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客户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流通研究 > 专业市场正文
浙江省义乌市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来源:2014年10月27日 商务部网站 发布时间:2014-10-28 点击数:


   为了更好地学习浙江专业市场建设的先进经验,加快制定我省专业市场相关指导意见,10月15日-10月17日,由王学钟副巡视员率我厅市场体系建设处相关人员赴义乌考察专业市场的建设发展情况。考察组听取义乌市商务局及市场主要运营方市场发展集团关于政策扶持、发展历史、运营管理和创新市场模式等的经验介绍,并参观了国际商贸城、农贸城、果品市场、副食品市场等具有代表性的市场。此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大,学习了发达地区先进经验,找出了差距,得到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现将这次考察情况综述如下:

  一、义乌市概况

  义乌市地处浙江中部,东邻东阳市,南接永康市、武义县,西连金东区、兰溪市,北接浦江县和绍兴的诸暨市。婺州八县皆通义乌,至浙江省省会杭州百余公里。义乌市1988年撤县建市(县级)。全市辖8镇5街道,本地户籍人口75万人,外来暂住人口130余万人。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坚持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培育、发展、提升市场为核心,走出了一条以商贸业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路,从传统农业小县一跃成为市场大市、经济强市。2013,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82.9亿元,三大产业发展比重:2.5:40.5:57.0。市级财政总收入109.7亿元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262.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8962元,福布斯2013中国十大最富有县级市义乌排名首位。

  二、义乌小商品市场建设历程及特点

  (一)发展历程。义乌小商品市场自1982年创办30多年以来,历经五次搬迁,九次扩建,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架市场-室内市场-商场式市场”的跨越,从发展过程看大致可分为五代市场,四个阶段:

  一是萌芽与创建阶段(1978-1985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抓住了义乌“鸡毛换糖”的商品意识,奠定了义乌市场发展的先发优势,大致经历了两代市场更替,1982年开放的湖清门、廿三里两个第一代市场是义乌市场的雏形,1984年建成的第二代市场新马路市场,实现了由“马路市场”向“以场为市”的转变。

  二是形成与发展阶段(1986-1991年):这一阶段主要抓住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商品短缺机遇,在经历前期萌芽发展后,义乌市场场地规模、摊位总数、商品种类、年交易额得到稳步发展,市场扩张、流通业发展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是全面拓展阶段(1992-2001年):这一阶段主要是抓住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国内贸易,构建国内商品流通网络,市场总体功能逐步健全、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市场规模和辐射能力开始逐步超越其他市场,形成了“买全国货、卖全国货”格局。

  四是国际化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这一阶段主要抓住了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市场国际化进程,积极发展国际贸易,义乌市场开始步入国际化的新阶段。

  (二)发展特点。通过多年培育发展,义乌市场流通业态不断创新,结构功能日趋完善,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球商品流通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是市场体系更趋健全。义乌市场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小商品市场,由国际商贸城和篁园市场组成,经营面积350余万平方米,商位5.4万个。第二层次为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目前投入运营的一期市场建筑面积70多万平方米,主要布局原材料、机械设备、新型材料等行业。第三层次为专业市场,主要有农贸城、果品市场、副食品市场、物资市场、通信市场、家电市场等。

  二是市场集聚功能不断增强。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日用消费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和信息中心,成为中国制造链接全球市场的重要门户。目前,市场汇集了20万余家日用消费品生产企业的180万种商品,拥有各类品牌总经销、总代理1万多家,设立了福建、新疆、安徽、四川等一批区域特色商品馆。

  三是市场国际化程度明显加快。市场外向度达60%以上,商品出口到219个国家和地区,日均出口1700标箱,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有境外企业代表处近5300家。设立了进口商品馆,引进了83个国家近5万种商品入场经营。2013年全市实现外贸出口182.2亿美元,同比增长102.3%;其中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133.5亿美元;海关监管小商品出口78.2万标箱,同比增长19.5%;入境外商超过40万人次。

  四是业态和功能加速创新。义乌市场组织形态已从简陋的集贸市场转变提升为现代化、国际化的新一代市场,市场功能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汇集、价格形成、产品创新等方向拓展,交易方式由传统的现金、现货、现场“三现”交易,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交易方式转变,行业话语权进一步强化。特别是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强劲,网商队伍发展迅速,第三方平台如义乌购等加速集聚,虚拟与实体市场互动效应更为凸显。目前,全市集聚了6万家网商、100多家第三方平台企业,年快递业务量居全国第六位,年成交额超800多亿元。

