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房租、人力成本上涨以及电商发展的冲击下,传统百货店闭店已经屡见不鲜。北京两大百货业零售商店华堂商场十里堡店和百盛太阳宫店均因无法扭亏为盈于去年11月闭店。有声音指出,实体店的倒闭未来将演变成一种常态。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新技术的发展使得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变化,传统百货商场如不能跟上时代变化进行转型升级,必然会被淘汰。因此,传统商业街区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丰富体验业态,由传统销售场所向社交体验、家庭消费、时尚消费、文化消费中心等转变。“我现在逛商场都不是为了买东西,多数时候是为了吃饭、看电影、做美甲,或者去店里试一下拿不准码数的衣服或鞋。”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小刘告诉国际商报记者,虽然不再以购物为主要目的,但是自己当前对逛街的热情仍然很高,因为商场能够提供综合的休闲体验,这是在单纯的网络购物中享受不到的乐趣。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分析称,在零时差、零距离、零渠道获得商品的云消费时代,传统百货的购物模式已经不再受消费者青睐。未来,社区的生活服务体系应当是社区的宜居生活中心,更加注重业态结构的体验化,增加更多的餐饮、休闲娱乐、儿童游艺等企业的比重。
此外,赖阳还建议商业中心在转型发展中注重品牌结构的时尚化,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品牌选择,不再以主流的传统购物中心里的品牌为主,而是更多地引入体验感更佳的“快时尚”。这种发展理念不仅适用于零售业,同样也适用于餐饮业。赖阳指出,消费者的用餐习惯已经从过去的大桌吃饭更多地转向几个朋友小聚,因此时尚小馆会更加符合当下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消费环境对消费者的体验也有着很大影响。赖阳认为,传统的灯光明亮的卖场已不再满足当下的消费者,需要有更多时尚的艺术化元素来愉悦消费者的感官。同时,还要注重商业生态多样化,不要一味地引进大品牌、旗舰店,而应更多地增加小经营体量店铺的比重,提供更多可逛、可玩的寻店乐趣。
对于实体店所面对的房屋、水电、租金、人员等经营成本偏高的难题,赖阳建议在未来的发展中把各种服务整合起来,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包括业态的融合与内容的融合。可通过第三方资源整合平台,尽可能地把社区服务的终端整合在一起,比如整合服务,把早餐、缴费、再生资源回收、家政等功能进行整合,形成类似于7-11便利店的模式。“我们要更多地鼓励品牌商家相互对接、联合、融合,把大家的资源融合在一起去发展,而不是每个企业从头做到底,发展众包和企业、品牌商之间的共享和共赢。”赖阳说。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实体店的体验化转型新出路 [2017-2-13 9:59:04]
- 外卖O2O“大跃进”后现拐点 [2017-2-10 10:38:20]
- 康师傅方便面销售额跌回5年前 同期市值减逾 [2017-1-9 11:00:29]
- 今年上半年百货店、购物中心关店原因分析 [2016-12-27 11:20:40]
- 电商冲击下零售百货业的转机 [2016-12-6 10:40:40]
- 机遇与挑战并存 生鲜电商自建冷链物流体系是 [2016-11-28 16:41:5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