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加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梯度转移及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本市企业跨地区投资建立异地企业,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成为趋势。有效化解多元文化的冲突,建立适应当地“水土”的异地企业文化是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
本文所称当地“水土”,是指当地政治、经济、技术及社会文化等企业外部环境(以下简称:当地环境)。由于经济、技术环境因素比较显现且容易收集与评估,笔者主要阐述较隐形的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探讨异地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环节及对策。
一、当地环境对上海异地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当地环境因素中,政治环境是指影响和制约企业的政治要素和法律系统以及其运行状态。社会文化环境是指企业所处地区的社会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文化水平、人口规模与地理分布等因素的形成与变动。企业文化(也有称:企业人文环境)是指企业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并为整个团队所认同与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显然,当地政治、社会文化环境与企业文化都具有人文的一些共同特点,但二者的区别是明显的。与企业文化相比,当地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形成时间更长,组成因素更复杂,影响更广泛与更深远,对包括当地居民、各种组织乃至政府人员的观念与行为会产生潜移默化地作用。
当地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是制约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生态环境,是企业配置人力资源、架构管理组织及确立发展战略与目标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当地环境无疑有利于招商、富商、留商,不少地方政府提出“人人都是投资环境”,通俗地讲了这个道理。作为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及微观组织文化的企业文化,通常对当地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具有一定的依附性,尤其在异地企业初创阶段,如果低估或忽略当地政治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将会陷入矛盾重重的困境而难以自拔。相关资料显示,上海不少异地企业在投资不久就遭遇内外交困,对当地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风险因素未充分评估并采取有效对策是主要原因之一。
投资建立异地企业通常比较重视对当地市场需求、同业竞争、投入与产出等经济、技术环境因素的研究,对当地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与评估较少。而且,与经济、技术环境相比,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确实难以量化统计与评估。案例证明,异地企业的成功并非仅仅取决于对当地经济、技术环境的分析及决策正确与否,当地隐形、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对上海异地企业筹建、营运及后期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往往被人为忽视或被经济与技术环境因素所掩盖。
当然,优良的异地企业文化也会对当地乃至更大区域环境产生积极影响。创建于清朝康熙八年的老字号药企北京同仁堂始终秉承“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宗旨,旗下合资企业、门店遍布数十个国家与地区,其企业文化精髓载誉海内外300多年。1976年创建的美国苹果公司以高度聚焦的产品战略、严格的过程控制、突破式的创新和持续的市场营销,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并影响全球的企业文化案例。但是,并非所有企业及其文化都能影响或左右当地环境,上海不少资产实力雄厚的知名企业也只是异地市场的匆匆过客。
上海企业跨区域发展步履艰难,主要原因之一是不适应当地政治与社会环境。因此,投资建立异地企业,不仅应分析当地经济、技术环境因素,还应研究当地政治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确立异地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导向。
二、当地环境影响上海异地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各地环境具有差异性,对上海异地企业文化建设影响程度不尽相同,有些是直接或间接的,有些是及时或滞后的。以下因素是上海异地企业确立价值观念、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意识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应重点考虑的:
1、当地政府与政策。由于我国政治与经济体制现状,当地政府及政策对异地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履行所辖区域的社会管理职责,是当地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监督者。各地政府对当地相关产业具有发展与限制的不同政策取向,掌控着财税优惠、专项资金扶持、政府采购、项目招标等权力,有些地方政府还实际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一般而言,公开、透明、稳定的政策环境中,上海异地企业通过公平竞争获取资产或经营收益,得以生存和发展。毋庸置疑,各地政府工作人员并不能都保持应有的公平、诚信、廉洁及效率。由于各企业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关系差异以及信息的不对称性,相同的政策为同类企业带来的机会或制约是不同的。另外,地方保护主义往往使非本地企业在法律诉讼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
2、当地合作伙伴。建立与当地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是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策略。当地投资合作方、供应商、分销商等是上海异地企业主要合作伙伴,相互之间应当是合作与共赢的关系。由于企业之间的市场地位、品牌影响及与当地政府部门关系等不同,导致话语权不一与利益分配不公。几年前,某知名商业企业到华中某城市建立购物中心并一炮打响。场地租赁合同到期后,合作对方见利忘义,以大幅提高租金等手段迫使该商业企业退出。上海异地企业具有讲求诚信传统,但在合作协议中往往对各方责权利及可预见的后果与处置方式等不够明确,不能有效规避当地商业道德与法律风险。
