨慎,切忌涉及到个人隐私。

  三.与顾客交流的距离,不宜过近也不宜过远。正确的距离是一米五左右,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社交距离。

作者:未知  编辑:wxg380520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中国成亚洲最大零售经济体 本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