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安利(中国)对外事务总监,傅小明所负责的对外事务部包括公共事务、媒体和公益事业三个职能小组。虽然肩负着三方面的责任,但他近年来更多地被别人将他与公益事业联系在一起。“这真的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可以利用公司的资金,名正言顺地去帮助别人。”内心深处的傅小明拥有和外表不太一样的柔情。他则戏称这种做法是“假公济私”。
傅小明所热衷的“帮助别人”的工作已经持续了8年,而安利公司进行的公益活动则更早,从1995年安利(中国)公司成立至今,已经有10年的历史。据统计,在这10年间,安利(中国)直接投入了1.2亿元的现金用于公益事业,开展公益活动1100多项。
融入社会
作为一种手段,在公益事业方面进行投入是跨国公司融入中国的有效途径之一。对此,傅小明毫不否认,“跨国企业要融入东道国的社会生活,获得有着民族、文化差异的大众的认同与喜爱,需要通过公益活动来树立企业形象和商誉商德。”
他领导的公益事业小组的工作任务是根据企业文化理念及经营方略,评估、策划、执行有利于将企业文化理念延伸、发展、诠释出来的社会公益活动,树立回馈社会的企业公民的形象,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0年来,安利在这方面的确书写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2005年初,安利公司荣登“中国最具影响跨国企业榜单”,入选原因是“‘社会贡献度’突出”。
而更早之前,安利入选了“2004年影响中国的10大品牌”,主办方用这样的语言来描述,“荣登《福布斯》中文版‘2004中国慈善榜’,在上海成立中国直销界最大研发机构,都为安利赢得了市场关注和提升了品牌价值。在直销领域即将全面开放的时期,为品牌后续发展抢得先机。”
在谈及“公益事业的投入是否为上述奖项赢得了好感”时,傅小明这样描述着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没有确切的数字统计来说明公益事业在这些奖项中所起到的作用,但我可以肯定,公益事业为安利的品牌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新定位
虽然从40多年前的创始之初开始,安利就和公益事业密不可分,但真正意义上比较清晰的公益事业定位是从2003年开始的。“以前虽然也投入了不少资金和资源,但并没有明确的主题。”
“明晰确定捐赠领域和受赠对象,审慎选择自己的公益合作伙伴并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一切形成了一套高效的公益事业操作系统。”安利为了寻找一个能够深入持久拓展的公益事业主题,特意聘请美国精通深入战略的“公益事业市场”研究专家卡罗·库纳女士,最终选择了做儿童公益事业。
在中国市场上,从2004年开始,安利在公益事业的定位就成了“儿童、环保、健康”。在安利公司的网站上,这一主题以动词的形式出现:关爱儿童、致力环抱、倡导健康。
安利(中国)近年来在公益活动中出色的表现和热衷“帮助别人”的傅小明密不可分。
作为在政府公关中起重要作用的傅小明,在描述自己进行政府工作时用“求稳”来形容,但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下属却“报料”,傅小明却是个很喜欢刺激,善于冒险的人。据说为了锻炼自己的胆量,他专门跑去蹦极,就是为了挑战自己。“这并不矛盾,政府工作是需要稳重,但追求刺激却能够在公关活动和开始公益活动时不断寻找到灵感。”
潜海、登山,一次次的冒险运动,使傅小明“成功挑战自己,越来越对自己有信心”,在公益活动方面的灵感也不断涌现。
2004年由安利领衔赞助的“2004地球第三极珠峰环保大行动”就是最好的体现之一,业界评述,“这是安利公司环保公益活动中‘登峰造极’的表现”。而从3年前开始,安利公司的员工就已经开始了“清扫名山大川”活动。
近年来的“安利名校支教活动”、安利国际微笑活动、以及专门为儿童设立的安童基金等一系列活动,使数十万儿童直接或间接受益。
傅小明接下来的理想是“体验一把高空跳伞的感觉”。再一次挑战自己成功后,他的灵感在公益活动上又将会有什么体现?
行走在公益之路上
安利在公益活动上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人力,真的不求回报?傅小明很职业地笑了笑,“我们是在做企业,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我们要求的回报是长远的,而非眼前利益。”
虽然安利入选了种种的“慈善排行榜”,但在他看来,“慈善”和“公益”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慈善作为投资是没有回报的,但公益更多的是一种理念,是企业公民的一部分责任。”
公益活动的确会为企业带来益处,因为企业的社会形象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产品选择。
他引用安利全球企业传讯部副总裁马文彬的话来解释,“美国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84%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对社会有回馈的企业的产品,这也是安利公司持续的要求。”
傅小明强调,企业不能以寻求商业利益为出发点来做公益活动,而是要以一颗平常、感恩的心,积极履行企业作为公民的社会职责。
在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10年来,跨国公司普遍学会了怎样盈利,也学会了如何迅速融入中国社会,做一个良好的企业公民。对跨国公司来说,为了在“非盈利性竞争”中胜出,做一个对社会有良好影响力的公司和做一个能够赚钱的公司同等重要。在傅小明看来,今后跨国公司竞争的重点之一就是“非盈利性竞争”。
公益活动,除了能够影响到消费市场外,最使他津津乐道的是,通过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使员工能够从新环境中吸取知识,建设团队,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同时还可以提升公司营销人员的企业荣誉感。“将这种荣誉感转化为强大的事业动力和生产力,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以及企业整体的向心力。”傅小明说。事实上,这也正是安利一直没有采用NGO(非政府组织)来进行公益活动的重要原因。
“我已经将公益事业作为自己的使命,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一改之前轻松的说话方式,傅小明正襟危坐,同时流露出一脸的严肃。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不偏不倚看直销 [2013-12-2 17:08:51]
- 全国最大网络传销案二审开庭 [2013-11-1 10:21:58]
- 直销业的“二八法则” [2013-9-23 11:13:18]
- 揭秘完美“家族式”直销:多层提成涉嫌违规 [2013-9-13 8:41:19]
- 十大传销案例件件发人深省 [2013-7-8 9:22:25]
- 亚太直销报告:中国企业业绩加速分化 [2013-6-25 10:38:14]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