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培训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办学,是教育的发展方向。职工学习与企业培训,涉及专业生产、培训体制、职业发展等路径选择。需要通过路径建设强化办学和人才选择机制。
关键词:专业生产 培训体制 职业发展
培训,是教育突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探索职工教育机制、切入产业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组成方面。教育必须主动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要,学校才能有活力。走教学培训结合之路,能更好地把握企业脉搏,掌握企业需求,主动实现人才供需平衡。教育赋予人的素质特征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性、工作绩效、客观职业成功以及主观职业成功正相关。确实,近年来,教育向企业培训延伸,因此,本文就培训选择的目的追寻、路径选择的可行性进行探讨。
一、企业培训的教学路径建构
企业培训一般采取群众性组织的方式,需要企业各个层面全面参与和合作。强调在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和非正式学习之间建立有效的学习网络,从而共同形成覆盖企业生活、工作学习及发展系统,为全体职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便于学习的场所。
职工教育面向企业全体员工,它涵盖的广度、深度及其现实性,能够帮助职工选择自己既感兴趣又擅长的专业,并可以根据通过专业学校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素养选择适合自我的职业,提高自我的社会地位,这就大大拓宽了职工教育的社会学习的范围,提高了个人的自主权,从而避免了个人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仅仅局限于几个工种的选择而造成的被动局面,促进个人的发展。
职工培训需要确立培训计划方案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只有企业紧密结合教学,才能更好地促进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教学内容及时更新和新教材开发要求学校必须紧密联系企业,把现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时补充到教材中去,离开了教学培训结合,这是很难实现的。离开了与企业的结合,脱离了一线生产,就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方向。
职工教育在教学环节上更突出实践性,实训、实习所占比例较大。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仅在校内是无法完成的,必须走出校门,在企业中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企业技术、设备资源,完成实践、实训教学任务。
教育培训结合,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办学,是教育的发展方向。可以促进老师实践技能的提高,选择更合适的兼职老师。学校与企业联合育人,共同发展,促进了企业双方的了解,促进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同时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
职工培训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必须有相应的教育形式来满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之外的学习需求。与正规的、全日制高等教育相比,职工继续教育则起到提高个体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作用。培训组织通过一系列舆论宣传、现身说法,逐步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同时通过越来越多得益于志愿者形态的教育,使企业切实感受到了培训在企业目标、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种激发职工学习动机的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个人学习的积极性。由个体挖掘自身的潜力,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能力调整和发展自我。作为一个已经具有职业经验的个人,能够运用现代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有目标地充实调整自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并积极投入到职业生活中,通过职业的适应与创造或职业的再选择、再适应,获得职业上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从而为实现向社会流动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教育因素的重要性便会愈益显现。
二、企业培训的职业发展路径涵盖
对职工培训,影响个人实现职业发展的因素,除了国家制度、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等因素外,个人综合素质的发挥尤为重要。职业的获得和职业地位的提升与个人能力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密不可分。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个人能力的获得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教育。职工教育需要建立普遍适应的路径选择机制:
1.知识层次多样性——职工教育关系到职工的社会价值实现,它不仅是地域、职业的经验,也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升华。考查当代成人群体,可以发现他们不仅仅是实现了企业人的价值,在知识身份认同上也有着迫切的要求。一般而言职工培训贴近实际,注重各种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而其层次又包括扫盲、初中高等及中学后、大学后等各个阶段,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教育,满足不同人群对知识水平与知识种类的多种需求与选择。可以根据现阶段企业水平、发展现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与手段,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多形式,直接在企业生产发挥作用。职工培训的学员多有工作岗位,他们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都比较丰富,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稳定,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和主动精神。
2.岗位技术多变性——职工教育实现了“岗位技术多变性”的培训目标,初步形成了企业职工、技术、管理等各级培训网络。在知识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们通过正规教育一次性获得的学历水平与程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成为职工教育的重点。通过对现实劳动者进行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的生产能力、技术素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提高,从而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的岗位流动的方向,并最终决定个人在社会阶层中的地位。尤其在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动过程中,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更有条件流向职业声望较高的科研、金融、计算机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从而使个人从分层结构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升到相对较高的位置。
3.多元发展的激励机制——职业者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以及合作伙伴和服务对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使开发个人的潜能和人力资本最大化成为现实,因此,培训教育就演化为“多元发展的激励机制”。人们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归因倾向,在成功时更多地归因于能力、努力等原因,在失败时更多地归因于不努力、任务难度、运气等原因,这样会提高个体的期望和动机,进而影响个体的成就行为表现。一方面市场使每个人都有教育的欲望,也都有机会、有可能提出独特构想,从另一方面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充分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二十一世纪,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生产力的内在基本要素,发现、传播和利用知识的人才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三、教育培训结合的路径机制
教育培训结合这种形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办出培训特色极为有利。一方面,企业方得到了需要的人才,降低了运营成本,间接地提高了效益;另一方面,学校能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利用社会资源,提高人才质量,真正办出特色,同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学校与企业集团合作。这类合作具有绝对优势,企业集团财力雄厚,这有利于办学单位改善办学条件;当然,学校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投资企业集团给予经济上的回报。而作为投资方的企业集团,一是提高了知名度,二是获取了一定的利润。
职工学习与企业培训,涉及专业生产、培训体制、职业发展等路径选择。需要通过路径建设强化办学和人才选择机制。一是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执行机制,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和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
在培训的发展过程中,为更好与企业界加强合作,学校成立了教育发展董事会,学校根据董事单位委托,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实施对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客户的职业培训、岗位轮训及其他业务进修学习;学校根据自身和企业需要,优先选择与董事单位合作建立二级学院,合作开办新专业;董事单位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可优先使用图书馆资料,使用学校的实验实训场所;董事单位作为学校实习场所,并接受和指导学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实习实训活动。
参考文献:
1.夏建国.产学研合作机制初探.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2001
2.吴启迪.本科院校如何办好高等技术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1
3.王明伦.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理想选择.河南职技师院学,2001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企业培训体系再造与培训转型 [2013-5-7 9:04:25]
- 京东是怎样搞员工培训的 [2012-2-24 9:54:36]
- 企业内训:员工成长的重要途径 [2011-2-23 11:55:05]
-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新教法解析 [2010-5-17 16:35:19]
- 职工培训路径研究 [2010-1-7 9:21:31]
- 浅谈企业的人才培训方式 [2010-1-7 9:18:0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