3、当地消费者。当地消费者是企业制订与实施市场竞争战略的主要目标。由于政治与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各地消费者存在消费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异地企业生产与经营活动应以消费者为核心,通过研究与掌握不同人文背景下的消费者购买动机,确定最终市场定位,制订更有效的市场策略,使企业营销战略尽可能适应当地环境。当然,承认当地环境对消费者有根深蒂固地影响,不等于说企业只能被动顺应当地消费者;相反,异地企业能够通过倡导先进与健康向上的消费理念,不断创造使消费者接受并喜爱的产品或服务,可影响或改变当地消费者的习惯。
4、当地员工。当地员工与上海外派异地企业员工来源于不同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有时差异很大,特别是各投资方委派进入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会出现经营与管理理念差异,处理不当便会造成互相排斥或对抗。投资方及异地企业领导班子应重视研究与掌握包括当地员工在内的企业群体的教育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因素,积极倡导与树立企业上下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将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切身利益融合在一起,这是上海异地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世界知名企业拓展中国市场并屡屡获胜的基本经验。当地环境对异地企业文化建设影响因素及强弱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发生变化。应针对企业各阶段的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环节并采取有效措施。
三、上海异地企业文化建设应把握的主要环节及对策
将上海母公司文化移植到全资或控股的异地企业是通常的做法。由于异地企业投资方可能有2家或以上,各投资企业之间的管理理念差异,使异地企业文化建设导向面临多元选择。基于上海对外投资企业的经验与教训,异地企业文化建设通常应重视抓住四个环节:
1、坚持规范治理。规范治理行为是建立异地企业行为规范的重要环节。异地企业治理失范主要表现为:企业《章程》等重要制度制订“走形式”,借用格式化文本,对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的职权、决策程序不够明确,条款制订有疏漏;股东、董事、监事会议“走过场”,决策权、监督权缺失;企业实际控制方或控制人(通常是大股东与管理层)“走偏门”,利用制度缺陷、执行偏差损害企业与其它投资方利益。因此,必须按照相关法规并结合企业特点,规范制订企业《章程》等制度,对“三会一层”的职权等作出明确规定,涉及资金管理、资产处置、关键人员聘免、重大合同签订、重要制度制(修)订等事项的权限及程序应予明确。各投资方及委派的股东代表、推荐的董事与监事及企业班子成员必须依照企业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治理风险。
2、重视人才“杂交”。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企业竞争是人才竞争。人才“杂交”是异地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异地企业融入当地环境并获得更大发展空间的根本策略。通常,全资或控股一方委派担任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最有条件成为异地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异地企业一把手应具有团队协作精神,胸怀宽广、博采众长、知人善任,防止老乡观念、任人唯亲、排斥异己。人才“杂交”的成功标志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班子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投资方派出人员与当地人员团结敬业,企业文化获得绝大多数员工的认同。吸引与选拔当地优秀人才担当关键岗位重任甚至企业一把手是运用人才“杂交”的最高境界。近年来,国内某知名商业集团实施全国布局发展战略,将国内外精英人才选拔到各地企业及公司总部中高层岗位,保证了其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是值得借鉴的案例。
3、利用先进手段。上海异地企业与母公司距离较远,经营管理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容易脱离母公司内控体系。应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保证执行、监督、反馈体系的有效运行。六年前,上海某商业公司在江浙皖地区建立了多家全资或控股企业。不到两年,这些企业均出现一些隐患征兆。该公司聘请专业机构对异地企业文化建设作了评估,发现主要问题之一是各级经营管理者之间尚未走出磨合期,信息传递方式落后造成一些问题未及时发现与处置。于是,全面推行企业OA、ERP等管理技术,健全上下沟通与处置机制。公司总部还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了企业文化灌输,密切了与异地企业人员的互动。目前,这些异地企业全面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4、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职责与义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彰显发展宗旨、行为准则、商业道德,树立良好社会公众形象的明智之举。异地企业不应把自己当成外来入侵者,应重视成为当地社会成员,履行义务并承担责任,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海异地企业应与当地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掌握相关行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合规与有效地趋利避害。应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与长远定位,找准融入当地环境的途径与方式,可通过举行社会公益活动、加入相关行业协会、健全企业党群等组织、竞争地方政协与人大代表等形式或途径扩大企业影响,增加沟通与对话机会,提高在当地社会的知晓度、美誉度,取得政府与公众的信任与支持。
上海异地企业文化应服当地“水土”,这不仅是适应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上海企业加快走出国门,挤占全球市场的需要。上海企业家应当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与气魄,让海派企业文化的旗帜飘扬在中国乃至全球市场。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百年企业靠文化 [2013-12-27 11:29:06]
- 浅析企业文化与企业定位 [2013-12-27 10:48:02]
- 企业文化的王道 [2013-2-21 9:27:03]
- 上海异地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入乡随俗 [2012-12-13 10:42:53]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中的文化整合 [2012-11-19 16:11:16]
- 企业文化的提炼与力行 [2012-7-5 9:56:18]
- 图片资讯
- 更多