  三、义乌市场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发挥群众的创业意识,坚持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义乌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为维持生计,求得温饱,义乌人就从事小商品交换活动,形成了义乌人肯吃苦、善经营的民性和务商意识,也积淀了义乌的儒商文化。改革开放之初,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义乌农民,发扬经商传统,自发地在县城和一些集镇形成了小商品市场的雏形。当时的义乌当地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敢于冲破“左”的束缚,顶着种种压力,排除各种非议,实行了“四个允许”的政策(即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在全国率先开放了小商品市场,从而赢得了市场的先行之利,产生了先发效应。因此,完全可以说义乌市场能有今天的发展,是义乌人强烈的经商意识的结果,是政府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的结果。

  (二)坚持市场发展规律,不断创新发展模式。30多年来,义乌当地政府一是遵守市场发展规律,培育和引导专业市场的发展。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根据消费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市场的定位,把商品销售对象定位重点从广大农民-城市工薪阶层-国际消费者进行调整。二是遵循先“市”后“场”的市场建设规律,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义乌市场建设先后经历了五次搬迁、九次扩建,逐步发展壮大。市场的每次搬迁和扩建,都是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经营商位相对紧张、优势行业扩张趋势明显的基础上实现的,从而较好地避免了出现“空壳”市场,确保市场建成一个,繁荣一个。三是坚持“划行归市、分类经营”原则,把同类商品放在同一区块经营,这样不仅便于管理,也利于理顺行业关系。划行归市以后,同类商品放在一起,有了比较鉴别,竞争更为激烈,各个厂家都想方设法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质量、价格,适销对路,上档次等方面下功夫,从而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众多经营户集中竞争,有利于客商了解商品信息和价格水平,迫使批发商不断提高商品档交和组织货源的效率,从而促进生产基地的专业化,有效竞争还使假冒伪劣商品逐渐失去存在空间,保护了顾客的利益。目前义乌市场按行业划分为多个区块,如一区一楼是玩具,二楼为饰品,三楼为喜庆工艺、装饰工艺等。四是推进市场形态和功能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素质。在加大专业市场硬件建设、提高市场档次的同时,发展了各类专业街,建立了市场信息网络和“义乌购”等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实现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发展了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等会展经济,同时,积极培育现代物流业,引进了连锁、代理、配送及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

  (三)加强政府主导,发挥国有企业的资源优势。一是当地政府掌握市场建设和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实施市场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市场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市场历次市场搬迁,都是政府主导。在市场招商选商方面,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布局政策和招商方案,真正把那些知名优质商品引入市场。同时各部门各司其职,进行市场监管和服务。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相关部门都在市场设有分支机构或窗口,对市场提供一条龙服务。二是政府搭建市场投资和管理平台。设立义乌市市场发展集团公司,以公司为主体投资建设专业市场并负责管理,公司拥有市场商位的所有权,经营户只有使用权,通过对市场这些重点资源控股,能够以比较优惠的价格租给经营商户。如义乌最主要的小商品城(600415,股吧)是上市公司,市场发展集团占股达56%。三是出台土地、税收和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市场发展。如新马路菜市场项目,在周边地价达到2万多每平的时候,政府通过协议价以每平不到2000的价格出让给市场发展集团,使企业能够没有压力的去培育市场。

  (四)提高产业支撑力度,使市场和产业相结合。在专业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义乌根据提出“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发展中不断形成的资金、信息、人才、销售和管理等优势,大力发展本土企业,形成前店后企、前专业市场后产业园区的发展格局,壮大当地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产业链。近年来培育了衬衫、饰品、袜业、毛纺等优势行业和产品,涌现了“浪莎”袜业、“新光”饰品等上市龙头企业,大大提高了本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义乌市场发展对我们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考察调研,我们感触很深,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对我省大力发展专业市场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是加强政府部门的引导。加快专业市场规划或指导性意见的制定,通过合理规划引导、防止搞重复建设、无序竞争,避免“有场无市”,浪费人财物和土地资源。强化资金和政策扶持的作用,扩大招商引资范围,优化专业市场投资氛围,支持和鼓励民众加强商品意识,勇于创业。二是推进重点行业专业市场的发展。根据我省经济薄弱的实际情况,市场发展不可能面面俱到,重点推进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农产品(000061,股吧)和水海产品专业市场等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的发展,通过重点市场发展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其他相关市场的发展。三是创新专业市场经营模式,培育市场主体。加快推动市场建设和管理的转型升级。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业主实力强的市场进行升级改造,逐步淘汰一批设施落后、功能不完善的市场;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联合、兼并、合资和合作的方式,整合资源,积极引导和扶持市场经销商向企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加快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建立市场信息网络或专业市场电子商务网站、平台,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

  海南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


 

作者:佚名  编辑:wxj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美团外卖代理商成其扩张炮灰 南京新百突破零售业“围城”
    热门资讯
    破解农产品流通痼疾 电商来帮 外资零售中国集体再上线 “麦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shichang2004@126.com  
    粤ICP备16095034号   广东省商业经济学会版权所有 ©2004-2016
    网上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